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胆道术后并发胆漏患者观察与护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98 浏览:18314
论文导读:

【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术后并发胆漏的观察和有效护理措施。策略对20 例胆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胆漏患者病情的严密观察,引流管的护理,制约感染,营养支持等有效护理干预推动了胆漏患者的愈合。
【关键词】胆道术后 胆漏 护理
1671-8801(2014)11-0229-01

胆漏是胆汁或含有胆汁的液体持续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出,是肝胆外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1]患者可出现腹痛、黄疸、发热,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样液体,甚至出现腹膜刺激征。临床上尽可能早期发现胆漏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对缩短胆漏时间、推动漏口早日愈合显得尤为重要。现对我科2012年收治的20例胆道术后出现胆漏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8-76岁。胆总管探查后放置T管胆漏7例,胆肠吻合口漏2例,拔T管后胆漏5例,胆囊切除术后损伤副胆管而发生的胆漏3例,再次胆道术后发生胆漏3例。
1.2治疗策略:发生胆漏后,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治疗策略。对于全身症状轻,腹膜炎症状轻,引流管通畅,应先保守治疗,但充分引流是保守治疗中最重要的治疗措施。腹腔引流不通畅,隔下积液增加,在B 超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术。拔T 管后胆漏,沿原窦道重置8~10F 导尿管引流。[2]配合禁食水,胃肠减压,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序贯治疗,营养支持。效果不佳者,应中转手术。手术的目的主要是重置T管,腹腔引流管,冲洗腹腔,做好引流。
1.3治疗效果:20例胆漏患者中,16例经积极保守治疗痊愈出院,3例经在手术治疗好转后治愈出院, 1例胆肠吻合口漏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住院时间25-60天,均治愈出院。
2 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患者出现并发症会表现情绪低落,焦虑,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主动与其沟通,讲述相关成功病例,同时胆漏的发生造成住院时间长,费用增加也造成了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及时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消除顾虑,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观察腹腔管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及腹部体征的变化,患者术后出现高热腹痛恶心呕吐等腹膜炎的症状,B超显示隔下有积液,穿刺有胆汁样液体可以确定为胆漏,同时T管拔出后出现该症状也考虑为胆漏,此时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半卧位以防胆汁积于隔下,同时给予禁食,胃肠减压,保持引流通畅,T管拔除的有必要时重新置入,同时可以在伤口处置负压引流管一根,以减少外漏胆汁对腹腔的刺激,并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
2.3引流管的护理:协助患者半卧位或低半卧位休息,以有效的引流和制约感染。正确及时挤捏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同时注意引流袋不要高于引流口以免逆行感染,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及负压吸引瓶 。
2.4发热护理:本组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8例高热,主要因胆管炎、腹膜炎或二重感染等引起,首先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及腋下夹冰块降温,效果不明显者,可用双氯芬栓钠塞肛。同时给予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并合理运用抗生素 。
2.5制约感染:患者出现腹痛,高热,有腹膜炎的表现,制约感染尤为重要,可以根据腹腔引流液培养出的细菌分别给予敏感抗生素进行对抗,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有效引流也是制约感染的主要措施。
2.6皮肤护理:患者发生胆漏要绝对卧床,定时翻身预防压疮,骶尾部可以贴美皮康予以保护,减少压疮率的发生。患者伤口处有渗出液时,及时更换伤口敷料,局部皮肤涂氧化锌软膏,以防胆汁刺激损伤皮肤。
2.7营养支持:患者因长期禁食,实行静脉高营养,按生理需要合理调配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成分,必要时输入血浆,白蛋白,以保证全营养及热卡的提供,能推动漏口伤口的早期愈合。
3 小结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并发症,任何胆道或者和胆道相邻脏器的外科手术,影响到胆管的完整性,都有可能发生胆漏。[3]所以在发生胆漏时应及时观察病情,针对患者出现的早期症状,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保证引流通畅,制约感染并给予营养支持,从而缩短胆漏时间,推动漏口的早日愈合,使患者病情好转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划永安,徐少华,谢旭,等.常规拔T管后胆漏的临床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5,14(2):133.
[2] 陈飞,沈冲,韩峰.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理由及诊治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19(5):329.
[3] 高利云.胆管术后胆漏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8):1106.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ekhllw/lw50303.html上一论文:试议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