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预防梅毒母婴传播防治效果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932 浏览:69626
论文导读:12.29‰下降至7.70‰,呈下降趋势,且新生儿阴性率上升,新生儿死亡率下降,干预效果显著,若继续加大干预力度,孕妇梅毒感染率有望持续下降。3.2本组资料示孕期梅毒感染基本上是无症状的隐性梅毒,确诊梅毒感染需靠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从表1看2013年早中孕确诊率较2011年有显著升高,但仍有3

5.29%的梅毒孕妇在孕晚期甚至临产

【摘要】目的:了解柳城县预防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理由,为下一步有效实施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策略: 分析2011年至2013年本县梅毒感染孕产妇个案及相关资料。结果:2011~2013年共检测孕妇12597例,梅毒感染孕妇125例,平均感染率9.92‰,妊娠梅毒感染率由2011年的12.29‰下降至2013年的7.74‰,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早孕期筛查确诊率由14.29%上升至44.35%,规范治疗率由33.33%上升至55.88%,正常新生儿由13.95%上升至28.75%,先天梅毒高危儿发生率由69.77%降至37.14%,早产发生率由16.28%降至11.23%,新生儿死亡由46.90‰降至零。先天梅毒高危儿、早产及新生儿死亡等不良结局总的发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P<0.05)。结论:柳城县预防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实施效果显著,加强早孕期的筛查和规范治疗可有效降低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关键词】梅毒母婴传播;防治效果;分析
1004-4949(2014)04-0420-02
根据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柳城县于2011年开始实施预防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工作,现将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为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策略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本县妇幼卫生收集的监测资料,月报、年报表和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个案登记表使用国家妇幼卫生项目办统一制定的表格,经培训后由县、乡专人填报,县妇幼保健院专人负责收集、审核上报。现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梅毒感染孕产妇个案资料进行整理,对感染孕产妇的诊治和所生儿童的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
1.2孕期预防措施 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和助产服务,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咨询,检测和转介服务,在孕产妇初次接产期保健时,同时提供梅毒的相关检测,采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RPR)对首次就诊的孕妇进行梅毒筛查,对筛查结果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TPPA)进行复检,两类试验均阳性者,确定其为梅毒感染。对梅毒感染孕妇给予规范的抗梅治疗2个疗程,在孕早、中期与孕晚期各提供1个疗程。对孕晚期发现者立即给予2个疗程的治疗,每疗程间至少间隔4周。临产时发现的梅毒感染产妇也立即给予抗梅治疗。
1.3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方案 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共3次为一疗程。
1.4 新生儿的随访及诊治 以儿童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阴性且无临床表现者诊为正常新生儿,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低于母亲分娩前滴度且无临床表现者诊为低危新生儿,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等于或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者诊为高危新生儿。所有儿童均进行随访至18月龄,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且有临床症状或至18月龄仍持续阳性者诊为先天梅毒儿。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3将梅毒感染孕产妇个案资料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检测孕妇12597例,梅毒感染孕妇125例,平均感染率为9.92‰,2011年至2013年检测孕妇分别为3661、4546、4390例,梅毒感染孕妇分别为45、46、34例,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2.29‰、10.12‰、7.70‰,妊娠梅毒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4.228,P<0.05)。其中5例选择终止妊娠,120例继续妊娠至分娩。120例感染孕产妇平均年龄29岁,最小者15岁,最大者42岁。第1孕第1产者18例,第2孕第1产者23例,第2孕第2产及以上者79例,占65.33%。RPR滴度≤1:2者64例,占53.33% ,RPR滴度为1:4者22例,占18.33%。RPR滴度≥1:8者34例,占28.33%。120例均为隐性梅毒。既往感染者40例,占33.33%。双胎妊娠4例,无死胎,活产新生儿124例,新生儿死亡2例。
