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少数民族后进生不良心理及矫正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15 浏览:9381
论文导读:
摘 要:少数民族后进生在学习中往往有厌学、自卑、放纵、享乐等不良心理。要解决这个理由,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后进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少数民族后进生的心理护理,促使心理转变;热爱每一个学生,根据少数民族后进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为少数民族后进生打造美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少数民族 后进生 不良心理 矫正
1673-9795(2014)02(c)-0144-02
临沧市是一个傣族拉、祜族、彝族、佤族等多民族共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区。通过多年来边疆教育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认真分析少数民族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及时引导他们消除其不良因素的影响,对矫正少数民族后进生的不良心理,减少学生流失,提高地方办学水平,巩固“普九”成果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此理由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少数民族后进生不良心理的表现
教育词典对“后进生”的定义是:“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类型复杂多样,心理特点因人而异。”
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等因素影响下,少数民族后进生的不良心理总会逐步表现出来。经过多年的教学观察,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后进生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厌学心理
少数民族后进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并不是他们的内在需要,他们大多认为学习是家长、老师“要我学”,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而学习。他们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课后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用抄袭别人的作业来蒙骗老师。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的智力发展缓慢。学习能力低,懒于观察和深思,习惯死记硬背,成绩差就不想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1,2 自卑心理
有自卑心理的后进生以拉祜族、彝族学生居多。这些学生中大部分由于家庭贫困。基本生活往往不能得到正常的保障,他们看到其他同学在吃、穿等方面比自己好。就会从心理上觉得低人一等。而在学习上,由于受智力、基础因素的制约,他们往往与其他同学付出相同的努力却得不到相同的回报,教师对他们也不够重视。在生活、学习双重压力下,他们容易滋生自卑心理,丧失信心,甘居下游。在学校里往往表现为不吵不闹,自我封闭,忧郁不乐,缺乏进取心,处于一种各方面都落于人后的情形。
1,3 放纵心理
有放纵心理的后进生以佤族学生居多。他们性格倔强,脾气暴燥,有好斗心理,加之受电视、录像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影响,稍有摩擦就大打出手。除此以外,这些学生大多还有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由于打架斗殴、抽烟、喝酒,他们经常受教师、家长的批评,而这些批评又使他们认为自己无可救药,干脆破罐子破摔,与教师、集体对立、采取粗暴无理的反抗态度,一摸就跳,一触就闹。长此以往,放纵心理便形成且不易更改。
1,4 享乐心理
此类学生大多是傣族学生。由于傣族居住地大多是坝区、交通便利,田地肥沃,因此他们大多家庭经济条件好,受新鲜事物的影响大。然而,这些在优越的经济条件环境中成长的少数民族后进生的不良心理及矫正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学生并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反而利用家庭宽裕的经济条件来学校讲吃、讲穿、讲玩、追求享受,怕吃苦、好赶时髦,崇拜歌手、明星。他们对歌星、明星的个人档案能倒背如流,而对学习却一点也不感兴趣。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享乐心理成了他们的最大敌人。
2 少数民族后进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少数民族后进生不良心理的矫正理由是让我们头疼的理由,但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理由。那么如何及时矫正少数民族后进生的不良心理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教师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后进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观能调节自我意识,意念、情感、心境等心理因素,保持心理平衡,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因此矫正后进生的不良心理,必须抓住根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老师能坚持不懈地给他们灌输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学习观念,结合中学生的思想变化规律,不断进行正面教育,帮助他们解决“为谁读书”的理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能培养他们勤学好问的习惯,树立起“读书是充实自己,为自己的将来打基础”的基本思想认识。从而为转变其不良心理奠定基础,迈出坚定的修正步伐。
2,2 教师要加强少数民族后进生的心理护理,促使心理转变
少数民族后进生的内在心理较之正常学生更为丰富,细腻,他们也有自尊心,但在他们的生活经历中,受到的指责多于表扬,不是老师的批评、训斥和同学的讽刺、挖苦、嘲笑,就是家长的责备、打骂。因此,他们有较严重的自卑感,精神需求和渴望尤为强烈。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特别是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应特别予以注意。据此,老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少数民族后进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陶冶优良情操,激发学习兴趣。一般而言,老师的一点点表扬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鼓舞。除此以外,教师要随时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进行心理护理,在班上要形成、平等的气氛,推动其不良心理向健康心理的顺利转变。
2,3 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并能根据少数民族后进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后进生,才能做好少数民族后进生不良心理的矫正工作。因此,教师必须要热爱学生,要深入调查了解,针对每个后进生的年龄、性别、族别、性格特点,寻找打开他们心灵锁的钥匙,推动其转化。一般来讲,少数民族后进生的脾气粗暴,性格耿直,只论文导读:
要你对他好,他就会加倍回报你。本人曾教过一个拉祜族男生,学习上因基础、智力等影响,是一个后进生,该生曾有过辍学念头。后来,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该生会吹笛子,吹芦笙,能跳本民族舞蹈“打歌”,于是就鼓励他在文艺晚会上登台表演,并教其他学生“打歌”,通过文艺晚会登台表演成功,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借此机会,在班上表扬他,并对他提出希望,希望他在学习上也能更进一步。从此该生打消了辍学念头,在学习上勤学好问起来,终于摘掉了后进生的帽子,毕业后被省艺术学校录取。除此以外,少数民族都有能歌善舞的传统,且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只要教师注意观察、了解,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适当的机会让其“发光”,并适时表扬,就有机会转化他们、矫正其不良心理。总而言之,对少数民族后进生不良心理的矫正必须找准独特点,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