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低体温对全麻患者影响及护理措施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734 浏览:145888
论文导读:版社,1997:297.
【摘要】 目的 观察低体温对全麻患者的影响, 以便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策略 本文选择200例全麻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 A组为常规组, B组为在常规的基础上充分保暖。观察术中患者体温变化, 术毕患者发生寒颤、躁动的几率及复苏时间长短。结果 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发生寒颤、躁动的几率B组明显低于A组, 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作用。结论 预防术中患者体温过低, 注重术中体温监测, 采取主动保温措施, 有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
【关键词】 低体温;全麻患者的影响;护理措施
麻醉期间非制约性体温降低是围手术期非常普遍的温度失衡现象。围手术期患者体温低于36℃者称低体温, 其发生率为60%~80%。研究表明围手术期轻度低体温可明显增加患者围手术期产生不良生理影响的危险性。医护人员往往只重视到体温是否升高, 对体温降低带来严重后果未予充分重视。因此, 为了手术成功, 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选择了20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干预,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后报告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 1 一般资料 选择ASAI~II级 心功I~II级[1]年龄28~70岁, 择期全麻患者200例。其中普外80例, 骨科80例, 妇科40例。男性110例, 女性90例。手术前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 随机分为A组:常规组100例。B组:保温组100例。两组年龄 体重无显著性差异, 术前患者体温、脉搏、无创血压呼吸均正常, 均无神经 精神系统疾病。
1. 2 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 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麻醉诱导后插肛温, 选择在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 h、2 h、3 h时间点观察体温变化, 并记录体温变化,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寒颤、躁动的几率, 苏醒时间。A组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无菌单, 未采取特殊保温措施。B组采取了主动保温措施, 为手术床铺变温毯(温度为3

7.5℃), 用棉被、床单为患者手术区域外的部位保暖, 需冲洗时用加热后的冲洗液。

1. 3 统计学策略 应用SPSS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随着手术进行体温逐渐下降, 手术开始第2小时体温与手术开始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B组患者随着手术进行体温保持稳定, 组内不同时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各同类项比较, (P<0.05), 保暖干预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体温是重要生命体征之一, 在下丘脑的调节下身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动态平衡的。当这一平衡紊乱时, 给机体带来不良生理影响。清醒患者中心温度降低1.5℃, 可出现寒颤, 整个机体耗氧量增加, 从而增加心脏负荷, 心动过速和心脏疾病发生率增加。低温引起血管血流明显减少, 产生一些无氧代谢产物, 影响机体恢复;低温可直接损害免疫系统, 增加切口感染率;低温时内脏血流减少, 肝功降低依赖肝脏代谢、排泄的药物半衰期延长, 麻醉药物蓄积或作用延长, 导致苏醒期延长。
诱发体温下降因素 :手术间寒冷, 当室温低于21℃时患者散热增加;冷的静脉输液及输冷藏血;手术过程中患者内脏暴露时间长, 体腔用冷溶液冲洗;麻醉使患者用于维持正常体温调节系统功能失调 ;麻醉使患者周围血管扩张, 引起散热增加。
调节好手术间温度在22℃~24℃, 特别是手术快结束时, 室温可提高至26℃ 以上;有条件手术床可铺变温毯;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提高自己技术水平, 缩短手术时间;术中需冲洗时冲洗液加温后再用;输液通路加红外线加温器(温度为37.5℃);手术区域外部位用床单 棉被保暖, 特别是四肢的保暖。总之, 预防术中患者体温降低, 注重术中体温监测 , 采取主动保温措施, 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
参考文献
[1]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297.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ekhllw/lw25134.html上一论文:探讨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