2.2查治效果 2013年早孕期筛查确诊率、规范治疗率、正常新生儿率较2011年均明显上升(P<0.05),先天梅毒高危儿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妊娠梅毒的感染情况 妊娠合并梅毒预防梅毒母婴传播防治效果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的发病率各地均有报道,2009年全国报道孕产妇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1.3%,平均为0.5%[1]。福建省张荣莲等2007年报道对45529例孕产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孕妇梅毒感染率为1.85%,绝大多数为潜伏梅毒[2];深圳宝安区2003-2004年妊娠梅毒的发病率为0.483 %[3],2008-2009年患病率上升为3.45%[4],本研究筛查孕妇12597例,梅毒感染孕妇125例,平均感染率为9.92‰,略低于万正敏报道1.04%[5],远高于牟鸿江报道的8.2/万[6]。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发生率在农村呈快速上升趋势,已严重危害母婴的健康。通过实施干预措施,本县孕妇梅毒感染率由12.29‰下降至7.70‰,呈下降趋势,且新生儿阴性率上升,新生儿死亡率下降,干预效果显著,若继续加大干预力度,孕妇梅毒感染率有望持续下降。
3.2 本组资料示孕期梅毒感染基本上是无症状的隐性梅毒,确诊梅毒感染需靠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从表1看2013年早中孕确诊率较2011年有显著升高,但仍有35.29%的梅毒孕妇在孕晚期甚至临产时才确诊。有32.35%的梅毒感染孕妇未能接受足量规范的抗梅治疗。多孕次经产妇是本组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占65.33%,这部分人群因有孕产史,再次怀孕时自我感觉无异常者,进行规范孕期检查的依从性不高,从而延误了梅毒的早诊和早治;既往有梅毒感染史的孕妇占本组病例的33.33%,这部分孕妇在孕前已经抗梅治疗“治愈”,在孕早期时仅检测RPR常呈阴性,而列入正常孕妇管理,导致孕晚期才能确诊。早期诊断妊娠梅毒是阻断、改善妊娠梅毒结局和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的关键。倡议在孕妇首次产检时同时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TPPA),其中之一为阳性者每月进行复查,直至安全分娩。两试验均阳性者列入梅毒感染孕妇进行专案管理,及时治疗,避开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3.3 本组病例采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卫办妇社发[2011]19号)推荐的治疗方案,用苄星青霉素予以治疗,潘鹏、邓玉艳等研究亦认为妊娠期给予规范的苄星青霉素治疗能有效地预防与制约梅毒母婴传播[7][8]。本资料示孕期得到规范2疗程治疗者新生儿阴性率高于1疗程治疗和仅产时治疗的新生儿,不规范治疗者高危梅毒儿的发生率高达到66.04%以上。既往有感染史者也以规范2疗程治疗效果好。在妊娠早中期开始规范治疗其新生儿RPR阴性率与孕晚期才治疗有显著性差异,对既往有感染史者在早孕期开始治疗效果更好。与张雪等的报道一致[9]。
3.4本研究发现经规范治疗的病例中仍有30.51%的高危儿出生,且与母亲感染RPR滴论文导读:江,杨梅,王伟人etal.贵州省孕产妇HIV、梅毒感染状况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506潘鹏,蔡于茂etal.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梅毒的效果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12,12(6):725邓玉艳,彭滨.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梅毒的研究.西部医学,2010,22(6):1069张雪,杨淑华,邱莉霞.深圳福田区2004年至2010年妊娠梅毒筛查与治疗
度有关,母亲RPR滴度越高,新生儿阳性率越高。分析发现既往有感染史者,母亲RPR滴度≤1:2者,新生儿RPR阴性率可达64.29%,母亲RPR滴度≥1:4者新生儿RPR阴性率仅为14.29%。无感染史者,母亲RPR滴度≤1:4者,新生儿RPR阴性率可达41.38%,母亲RPR滴度≥1:8者新生儿RPR阴性率仅为22.22%。 戴艳等报道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梅毒血清固定孕妇安全、有效,新生儿R预防梅毒母婴传播防治效果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PR阴性率达82.16%[10]。倡议梅毒感染孕妇经规范治疗2疗程后,RPR滴度下降不明显或持续低滴度状态,应予以继续治疗或按神经梅毒予以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预防与制约梅毒规划(2010-2020年)》[Z]卫生部2010年6月3日。
[2]张荣莲,陈烈平,陈起燕等45529例孕产妇妊娠期梅毒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4):289-292
[3]黄志明, 彭石潜, 张莹 等. 深圳市宝安区2003 - 2004 年妊娠梅毒流行情况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5,2(12):168-169.
[4]鲁东平,王芬,张荣等,深圳市宝安区2008 - 2009 年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科杂志,201

1.25(3):56-58+88.

[5] 万正敏. 妊娠合并梅毒的干预措施对围产结局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481
[6]牟鸿江,杨梅,王伟人et al. 贵州省孕产妇HIV、梅毒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506
[7]潘鹏,蔡于茂 et al. 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梅毒的效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6):725
[8]邓玉艳,彭滨. 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梅毒的研究[J].西部医学,2010,22(6):1069
[9]张雪,杨淑华,邱莉霞. 深圳福田区2004年至2010年妊娠梅毒筛查与治疗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2):209
[10] 戴艳,刘冬先.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妊娠23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