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07 浏览:21951
论文导读:#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课程。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已是大势所趋,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促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进一步升华。因此,我们应沿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道路不断探索前行。参考文献张昕、任奕奕.新课程教学设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摘 要】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和大胆地进行探索;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并自觉获得知识的过程。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 生活化
1674-4810(2013)34-0095-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让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呢?

一、“生活化”的新课导入

新课的导入仿佛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涵了大量的政治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政治课堂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必修1教学“生活与消费”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消费吗?消费有哪些类型?你消费时的消费权益是否受到过侵犯?听到这样的提问和引导后,学生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发言,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理由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

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的专业成长源于课堂教学的行动经验以及经验的反思。笔者认为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于激活教学内容,模拟生活化的情境。如在教学“经济生活”商业保险这一知识点时,学生普遍感到这节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于是某位教师引导学生采取了以下学习步骤:
第一步:展开实践。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有请教家长的;有请教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也有上网下载资料的,忙得不亦乐乎。
第二步:实践展示。在课堂上,有的同学提供了自己买学生平安保险的实例;有的出示了保险公司的理赔案例;有的列举了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天灾人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资料。
第三步:评议。商业保险的种类有哪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有何区别?参加保险对本人、家庭、社会有什么好处?大量的资料信息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保险是基于人和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参加保险是人们现代金融意识增强的表现。同时,也意识到买保险要从自身或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
第四步:作业。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项家庭投资理财计划。
这位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从单纯的书本和封闭的教室,走向了充实而丰盈的生活,在生活中应用、扩展和深化知识,真正认识到学习的作用和价值,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情感体验。它生动地再现了现实生活,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领会教材,在课堂学习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懂得生活。

三、“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政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亲历体验生活的过程。
如教师在讲解“如何解决就业”理由时,把辩论赛引入课堂,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理由的能力。策略是把班级学生分为两方:正方、反方。正方观点:“就业主要靠政府”;反方观点:“就业主要靠自己”。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尽情地挥洒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见解和剖析对方的观点,有理有据,精彩纷呈。教师再给予指导、鼓励和评价,学生不仅学到了课堂知识,培养了思维的独特性,为自己喝彩,也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总之,思想政治课编排的内容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为基础的,是一门教育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存活并引导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课程。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已是大势所趋,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促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进一步升华。因此,我们应沿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道路不断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张昕、任奕奕.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张筱玮.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性学习[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李爽〕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xplllw/lw16683.html上一论文:分析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