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及动因进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049 浏览:58775
论文导读:”特点所决定,这次新旧格局的转换在时间上不具有同步性在和平时期,充当格局主角的国家或国家集团调整相互关系、积极重新定位需要经历较为长期复杂的发展过程,它们相互间的力量消长及分化组合也只能是逐步、自然地进行,从量变到质变,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而且,在和平时期,在旧的格局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际政治经济旧
【摘要】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世界正处于从两极向多极过渡的新旧格局转换时期,多极化趋势在继续发展。对于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既要准确地把握其质,又要充分认识其量上的规定性。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种客观必定,是历史的必定趋势。
【关键词】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 多极化 趋势 动因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结束了二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40多年的冷战对峙局面,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两极格局彻底解体,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这使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走向成为国际政治学界所广为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的转换时期

所谓格局,一般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规模或样式。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或者说是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因此,国际政治格局体现了一定时期内国际社会的主要结构状态和特征,成为人们分析和观察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
国际政治格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因为国际舞台上各主要政治力量的形成是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受到各国国内因素的制约,又同时受到国际各种因素的制约。只要这种力量对比的基本状况不发生根本转变,国际政治格局就会保持基本稳定。同时,世界政治格局又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不仅各种力量本身的实力在发展变化,各力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也会导致各种力量之间的对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由开始的量变最终导致质变的发生,从而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动。
国际政治格局从产生起到现在共经历了五次大的变化。第一次即17世纪40年代,在经历了欧洲30年战争后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格局”;第二次即1815年拿破仑战争后形成的“维也纳格局”;第三次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格局”;第四次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两极格局”;第五次即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旧格局的打破、新格局的待立态势。时至今日,世界仍处于新旧格局的转换时期。旧格局的解体并未导致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很快确立。而且可以预见,新格局的形成尚需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

(一)参与形成世界新格局的主角力量正在分化组合,尚未形成比较稳定的平衡

过去旧格局的崩溃都是因为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力量中心,并且通过分化组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力量对比状态,进而主要通过发动一次或一系列战争,摧毁旧势力,并且在战后通过战胜国之间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有关条约,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在短期内建立起世界新秩序,从而导致新旧格局的迅速更替。而这次世界格局的更替,是在美苏两极中一极解体覆亡,另一极相对衰落的情况下在和平时期发生的。两极格局终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都拥有超强的实力。而且19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经过调整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刺激了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但是美国的实力不仅现在不能,而且将来更难以实现单独领导世界的愿望。战后形成的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正在逐渐下降,支撑美国“一超”地位的基本要素正出现变化,在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上升的趋势下,美国与其它国家利益的相互依存增加,在许多重大的国际理由上,美国也不得不寻求多方合作。与此同时,西欧(主要是德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日益挑战美国的实力。但它们各有短长,并未成为独立的一极并对美国形成有力的制衡,而且其相互之间也未形成比较稳定的制衡。因此,新的世界格局仍未发育成熟,当前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的转换时期。

(二)由上述“和平进行”特点所决定,这次新旧格局的转换在时间上不具有同步性

在和平时期,充当格局主角的国家或国家集团调整相互关系、积极重新定位需要经历较为长期复杂的发展过程,它们相互间的力量消长及分化组合也只能是逐步、自然地进行,从量变到质变,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而且,在和平时期,在旧的格局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和规则仍在发挥作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影响世界各国的发展和权益分配。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伴着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必定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二、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对于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及其走向,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论。存在的几种主要的看法有:

(一)单极世界

这种观点主要来自美国。如美国的布热津斯基认为:“今天,美国是惟一真正的全球大国……美国的力量是真实的;事实上,在可预见的将来,它大概不会受到任何潜在敌人的挑战……美国的全球地位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二)无极世界

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日本。如求田实认为“国际政治中一种堪称‘无极时代'的‘大空白时期'即将到来”。

(三)多极化世界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在美国,基辛格曾多次提出世界上正在出现“新的权力中心:中国、日本、印度,随后是巴西和墨西哥。世界将进入五极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处于支配地位”。在日本,大学的学者左藤诚三郎则表示:“美国显然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但也不能拥有像过去那样的绝对优势……未来或许出现新的世界秩序,或许出现过去那样的混乱”。我国大多数学者赞同世界在冷战后走向多极化的观点。如陈甦认为“‘一超多强'则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冷战后惟一超级大国与若干强国或若干地区政治力量崛起和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

(四)单极与多极并存

我国的俞正梁教授在《大国战略研究》一书中认为,虽然第三世界大国纷纷崛起,欧洲加速推进一体化进程,日本开始对美国说“不”,但“单极世界的缺位,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便是多极世界,而表现出单极倾向与多极倾向(或曰一体化和多极化)同时并存的复杂局面。笔者认为,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在向多极化发展。对于这种多极化态势,我认为应该进论文导读:质上来看,首先在国际政治学领域中,“极”这一概念主要是指那些拥有强大综合国力,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制约地位,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或者说是国际舞台上的各个力量中心。因此,要成为一“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综合国力要强,尤其是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要远远超过一般国家;第

二、具有强大的国际影

行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全面分析,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其内涵。从质上来看,首先在国际政治学领域中,“极”这一概念主要是指那些拥有强大综合国力,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制约地位,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或者说是国际舞台上的各个力量中心。因此,要成为一“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综合国力要强,尤其是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要远远超过一般国家;第二,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主要是在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重大国际理由有发言权,对解决国际事务能起主导或制约作用;第三,自身有较强的世界性吸引力,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独立自主地发挥独特的作用。据此,从目前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来看,已经或正在形成的“极”有: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印度、巴西、阿根廷、埃及和南非等国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