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在语言中体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32 浏览:12817
论文导读:
【摘 要】作为东方亚洲大陆文化代表的中国和作为西方海洋岛国文化代表之一的英国,彼此文化之间有很大差异,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必定会将这些差异反映出来。本文从地理气候环境、社会习俗与生活习惯、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宗教信仰等四个方面阐述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希望对推动中英文化交流有所帮助。
【关键词】文化差异 语言 体现
1674-4810(2014)29-0074-02
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与语言两者既相互区别,又有密切联系。语言作为传情达意、交流信息的工具,是一种最初始的文化,但它只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文化的全部。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推动语言的发展,同样,语言的发达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具有民族性的特征,一个民族的文化与该民族所处的客观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类实践活动不可分割。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由于地理气候环境、社会习俗与生活习惯、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作为东方亚洲大陆文化代表的中国和作为西方海洋岛国文化代表之一的英国,彼此文化之间有很大差异。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必定会将这些差异反映出来。

一、地理气候环境的差异

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密切相关。一个国家或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对该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历史、国民性格等有深刻的影响。它或明显或隐藏,却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与变化。作为大西洋中的群岛国家,地理环境对英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英国特殊的岛国地理环境,渔业和航海事业在其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影响到英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航海与水产的习语,在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同的对应表达。如rest on one’s oars,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all at sea,he other fish to fry,drink like fish,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one’s net,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等。中国地处东半球的亚热带,以大陆性气候为主。中国人喜爱东风,因为它是春天的使者,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中国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是指春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有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辛弃疾《青玉案》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之诗句。而中国古诗中的西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大多包含着凝重的悲凉色彩。中国古诗中的西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寄托相思之情,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感伤韶华已逝,晏殊《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3)渲染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马致远《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带来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西风给大地带来充沛的雨水,给万物带来勃勃生机。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二、社会习俗与生活习惯的差异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是使用这一语言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的产物。中英两国人民不同的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必定会在各自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英语中的词汇、习语、谚语等往往隐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与汉语言相比,有些是文化内涵截然不同,有些是褒贬作用取舍的不同,有些则是文化内涵的外延不同。(1)汉语中的“红”与英语中的“red”并非完全对应。如红糖是“brown sugar”,红茶是“black tea”,红豆是“love pea”,红运是“good luck”。而英语中的red有时也并非汉语的“红”。如“red ruin”是火灾,“red battle”是血战,“red ink”是赤字。而绿也非“green”。如“green hand”是生手,“green winter”是暖冬,“green blind”是色盲,“green house”是温室。(2)“dragon”一词在中国含有至高无上的尊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在英美国家,它却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3)在寒暄方面,中西方存在差异。在西方国家,他们特别强调对个人私生活的保护和尊重。所以,他们对于年龄、收入、财产、婚姻、宗教、政治倾向等都视为自己的绝对隐私,特别是女士的年龄,英语有句谚语“A woman is as old as she admits”(女人的年龄由她自己说)。而我们中国人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关心,常常会问及这些理由,对外国人也不经意就问出:“How old are you?”“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等理由,从而触犯了西方人的隐私,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4)动物的比喻作用差异。英汉习俗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转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如狗急跳墙:despair gives courage to a coward,狗拿耗子:poke one’s nose into other people’s business,狗屁不通:a person who offer bad advice。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而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你是一个幸运儿:You are a lucky dog,凡人皆有得意日:Every dog has his day,老人学不了新东西: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yzwxlw/lw42352.html上一论文:试论《论衡》突显的文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