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97 浏览:15338
论文导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却越来越多的受到心理理由的困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者都认为通过有效地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个体情绪状态,消除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性,提升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锻炼
一、概述
体育锻炼是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力(日光、空气、水)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过程。体育锻炼对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培养健美体态,提高机体工作能力,消除疲劳,调节情感,防治疾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都有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理由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心理健康提出十标准:①有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③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④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表达与制约;⑨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的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焦虑、抑郁,人数也迅速增长。因此,心理健康理由日益成为现代人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二、体育锻炼能推动个体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能够调节个体的情绪状态、推动心理健康水平,使个体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正确对待生活中不可避开的困难和挫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体育锻炼能推动个体智力发展

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推动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使大脑获取更多的氧气,给大脑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能够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另一方面,体育活动不仅能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有效,使其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为智力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推动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的注意、记忆、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推动作用。

2. 体育锻炼能使个体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麦克曼等人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身体锻炼者的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消极的心理变量水平明显低于不参加身体锻炼者,而愉快等积极的心理变量水平则明显要高一些。

3. 体育锻炼有助于个体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锻炼要求个体不断克服困难(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或身体弱点等),才能取得成功。通过体育锻炼,个体能够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培养自身良好的意志品质。

4.体育锻炼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和激烈的竞争使人们产生越来越多的焦虑情绪,焦虑使人们产生不信任感,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缺乏,人际关系疏远。而在体育锻炼的时候,不同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素质的人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交往,使人们互相之间产生信任感,有效进行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互相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和交融。人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认识更多的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5.体育锻炼有助于消除心理疾患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可能会使许多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导致忧郁、孤独、焦虑等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人们参加某个项目运动并坚持锻炼,他的生理技能、身体素质将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掌握并发展一些运动的技能和技巧。由此,个体会以自我锻炼反馈的方式传递其成就信息与大脑,从而获得自我成就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产生愉快、振奋和幸福感。因此,适宜的体育锻炼能使有心理障碍的个体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并消除心理障碍。
许多国家已将体育锻炼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参加一些如慢跑、散步、徒手操等身体练习能有效地减轻焦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虑和抑郁症状,增强自信。在学生中,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焦虑和抑郁等症状,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防止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发生。

6. 体育锻炼可以降低疲劳感

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并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疲劳感,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而体育活动的参与,有助于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形成兴奋与抑制合理交替的机制,降低疲劳感,提高文化学习的效率,此外个体的体质增强,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充分地挖掘与开发学习的潜力。
总之,体育锻炼不仅能有效地推动智力的发展、调节情绪、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使个体发挥最优的心理效能。

三、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

1.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

对于个体来说,参加体育锻炼能否取得良好的心理效应关键在于其是否能从活动中获得乐趣并感到愉悦。运动愉悦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个体不喜爱所从事的活动就不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就不能在活动后产生满足、快乐,只有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产生满足、愉快、舒畅的感觉,才能使个体坚持锻炼,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挑战,克服困难。对于那些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锻炼者来说,愉悦感是他们能够坚持下来的主要理由。因此,个体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是十分有利的。此外,有氧练习、封闭式运动、没有人际竞争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锻炼者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娱乐性游泳、慢跑等项目与降低个体的消极情绪如紧张、焦虑、抑郁、愤怒、和慌乱等有关。个体在没有竞争性的情景中练习有助于降低应激水平,能使个体回避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心理。
2.适宜的运动负荷论文导读:体验和愉悦感。同时在集体练习中增加互动的机会,有效发展个体的协作能力,使其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技能。四、小结体育活动对于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调节情绪状态,消除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性具有积极作用。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及适宜的运动负荷可以有效发挥体育活动的心理效应,同时应考虑体育活动参与者的个体差异
。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及适宜的运动强度,制定锻炼计划,合理制定练习的总时间以及每周练习的次数。一般情况下,每次活动20~30分钟,每周3次或3次以上,才有利于心理健康,否则由于运动负荷太小,个体的唤醒水平较低,兴奋性较差,而运动负荷过大,也可能使其易产生疲劳,都不利于心理健康。

3.设置相应的情境和目标

可以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情境,有意识增加任务的难度,让个体在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的能力更为自信,有效消除自卑挫折感,从而养成敢于正视现实、勇于挑战的良好意志品质,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那些自卑性格比较内倾的人来说,可以适当降低任务难度,创设相对易于完成的情境,使其也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感。同时在集体练习中增加互动的机会,有效发展个体的协作能力,使其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技能。
四、小结
体育活动对于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调节情绪状态,消除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性具有积极作用。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及适宜的运动负荷可以有效发挥体育活动的心理效应,同时应考虑体育活动参与者的个体差异,才能取得良好的心理效应。
(作者单位:广西质量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