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关系视角下电信运营商融合通信模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243 浏览:132891
论文导读:始从通信业务方面蚕食运营商的利益,运营商不得不面对来自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是退守“智能管道”,还是主动“移动互联网转型”,运营商的战略出现摇摆。二、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发展及对电信运营商业务的影响(一)社会化网络服务与社会网络分析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其结构及交互的模式形成了社会网络(SN),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信运营商面对巨大的压力,单一的技术改善及业务层面融合已经无法取得竞争优势,构建以关系为中心的融合通信创新模式,对于电信运营商的转型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融合通信;电信运营商;移动通信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维关系强度模型及其在飞信竞争定位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SJD630065)
传统电信业正经历从垄断到开放竞争的巨变,社会化网络服务的飞速发展,更使得电信运营商面对来自互联网的巨大竞争压力,运营商在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有日益沦为管道商的风险。另一方面,伴随4G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日益融合,又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融合通信无疑给运营商提供了极大的竞争优势,传统的电信服务是建立在电信级服务质量(Qos)、网络覆盖、号码资源及封闭的产业链基础上的,如何融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成为未来运营商转型的重点。
融合通信的研究大多基于业务和技术层面,而通信的本质是社交,从关系的视角研究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发现基于社交的融合通信创新模式,将成为运营商转型的切入点。

一、电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运营商竞争态势

伴随中国电信业飞速发展的是电信业的历次重组和改革,其中最重要有四次,即1998年邮电政企分离,2000年移动剥离,2002年电信南北分家及2008年“六合三”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中国移动的三分天下格局。从1998年开始,中国电信业发展迅速,电话普及率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移动通信更是迅猛发展,从2000年到2013年,移动电话普及率从6.5%剧升到90.8%,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固定电话则从2006年达到峰值后就开始逐年下降,这表明电信竞争已经从固话转向移动。
同时,话音业务持续下降,2013年,非话业务占比首次过半,达到53.2%,非话业务中,移动数据业务高速增长,短信业务量持续下降,非话业务与话音短信业务出现融合的趋势,用户从为话音、数据付费到为增值服务和流量付费,未来将进入以内容为中心的模式。
由于产业链的封闭性,中国电信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运营商内部,即新兴运营商为了抢夺市场,在本地网、长途等资费方面就细分市场展开竞争,随着增值电信业务的发展,运营商开始从“基础运营商”向“信息提供商”转型,如“移动梦网”,转型给增值服务提供了发展良机,但离综合服务商还相距甚远。
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应用从信息搜索向人际关系发展,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交叉融合,近年来,社会化网络服务发展迅速,不仅占据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而且开始从通信业务方面蚕食运营商的利益,运营商不得不面对来自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是退守“智能管道”,还是主动“移动互联网转型”,运营商的战略出现摇摆。

二、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发展及对电信运营商业务的影响

(一)社会化网络服务与社会网络分析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其结构及交互的模式形成了社会网络(SN),社会化网络服务(SNS)是基于用户之间的关系建立和维护,帮助人们建立社会网络的一类互联网应用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SNS构成的在线关系成为人际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基础是社会网络分析理论(SNA),SNA是对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策略,主要研究的对象为行动者、关系及结构,随着计算机媒介交流(CMC)成为重要的交流方式,在线网络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真实世界中的相关理论在虚拟网络中依然存在和有效,同时,在线网络也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从关系的角度,在线网络关系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心理维度、结构维度和工具维度,这就使得在线社交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格局,因此SNS不仅成为人们建立和维护关系的工具,也变为日常的通信工具。

(二)互联网的发展及网络沟通工具

互联网的真正应用从万维网开始,从Web1.0到Web3.0,Web1.0是以信息为主,入口为门户网站如雅虎、搜狐、新浪等;Web2.0以搜索为主,入口为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Web3.0以关系为主,入口为Facebook、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从PC端演化到以移动端为主。
Web1.0阶段,门户网站提供论坛、E-mail之类的沟通工具,其特点是匿名和点对点。Web2.0阶段,由于搜索引擎的发展,网络沟通手段也丰富起来,除了BBS继续活跃,IM工具成为主流网络工具,、MSN成为商务和娱乐的标准。到了Web3.0阶段,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站成为主体,即时通信工具成为社交工具的标配。目前,主流互联网通信应用工具包括手机、微信、Line、Skype、Gtalk和Facetime等,互联网通信应用移动化、lP化,全面渗入运营商的通信业务领域。

(三)SNS及OTT业务对电信运营商的影响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OTT类业务对运营商传统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智能手机及手机通信录的普及,基于数据流量的服务快速增长,智能终端厂商、门户网站及新型应用的不断涌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并开始延伸到电信领域,电信运营商在整体价值链的主导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链中,终端和内容提供商的价值逐步提高,运营商不得不加快转型的步伐。
未来SNS的发展将呈现多元化和融合化的趋势,垂直类SNS将会迅速发展,不同终端的平台将会出现,从沟通的即时性和亲密性维度分析,垂直应用将在细分领域蚕食运营商的业务。另一方面,从关系强度和安全隐私维度来分析,SNS及即时通信的功能将更加融合,具有广域关系图谱的平台由于资源优势,将形成强大的沟通生态圈,在关系层及应用层的创新及关联上,新的竞争模式也可能出现。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zswlw/lw49299.html上一论文:试议我国建设银行“善融商务”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