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让政治课堂在“互动”中持续提升有效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972 浏览:36533
论文导读:
【摘要】提升有效性是课堂改革永恒的目的和追求。本文基于课程改革的实践,对政治课堂如何在互动中持续提升有效性理由进行了经验概括和理论分析,并从实践操作层面提出了课堂教学持续提升有效性的几项内容要求及其实施策略。
【关键词】互动有效性持续提升
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什么要改、怎样去改?这是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首先回答的理由。对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基于课堂教学的事实,从理由着手、立足于教学实践,只有以学生素质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具体事实为基础,思想政治课堂的改革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目标才会成为可能。
我校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在转变师生、生生活动方式持续提升有效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简要分析如下:
所谓“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处于一种相互推动、推动的状态。从信息传递的情形来看,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有三种形式:一是师生互相作用,获取信息,共同成为信息的输出者和接受者的双向型;二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作用,信息多边输出和接受的多向型;三是教师以学习者身份参与教学,师生共同以文本为平台相互作用的立体型。显然,第三种是最理想的信息传递方式,也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这里讲的教学“有效性”,可以理解为以国家“课程标准”及要求为准则,以教学目标为方向,以教学结果为依据,对教学行为所作出的评估。它包括“三效”:“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有效果”是从质量维度对教学行为作出评估,一般用“教学质量”来具体测评教学的效果;“有效率”是从时间维度对教学行为作出评估,是对教学行为完成教学目标过程的时间上的度量;“有效益”是从价值维度对教学行为作出评估,就是在预定价值观的指导下,教学结果达成了教学目标所追求的价值标准。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意愿、动机、毅力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及行为的向善转化。
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中持续提升有效性,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认清教学的本质和目的是方向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以下共识:第一,课堂不是教师满堂灌输的知识讲堂,而是师生“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应该通过平等对话、真诚沟通,为每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教学的本质是学,不是教;教改的实质不仅仅是学生学会掌握了学科知识和技能,而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情操和厚实的学科素养。第三,学生是学习过程的探索者、发现者和追求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和激励者;教会不如学会,学会不如会学,教学要义在于真正推动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学有三重境界,一是教给知识或称“授人以鱼”,二是交给策略或称“授人以渔”,三是在学生合作互动探究中产生顿悟,我将之称为“引导悟渔”。第三重境界注重了知识过程的生成性,注重了学习主体探求知识的体验性,注重了思维的深刻性,注重了人际交互的合作性,无疑是课堂教学更高的境界追求。第四,教学的起点在学生、重点在书本、关键在应用、目标在能力、目的在发展,教学的进度应服从学生认知进程,不能为赶进度而匆忙教学。第五,课堂结构需要优化,但优化课堂结构不是为了让教师讲得更顺畅,而是让学生学的更自主、更真实、更得法、更有效、更能激发思维和潜能,更好的发展提升素质。

二、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是基础

在我国传统的师生观强调师道尊严和以近代德国著名教育家赫而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影响下,人们普遍主张树立教师的绝对威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处于中心地位,认为只要顺从教师的教导,学生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品德,至于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反而被认为是有害的东西,从而使传统政治课堂陷入死板、枯燥境地。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借助各种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整个课堂呈现为师生群体在教学活动中多边、多向、多种形式交互作用的交际关系。所以,教育活动要从关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入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强调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
对此,我们明确提出提升政治课堂有效性在师生关系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第一,教师要以昂扬的、丰富的知识,引领学生使其“亲师信道”,牢牢把握建设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动权,让师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相互尊重,积极合作的良好状态,促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求知。
第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要按照、平等、尊重、真诚的原则并以征求意见的方式进行;对有差异的学生,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质疑,鼓励他们探究,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尊严、有安全感。
第三,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以学定教原则,对学生已掌握的,主要以检查等形式深化、巩固;对学生可能存在理由的重点、难点,讲规范、讲变式、讲规律;对学生不能自己学会的,讲背景、视角、思路、策略。从而真正让、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贯穿教学全过程。

三、适当的教学难度要求是基点

政治课教学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过分注重选拔功能,课堂教学一味瞄准高考,教学目标以“考纲”为纲,对知识灌输简单地实行一步到位;对于教学的起点、教材的难度、学生的实际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往往熟视无睹。于是教学因“要求高”而“效益低”,直到高三毕业教学时,教师最抱怨的理由依然是基础理由,教学始终在“基础不牢,习惯不好”的恶性循环中挣扎,学困生、后进生大量出现。针对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难度把握不准,教学内容不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实际的理由,学科组提出了相应的理由解决策略。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xplllw/lw44075.html上一论文:探究缅甸的政治改革进程停滞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