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288 浏览:94867
论文导读:
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理由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在各校教育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很多学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创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策略和途径。其中,利用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无疑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策略。那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本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摭谈如下:

一、学科教师要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

所谓学科教学渗透,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意和行为水平,推动学生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完善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科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做人之外,还要教会他们怎样去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心理,学会自我调试。每一位学科教师必须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努力学习新课改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使自己能够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心理理由。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思想政治工作和知识技能训练应达到的水平,还要有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能力,并且有一定的指导措施和策略,掌握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作用。

二、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和谐的教学环境、轻松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坚持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原则的前提下,把和谐温馨的气氛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很多学生对于新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往往不能适应,这时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不仅要给他们提供一个优美、卫生、整洁的硬环境,围绕在他们周围的软环境更不能忽视。因此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引导他们共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奋进的学习集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师生之间也要及时沟通,保持良好的和谐关系。在这样的环境里,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是一种迫切的愿望,于是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第二,学科教师要着力于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善教学策略、精心设置理由情境等引发学生的乐趣,寓教于乐,鼓励成功,通过、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氛围。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情感规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欢快的情绪去进行学习。第三,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把学习的选择权、独立实践的机会交给学生,理由的研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性化看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师生互动。要欣赏学生,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要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第四,在教学中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通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都可以逐步得到提高。教学内容要难易适度,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三、要善于挖掘学科课程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学科教学本身就具备或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像社会课和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中就含有情感目标。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挖掘本学科的心育内容。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许多契合点,如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而学科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也是要摸透学生个体的学习类型和学习习惯。教师在挖掘教材的心育内容的同时,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含的、内在的、自然的,而不是脱离教材之外的强行附加。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寻找合理的渗透点。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反之,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会推动学科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讲究策略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标,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应当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动手、动脑,进行充分的心理体验,积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全面提高学生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掌握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策略;同时教师还要多提供演练的机会,例如语文课上可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握策略的实质,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总之,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定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潜能,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教书育人、育心育智、育德育品的完美结合。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xsxllw/lw41058.html上一论文:简论中等职业学校外语教学学生心理理由及其化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