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论技校班主任施爱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036 浏览:56798
论文导读:育能力和教育艺术,将浓浓的师爱洒向学生,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那段青春年华。参考文献:金生.理解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郭思乐.德育的真正基础: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论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地位.教育研究,2005(10).叶澜等.教师
摘 要: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技工院校的学存活在文化基础不牢固、学习惰性、逆反心理、自卑心理、自弃心理等消极现象,普遍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他们也常常成为被师爱遗忘的角落,成为集体中的“孤雁”。所以技校班主任不仅要掌握施爱的艺术,更要懂得如何因材施爱。
关键词:技校学生 班主任 施爱
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班主任工作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而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使之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更加有效。然而,无论教育环境、教育对象、工作方式等诸多因素如何转变,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会变。“施爱”使老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明显的广泛性、突出的教育性,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慈严相济。”

一、真诚是施爱的前提

施爱于生,致诚于生,方可取信于生。缺乏真诚的教育,是一种苍白的教育。在短短的几年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最真实的感受就是:教学需要朴实,教育需要真诚。一次真诚的促膝谈心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一句真诚的鼓励可以缓解学生考前紧张的情绪,甚至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真诚的眼神也会让迷惘中的孩子找到前进的方向。对待学生真诚的前提是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伤害他的自尊心。

二、善于发现闪光点是施爱的切入点

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真正做到见微知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理由,妥善处理。
在平时的工作中,不仅要看到优秀生的长处,更要学会欣赏后进生的长处。后进生的内心深处强烈渴望被认同、被肯定。这就要求班主任时刻观察学生动向,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肯定他们,使其尝到被人重视和尊重的喜悦。笔者现在担任班主任的一个新生生性好动,脾气暴躁。在新生军训期间,曾因不服从管理,给人印象深刻。当时笔者问他为什么顶撞老师,他说:“也不想顶,可能是习惯了。”他的这番话,让笔者很吃惊,意识到要转变他就要有耐心。后来,笔者发现,他上课除了说话,就是睡觉,甚至有的时候突然就从凳子上跳起来,任课老师也反映他爱捣乱,不好管。但是,在以后的接触中,笔者发现,他没有旷课现象,有事也肯定提前打电话请假,而且都能在他承诺的时间内赶到。而且每次请假的时候,都特别有礼貌,全然不像课上那个爱捣乱的人。同时,还了解到他爱打篮球,是班上打得最好的。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充分肯定了该生尊敬师长的优秀品质,在全班同学面前,称赞他篮球技艺高超,并指定他为我们班篮球队技术顾问。后来,任课老师都反映他的听讲状态好多了。所以,有时候细心观察并对学生给予肯定是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施爱的有效切入点。

三、家校沟通是施爱的重要渠道

施爱于生,必须在与家庭、社会、学校、教师的沟通中形成合力时,才能产生巨大的效果。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双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与家长沟通可以间接了解学生的生活及思想上的实际情况,根据这些情况再从中找出策略和解决理由的办法。但是在沟通中要注意两个理由:一忌告状式的沟通。有些教师在电话接通的那一刹那,就劈头盖脸地对家长说学生的不是,这样得到的结果是:家长很难堪或不高兴,学生等待的将又是一场“暴风雨”。到头来,收到的效果不大,反而可能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二忌盲目的沟通。在与家长沟通前,一般都需准备谈话的内容,如向家长汇报材料及要交流的话题,谈话要以正面引导为主,表扬鼓励与指出不足相结合。

四、爱心传递,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施爱

几年来,笔者始终用心中的坦诚唤起学生心中的爱心,用论技校班主任的施爱艺术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带动学生。这种爱,是一种人格的身教。学生接受之后,必将向四周传递、辐射、弥散。用爱关注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重树生活的勇气,一个个开朗、乐观、自信的好孩子、好学生就会诞生出来。
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就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我们的工作也一定会开展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不断提高教育能力和教育艺术,将浓浓的师爱洒向学生,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那段青春年华。
参考文献:
[1]金生.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郭思乐.德育的真正基础: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论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地位[J].教育研究,2005(10).
[4]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slw/lw28670.html上一论文:试议蕃茄田艺术:迎接艺术教育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