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重视课堂教学,夯实计算能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02 浏览:22380
论文导读:物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置身其中,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张小小的购物小票,为枯燥的计算教学赋予了生活的气息,使其变得鲜活起来。同时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理由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提出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理由意识。

2.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新课程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数感既是一种能力

计算课的教学在我们小学阶段是个重点,新课标指出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理由的过程,应避开繁杂的运算,避开将运算和应用割裂开来。因此在确定计算课的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更应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重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策略的渗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能力,从而把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理由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深思与探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时,安排学生课前到附近的超市、商场购物,然后把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向同伴介绍自己购买的物品。课前购物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置身其中,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张小小的购物小票,为枯燥的计算教学赋予了生活的气息,使其变得鲜活起来。同时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理由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提出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理由意识。

2.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新课程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数感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直觉,是一重视课堂教学,夯实计算能力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种对数的敏感性和鉴赏力,这是一种带有本能色彩的直接感知,也是数学地深思的一种表征,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计算教学是发展学生数感的一个有效途径。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24+9=?”是本课重点研究的一道题目。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小棒”和“图纸”,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中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生经历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想一想的过程,就是培养数感的过程。

3.教给学习策略,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成功的数学教育,不是细数教会了学生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考量学生感悟了多少数学思想策略,具备多大能够继续学习的本领。《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思想策略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数学思想策略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以 + 为例进行探究。先让学生猜想: + 可能等于几?然后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学具:两张大小相等的圆、剪刀、格尺和彩笔,想想可以用哪些策略来验证我们的猜想。适时小结学生的想法:这位同学想用折纸的策略来验证;那位同学想利用画线段的策略验证;另一位同学想用通分的策略验证。接着让学生分小组验证。在展示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转化思想的指导下很顺利地找到了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学会科学的思维策略,感悟数学思想,同时在一系列“做”和“深思”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4.明晰算理,使算理和算法有效融合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算理与算法的融合是计算中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计算的新授课不能只重算法而不重算理,我们的计算教学应着力于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做到算理、算法有效融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中的1.2×0.8时,在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深思,再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三种策略 :策略一,先把1.2×0.8看成12×8,再把结果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策略二,先把1.2和0.8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再把结果缩小100倍;策略三,先把1.2×0.8看成12×8,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小数位数的和。接着引导学生找到这三种策略的相同点,第一步,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策略进行计算。第二步,点小数点是关键。再一次引导学生找到不同策略之间的联系,发现策略二就是策略三背后的道理,挖掘出策略背后所蕴涵的算理,使算理、算法有效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鼓励算法多样化,适时优化

算法多样化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尊重,但并非越多越好,应适时进行优化。“优化”是数学的灵魂,最优化算法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是提高计算效率和能力的保证。
如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商大于1)》时,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出算式22.4÷4,引导学生得出三种算法:一是用改写单位的策略来计算, 22.4千米=22400米, 22400千米÷4=5600米,5600米=5.6千米;二是用22.4×10=224,224÷4=56,56÷10=5.6;三是用竖式进行计算。然后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对比“22.4÷4”与“224÷4”竖式计算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搭建了认知桥梁,并使学生体会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简明、操作性强、具有一般性。
总之,要上好一节数学计算课,需要研究计算的有关理论,分析影响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真正理由,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找准计算内容对他们的潜在作用,引导学生将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计算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用联系的观点对待计算理由。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梅峰小学)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xjxgglw/lw12212.html上一论文:试议面向实践能力培养的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