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品味语言体悟思想感情一点做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28 浏览:19873
论文导读:就有了独特的深思和理解,从而加深了对语言的感悟。“写”为深入。对自己所选“最爱”进行分析、欣赏后,再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做一定的指导:从内容、情感、意境、修辞、词眼等方面入手谈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迫于升学的压力、公开课的重担、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将原本应带有生活气息、具有无比感染力的语文课堂上成了“班会课”、“作秀课”、“操练课”,使得本来充满灵性和内在潜力的学生,变得呆板机械,毫无生气。这难道就是弘扬民族文化、净化心灵的语文教学的初衷所在么?语文这门学科有它特有的魅力,而“语言”恰恰起到了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其韵律美、音乐美;让我们的遐思尽情绽放;它能为困惑无助的我们指点生活的迷津;它能让我们享受到其恒久的生命力。而当前课堂中缺少对语言的重锤敲打,缺少火花,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理由。
教师所做的不仅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即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作用,还要指导他们体会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修饰文字的,领悟这些语言文字的准确之处、鲜明之处、生动之处,在感受、体验、揣摩中,形成对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在心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使学生通过感知作者所塑造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会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丰富的感情,感悟作品韵味,从而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培养道德品质。
可以说语文教学是美的,而这种美就隐含在语言的深处,而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进行思想、情感的启迪与感染,领会这种语言深处的美,从而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一切文学艺术作品传达给读者的首先是扑面而来的美感,而文学作品传达美感必由其特殊媒介———语言的表面形式来实现品味语言体悟思想感情的一点做法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好渠道。良好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如何品味文章的语言呢?在教学实践中我知道了以下几个步骤和策略,感到效果很不错。
“读”为先导。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一篇文章一个句段,只有充分地读它,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内容,体会它的情感,领悟它的精妙。所以,“读”在品味文章的语言过程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读的策略很多,除了通常的默读、诵读、齐读、指名读外,甚至古人摇头晃膀地品读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读法。“读”要将自己融入文章中去,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味道。
“选”为延续。教学美文时要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魅力,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行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段、美句、美词,让他们从具体的“点”入手进行审美选择。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章就有了独特的深思和理解,从而加深了对语言的感悟。
“写”为深入。对自己所选“最爱”进行分析、欣赏后,再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做一定的指导:从内容、情感、意境、修辞、词眼等方面入手谈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谈”为拓展。将自己写好的文章或片段拿来交流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好策略。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朗读自己写的文章和听别人写的文章,不仅可以开阔思维,发现优点,培养语感还可以提高语文兴趣,体验成功。在“谈”品味的时候可以全班交流,也可以分组交流或个别交流。
品味文章的语言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捷径,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灵活创意地去做。
下面就语言品味的理由,我谈下具体的做法:

(一)、释义法

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透彻地品味分析词义,从而体味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比如《土地的誓言》一文中整段文字写得那么美丽、那么丰饶,可是“白桦林”却“在原野上”。这个词写出了作者心中美丽丰饶的故乡,在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下,已经面目全非,今非昔比了。简单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个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蹂躏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的憎恨。

(二)、比较品味法

就是在相同的语境中,体会其不同的表达效果。如在教学《雪》一课时,学生认为能够概括江南雪的特点的是“滋润美艳”一词。我让学生把后面的“之至”加上再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个六字短语和刚才用的“滋润美艳”表达效果是否一致?学生读出了作者在此点出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到了极点。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雪的秀美的赞颂。

(三)、替换品味法

味者,有情味,意味,意境。品,就要体味,就要深思,深思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如“推敲”一例,“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
王君老师在《乡愁》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头”这个字眼,进行了几个回合的品味,让学生掂量文字所承载的重量。让学生把全诗的“头”都换成“边”再来朗读全诗,体会一下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进而让学生认识到。汉语言就是这样,相同的意思因为语音的不同而使一个顿挫一个轻快。余光中用顿挫而弃轻快,这是诗人情感的必定选择。

(四)、语境品味法

通过品味文本语言,营造浓郁的意境,把学生引领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去感悟。如上闻一多的《也许》时,让学生自由提问,有一学生提出:为什么末节连用“我让你睡,”有的教师讲解只是为了押韵。我们应让学生联系语境去品味一下这样,我们或许会发现,事实远非如此简单,这不仅是为了音乐美和建筑美(每行保持相同的字数和顿数),也表达了作者的切切之情。重复叮咛,也有依依不舍之意”。联系语境,才让我们品出那一点点诗意,否则,只会是隔靴搔痒。

(五)、朗读品味法

作品所营造的艺术境界中,进而感受到它的情境、意境,体味作品的音乐美、绘画美。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就记有寿镜吾先生早年诵书时的情景,把头“拗过去”、“拗过去”,非常投入,直令童年时的“我”神往。如我们在教学苏轼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时,可以让学生一边吟诵,一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策略如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论文导读:
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读后,一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青少年形象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六)、生活体验法

即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亲身感受、体验的一种策略。例如针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系列动词,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从而领悟这种童年的乐趣。体验法,让学生体验深刻,兴趣盎然。
“教无定法”,并不是无法。语言品味的策略远不止这些,更不是彼此孤立的。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灵活施教,定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鉴赏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无论是语言的运用,还是语文学习,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是这些规律都隐藏在语言现象的背后,必须靠学习者自己去感悟和体验。对于语言品味的感悟过程,我最后把它归结为三点:
首先,通过语言的揣摩与品味,达到审美的愉悦、思维的训练。品味语言、揣摩语言,继而触摸语言背后的世界,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使命。以内容为载体来发展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指的是教材是发展语言、语言发展的例子、语文教学要花大量的时间品味语言美。
其次,从口语交际看语言开发和利用的效果,使学生能够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文明得体进行交流”。
最后,我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品味重点段落及重点语句,体会语句表意、传情的作用,这样我们可以循着这样思路: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洪镇涛先生语),增强语文学习技能,提高语文作品的文学赏析水平,从而提高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