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中国巨灾保险市场供求主体与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256 浏览:158165
论文导读:。而目前我国保险业对巨灾保险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投入不足,未能将保险精算与这些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加之我国没有建立完整的预灾体系和巨灾风险管理数据库,因此保险公司难以对巨灾的发生和损失进行合理分析和预测,导致在产品设计时保险公司过于保守,定价较高,且产品种类单一。(2)逆向选择理由严重。巨灾虽然具有发生概
[摘要]我国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多发,巨灾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转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巨灾保险的制度和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财政“兜底”和社会捐助在救灾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给财政资金造成巨大压力,而且不利于风险的分散,影响着我国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基于巨灾保险市场供求主体之间的基本关系原理,分析影响我国巨灾保险市场主体的供求因素,最后对其进行深思和倡议。
[关键词]巨灾风险;巨灾保险;供给主体;需求主体
[]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057-03
1前言
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运动活跃;东临太平洋,受季风性气候影响显著;同时,受副热带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加之近几十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中国频频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不幸的是,在巨额经济损失的补偿和灾后重建过程中,我国保险业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其补偿作用犹如杯水车薪(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2巨灾保险供求的基本关系原理

2.1供给规律

巨灾保险的供给量是指在其他影响供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对应于某一个水平(即费率水平)下,市场所有巨灾保险供给者愿意提供巨灾保险及服务的数量。从几何作用来看,巨灾保险供给量就是与某一对应的点,巨灾保险供给则是与不同对应的点的连线。
巨灾保险的市场供给反映的是卖方的意图,即出售能力和出售愿望,水平上升能增加利润,供求者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要素的成本下降,税收的减免和政府的补贴,能使其在原有的水平下生产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巨灾保险的供给曲线(S曲线)会向右方移动。此时,在其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均衡下降,均衡数量增加,如图1所示。
巨灾保险供给的基本规律是,曲线(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供给量和呈正方向变化,愈高,巨灾保险的供给量就愈多。

2.2需求规律

巨灾保险的需求量是指在某一(或费率)和收入水平下,所有消费者愿意购买巨灾保险及其服务的数量。巨灾保险需求(即巨灾保险需求曲线)指的是巨灾保险需求量与其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水平下巨灾保险的需求量。从几何作用来看,巨灾保险的需求量就是与某一和收入对应的点,其需求则是与不同和收入水平对应的点的连线。
巨灾保险的市场需求反映的是买方的意图,即购买能力和购买愿望,在收入(或)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或收入)愈高,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巨灾保险及其服务数量愈少(或愈多)。此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巨灾风险因素的存在程度越高、范围越广,消费者对巨灾保险的偏好性越强,或其替代品的越高,消费者会在原有的情况下购买更多的巨灾保险,从而使其需求曲线(D曲线)向右方移动。此时,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均衡数量增加,但均衡上升,如图2所示。
巨灾保险需求的基本规律是,曲线(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需求量和其呈反方向变化,越高,需求量越少。

2.3巨灾保险市场的均衡

当巨灾保险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确定的与数量就是巨灾保险市场的均衡和均衡数量。在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里,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达到均衡,即直到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为止,这是供求模型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即便如此,只要某个市场大体上处于竞争,它仍然符合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用供求模型分析同样具有作用。
当巨灾保险市场的供给和市场需求等量增加时,形成新的均衡点,如图3所示,在原来的下,市场能消化更多的巨灾保险。
3我国巨灾保险供求双双不足

3.1供给分析

(1)巨灾保险技术水平低。巨灾保险的设计经营涉及地质、地理、气象、水利、物理、数学和土木工程等众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于普通保险产品,其技术要求和投入成本都相对较高。而目前我国保险业对巨灾保险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投入不足,未能将保险精算与这些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加之我国没有建立完整的预灾体系和巨灾风险管理数据库,因此保险公司难以对巨灾的发生和损失进行合理分析和预测,导致在产品设计时保险公司过于保守,定价较高,且产品种类单一。
(2)逆向选择理由严重。巨灾虽然具有发生概率小、频率低的特点,但是一旦发生,巨灾风险因子将在受灾区域内高度集中,导致该区域内危险个体的风险性高度相关;由于巨灾保险市场的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高风险者更倾向于购买巨灾保险,如果巨灾保险的投保人多为高风险者,那么巨灾风险将无法分散,保险公司可能会为此支付巨额的赔款甚至面对破产。这也与保险设计的数理基础和经营前提——大数定律不相符合。显然,为了减少损失,保险人减少甚至不提供巨灾保险供给,也是理性的选择。
(3)监管部门的管控严格。由于我国巨灾保险缺乏技术基础,相关部门对巨灾风险保持十分警惕的态度,对巨灾保险管制严格,导致巨灾保险供给受限。如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考虑到我国的地震保险经营缺乏科学的精算基础,为了确保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决定将“地震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列入绝大多数财产保险的责任免除条款,地震保险的经营受到严格限制。

3.2需求分析

与一般的商品不同,保险需求的表现形式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物质方面,当发生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后,人们的经济损失能否得到合理补偿;二是在精神方面,即在事故发生之前,人们为减除精神压力和后顾之忧而对保险产生的需求。在近年来的巨大灾害事故中,经济补偿与巨额损失之间的差距体现出我国巨灾保险的巨大缺口。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zswbxlwfw/lw45028.html上一论文:谈述车厢就是“保险箱”?豪车大盗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