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壶中天地”里石艺术形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926 浏览:118810
论文导读:
石,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出现在园林中,别有韵味。石,对于园林这片天地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石不园,园无石不具生气,这是“壶中天地”所必备的。
王毅在《园林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提到,“奇石在有限的空间内具有更丰富的形态变化,这不仅使其自身成为园林中精雅而耐人品味的观赏对象,而且对'壶中'的构山、理水、景物空间组织艺术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纵观古今,我们中国不论是皇家园林、寺林道观,还是私家园林、古典园林,其中必定有掇山叠石,石在园林中也各尽其用,姿态万千。可以堆叠成假山,与园内景点和谐融洽;可以单独置石,具有“独领”的姿态;可以配竹木,形成小品景观……石在园林中的作用不胜枚举,但是它是怎样进入园林之中而具备自身特色的呢?其实,石在“壶中天地”里形式的展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主人、造园家或文人。特别是对于古典园林来说,他们起到的作用更大。

一、气势磅礴的假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诗人李白对山的爱恋,对大自然的眷咏。向往大自然,这是人心舒适恬静的归处。在自己的“壶中天地”里,园主人依然想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然山体,所以园中有了假山。
造园是具体的形象的艺术,以石为峰,能象征自然界中山峰的崇高精神,如上海豫园中的黄石大假山,其山势磅礴,重峦叠嶂,艺术价值极高。山高四丈,迂回曲折,其间有磴道盘旋。乔钟吴在《西园记》中说;“大假山层崖峭壁,森森若万笏状……遥望之若亚中九华,天造地设,几不知为人力也。”此假山是明代江南叠山名家张南阳的作品,他把大假山的独特身姿表现得淋漓尽致。假山的堆叠,远非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造园家要考虑石材的运用,如何搭配、技巧原理等方面的因素,才可造出精雅得宜的山势形态。

二、风姿独韵的个体石

“石不能言意可解,问我胡为怜寂寞。”诗人陆游视石为知己,表达那份内心中的挚爱。同样在园中,石的独特风姿展现得丰富万千。如苏州留园中,一块单独置石曰“冠云峰”,以独特的身姿立于园中,成为众人立足的焦点。它集“瘦、漏、透、绉”四大特性于一身,是难得的罕见之物。经学大师俞樾曾两次游园并撰《留园记》,其中有“见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中名园之冠。”这是对留园极高的评价,也正是由于留园中独特的石峰,与周围的景物和谐相融,才得如此美景名园之称。园中奇峰异石,玲珑多姿,在陶冶园主人性情的同时,也满足了游人的欣赏要求。独特石峰与园景融洽配置,呈现出自然朴雅的特点。

三、如画般的竹石小品

“在作美的观照的心理考察时,以主体能自由观照为其前提,站在美的态度眺风景,心境越自由,便越能得到美的享受。”海德格尔的这席话,让我们深思。面对这大千世界时,我们需要风景美来陶冶心灵美,这是人心追求的,就如在园林中,也可以追求美景所带来的舒心愉悦。园林中有很多竹石、木石小品,构成如画般的景致,颇耐人寻味。如苏州拙政园中“海棠春坞”处,以灰白墙面为画布,几丛花木配几块湖石,仿佛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竹石小品,或许正是由于明代文人画家文征明自己也能书善画,把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致都设计得如诗如画,让观者如在画中游,心神愉悦。
“壶中天地”里石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由园主人或造园家各施所长,表现淋漓尽致。不论是假山堆叠,还是单独置石,又或是竹石小品,还或是堂中几案上的石景……都是石这个“有意味的形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那是化虚为实,化景物为情思。以石配景,形成园林中独特的石林或置石景观,使得园林独具特色,各领。石,是大自然中的坚贞之物,它自身所具有的沉稳之质,使许多人向往追求之,并作为自己的崇拜之物。在造园时,将其以各种形式出现,增加园林趣味。
石在园中的形式不只有所举三种,其他还很多,但是仅此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石”的魅力所在。在园中堆山叠石,罗列山峦峰石,再现大自然的景观,山石成为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假山的堆叠,使其形象有逼真的感觉。就如计成所言“有真为假,做假成真,”“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雅从兼于半土。”以石为基本元素,塑山形象,要考虑到的是如何使体量有限的假山具有尽可能磅礴的势态和尽可能丰富的形体变化。正是由于园主人或造园家对大自然的孜孜追求,从而寄情山水,把自己对大自然的崇真热望表现在园林中,随即出现气势磅礴的假山,巨石形象的摆置,林石小品的设计等等,把他们的审美理想、生活情趣和对艺术的天赋才能都充分表现出来。
石,作为园林中的必备元素,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具有它独特的性质。它在大自然中吸取日月之精华,采大地之灵气,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在古代有很多文人视之为宝,拜之为友。如宋代文人米芾,拜石而呼为“石丈”、“石友”,米芾此举说明了他对石的热爱,发自内心的喜欢。如此之人举之不尽,他们选择石作为喜欢的对象,也就如园主人一样,将自然之物囊入园林中,也就是把自然中“大美不言,大巧若拙”的存在之物吸取进园中了,这是审美的需要,内心的挚爱。既而造园才会以石为其中的必备元素,进行各种各样形式的塑造,使石在有限空间内具有更丰富的形态变化,以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境。
庾信《小园赋》中曾说;“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不管是一枝也好,一壶也好,主要是想要求得全身安命的场所,过悠然自得的生活。还或许想要在这大千世界上,追求属于自己的“壶中天地”,从而也就想要把这片“壶中天地”设计得如心所想,安然舒适。石,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出现在园中,发挥了园主人和游人所意想不到的作用,也或许正是由于这样,才引发了后人对这些奇石形态坐出的一系列抒情感思,让石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出现园中,将其自身所具有的那些坚贞沉稳之质,让观者感受,就如同大自然的朴拙雅致,难以忘怀。
参考文献:
[1]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5
[2]杨鸿勋.江南园林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宗文菊,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slw/lw48058.html上一论文:试析现代数码插画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