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论衡》突显文学风格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290 浏览:131707
论文导读:异,终有理实”为是。挚虞说:“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情义为主,则言省而文有例矣;事形为本,则言当而辞无常矣。文之烦省,辞之险易,盖由于此。”{5}《论衡》以事形为本,其文繁博也有此理由。《论衡》的繁博与王充的文章观有密切的关系,他说:“今不曰所言非,而云泰多;不曰世不好善
摘 要:《论衡》是一部具有文学性的政论散文著作,突显出繁博、质朴的文学风格特征。《论衡》的文学风格既与王充本人的学者气质、人格个性及文章观有关,更是受汉代学术知识化的影响和社会虚妄风气的刺激。《论衡》的文学面貌是汉代政论散文的突出折射,具有承上启下的文学史作用。
关键词:王充 《论衡》 繁博 质朴
《论衡》突出呈现繁博、质朴的文学风格特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说:“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1}《论衡》的文学风格既与王充本人的学者气质、人格个性有关,又与其“为世用”“求真美”的文章观有关。同时,更是受汉代学术知识化的影响和社会虚妄风气的刺激。《论衡》的繁博有利于论辩的充分详细,但也有蔓衍冗沓以致影响文气的弊病;《论衡》的质朴是王充“疾虚妄”“求真美”写作态度的反映,但也多被人批评为寡于文采。《论衡》的文学面貌是汉代政论散文的突出折射,既有对先秦诸子散文、西汉政论散文的借鉴,又开创了新的政论散文风格。

《论衡》的繁博是其突出的风格特征,后人也多以此褒贬《论衡》的写作水平,或赞其论说辩析入微,或批其“繁而无要”。《论衡》的繁博体现在用事的旁征博引、论说的铺陈往复、语言的知识化上,这与王充“见事而作”的明理目的有关,也与他文章创作上追求“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自纪篇》)的写作风尚有关,又与汉代社会因经学发达、解经风靡而形成的知识化特征有关。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夫书之繁博而难读也既如彼,其读之无用也又如此,苟无人董治而修明之,吾恐十年之后,诵经读史之人,殆将绝也。”{2}这是维新变法式的极端思想,但其所谓“繁博而难读”却是常理,《论衡》虽用于浅明,但其思想深刻、“用事沉冥”、“训诂奇觚”,自然难读。但“繁博而难读”并不是“繁而无要”,因为《论衡》不是语言材料的简单堆砌,或是只为如一些汉代解经家们似的炫耀才学,而是引经据典以作为详实精当的论据。钱钟书说:“窃意《新论》苟全,当与《论衡》伯仲。傅玄《傅子》讥其‘繁而无要,词杂而旨诡’(《全晋文》卷四九),自应持之有故;然据残存章节,吾尚未甘佣耳赁目,遽信斯评。”{3}《论衡》虽然繁博,但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论点来铺陈的,这也是《论衡》能够以气结篇又气贯全文的根本理由。以此看,《论衡》是有繁博中含简约意味的。至于说“词杂而旨诡”,刘熙载说:“王充《论衡》独抒己见,思力绝人,虽时有激而近僻者,然不掩其卓诣。”{4}此处,应以范晔云“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为是。挚虞说:“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情义为主,则言省而文有例矣;事形为本,则言当而辞无常矣。文之烦省,辞之险易,盖由于此。”{5}《论衡》以事形为本,其文繁博也有此理由。
《论衡》的繁博与王充的文章观有密切的关系,他说:“今不曰所言非,而云泰多;不曰世不好善,而云不能领,斯盖吾书所以不得省也。……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指实定宜,辩争之言,安得约径?”(《自纪篇》)他要“疾虚妄”以“求真美”就不看重文章的简省理由,只要能论述清楚才是他的追求,而繁博能使论据坚实有力。他既批评世俗之人的不分好坏,又指出论辩之言不能简省。王充的繁博又与其能够“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有关。谢夷吾说:“充之天才,非学所加,虽前世孟轲、孙卿,近汉扬雄、刘向、司马迁,不能过也。”{6}不仅王充,观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尤其范晔《后汉书》所录文人、学者大多能够博览经学、汇通几家之言。这与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有关,各种文体都会逐渐分化、复杂化,如先秦四言诗到汉代五言诗再到魏晋七言诗,又如汉大赋的兴起到汉末抒情小赋的独树一帜,但作为《论衡》文学风格的繁博更是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逐渐形成的社会风气有关,“汉代文学的知识化,是西汉前、中期‘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汉代处于知识大整合、大发展时期,当时全社会崇尚‘博物’观念的产物。汉代文学的知识化,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文学的体质,文学作品兼有了知《论衡》突显的文学风格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识文章甚至学术文章的某些品格。这种体质特征,使得汉代文学拥有了另一种魅力;但过度追求知识化,也会给文学性造成损害。”{7}汉代社会学术的知识化加深了《论衡》的繁博程度,《论衡》的繁博又影响了其文学性,但这不是说《论衡》不具有文学价值。
文本内部也是会有矛盾的,或者思想内容上,或者语言形式上,《论衡·佚文篇》说:“周、秦之际,诸子并作,皆论他事,不颂主上,无益于国,无补于化。造论之人,颂上恢国,国业传在千载,主德参贰日月,非适诸子书传所能并也。上书陈便宜,奏记荐吏士,一则为身,二则为人。繁文丽辞,无上书。”王充是主张教化的,所以他要颂扬汉代以补教化,可是这却与他的“疾虚妄”“求真美”科学精神是矛盾的;然而,他反对繁博的丽辞无为君主,但其《论衡》依然呈现繁博风格,尽管繁而有要,却与他的主张略不相符。先秦典籍多是首创,唯《周易》哲思深邃、《尚书》佶屈聱牙类外皆是浅净之作,而至西汉时逐渐引经据典以为假托。文学发展是呈波浪式,如萧统说:“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辩士之端……语流千载,概见坟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乡简瞳,而鸯鼻笆亳,今乡所篮,亦所不取。”他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不录子书等文,且认为其繁博。《论衡》句式有骈体化倾向,这符合魏晋审美标准,但其繁博却不被认可,似乎是没有雕琢的缘故。

《论衡·自纪篇》云:“夫文由语也,或浅露分别,或深迂优雅,孰为辩者?故口言以明志,言恐灭遗,故著之文字。文字与言同趋,何为犹当隐闭指意?……经传之文,贤圣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当言事时,非务难知,使指闭隐也。后人不晓,世相离远,此名曰语异,不名曰材鸿。”王充的意思是他赞成口头语言,反对隐藏文意的书面语言,并且贤圣的话不是一定有鸿才论文导读:,而是因为语言不通的关系。这造成《论衡》一书语言平实质朴的基本思想。《论衡》是明理之文,所以寡于文采。《论衡》突显的文学风格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上一页12
,而是因为语言不通的关系。这造成《论衡》一书语言平实质朴的基本思想。《论衡》是明理之文,所以寡于文采。《论衡》突显的文学风格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