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10 浏览:18058
论文导读:
摘 要:绿色物流是社会发展的潮流,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关系到绿色物流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通过阐述绿色物流相关理论及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了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绿色物流;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A
1 绿色物流的作用

1.1 绿色物流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14000 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就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善,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产品生产和销售及服务等的经营活动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小。而国外物流企业起步早,物流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进入WTO后,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其理性选择。

1.2 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绿色物流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绿色制造是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指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方式制造绿色产品,是一种生产行为。绿色消费是以消费者为主体的消费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1.3 绿色物流是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

专家分析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为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因此,物流专业化无疑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成本的降低,更重视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

1.4 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日益严峻的环境理由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造成的环境理由,转变危及企业存活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2 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

1.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所采用的科学策略等方面。在理论上要站得住脚,同时又能反映评价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评价对象的实质,并具有针对性。同时,评价指标体系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定性、定量策略,还是建立什么样的模型,都必须是客观的抽象描述,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和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对客观实际抽象描述得越清楚、越简练、越符合实际,科学性就越强。
2.

1.2 系统优化原则

评价对象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这些指标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有横向联系,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同时,同层次指标之间尽可能的界限分明,避开相互有内在联系的若干组、若干层次的指标体系,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1)指标数量的多少及其体系的结构形式以系统优化为原则,即以较少的指标(数量较少,层次较少)较全面系统的反映评价对象的内容,既要避开指标体系过于庞杂,又要避开单因素选择,追求的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最优或满意。
(2)评价指标体系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由于同层次指标之间存在制约关系,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该兼顾到各方面的指标。
(3)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应采用系统的策略,使体系的各个要素及其结构都能满足系统优化要求。也就是说,通过各项指标之间的有机和合理的数量关系,体现出对上述各种关系的统筹兼顾,达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最优,客观的、全面的评价,系统的输出结果。
2.

1.3 通用可比原则

通用可比性指的是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对象间的比较,即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1)纵向比较,即同一对象这个时期与另一个时期作比较。评价指标体系要有通用可比性,条件是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各种参数的内涵和外延保持稳定,用以计算各指标相对值的各个参照值(标准值)不变。
(2)横向比较,即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找出共同点,按共同点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各种具体情况,采取调整权重的办法,综合评价各对象的状况在加以比较。对于相同性质的部门或个体,往往很容易取得可比较的指标。
2.

1.4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指的是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1)指标要简化,策略要简便。评价指标体系要繁简适中,计算评价策略简便易行,即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设计得太繁琐,在能基本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的条件下,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减少或去掉一些对评价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
(2)数据要易于获取。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易于采集,无论是定性评价指标还是定量评价指标,其信息来源渠道必须可靠,并且容易取得。否则,评价工作难以进行或代价太大。
(3)整体操作要规范。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计算策略和各项数据都要标准化、规范化。
(4)要严格制约数据的准确性。能够实行评价过程中的质量制约,即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以制约。
2.

1.5 目标导向原则

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评出名次及优劣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被评价对象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绩效考评是管理工作中制约环节的重要工作内容,采用“黑箱”的策略,利用实际成果的评价对被评价对象的行为加以制约,引导之向目标靠近,即目标导向的作用[1]。2.2 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指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策略,即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理由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策略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策略。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理由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论文导读:
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用加权和的策略递阶归并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选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理由。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2.3 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要素

2.3.1 物质基础类要素

(1)物流设施。它是组织物流系统运转的基础物质条件,包括物流站、货场、物流中心、仓库、物流线路、建筑、公路、铁路、港口等。
(2)物流装备。它是保证物流系统开工的条件,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等。
(3)物流工具。它是物流系统运转的必要物质条件,包括包装工具、维护保养工具、办公设备等。
(4)信息设施。它是掌握和传递物流信息的手段。根据所需信息水平不同,包括通信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5)组织及管理。它是物流网络的“软件”,起着连接、调节、运算、协调、指挥各要素的作用,以保障物流系统目的的实现。

2.3.2 功能要素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有供应、生产、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
(1)绿色供应。供应商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好坏优劣直接决定着最终成品的性能,所以要实施绿色物流还要从源头上加以制约。由于政府对企业环境行为的严格管制,并且供应商的成本绩效和运转状况对企业经济活动构成直接影响,因此在绿色供应物流中,有必要增加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环境指标,即要对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进行考察。
(2)绿色生产。绿色生产又包括绿色原材料的供应、绿色设计与制造以及绿色包装。
绿色产品的生产,首先要求构成产品的原材料具有绿色特性。绿色原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环境友好性;不加任何涂镀,废弃后能自然分解,并能成为自然界吸收的材料:易加工且加工中无污染或污染最小;易回收、易处理、可重用,并尽量减少材料的种类,这样有利于原材料的循环使用。
绿色设计要求面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在概念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对环境的影响,使得在产品再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拆卸、易收回,不产生毒副作用及保证产生最少的废弃物。
绿色制造则追求两个目标,即通过可再生资源、二次能源的利用及节能降耗措施,缓解资源枯竭,实施持续利用,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排放,提高工业品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程度,降低整个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最终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绿色包装指的是以节约资源、降低废物排放为目的,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一切包装方式的包装。其特点是材料最省,废弃最少且节约资源和能源;易于回收利用和再循环;包装材料可自然降解并且降解周期短;包装材料对人的身体和生态无害。绿色包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
(3)绿色运输。绿色运输指的是以节约能源、减少废弃排放为特征的运输。
①合理配置配送中心,制定配送计划,提高运输效率,以降低货损量和货运量。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人为地进行有目的、集约化的配送。它是由同一行业或同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协同进行配送。共同配送统一集货、统一送货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可以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甚至实现“零”库存,降低物流成本。
②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以件杂货为对象,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地巧妙组合各种运输工具,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包括转向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
③评价运输者的环境绩效,有专门运输企业使用专门运输工具负责危险品的运输,并制定应急保护措施。
(4)绿色仓储。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前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
(5)绿色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的需求的最终产品。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特性,对环境影响的关键理由是:一是分散进行;二是流通加工中心的地址不合理。针对这两个理由,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6)绿色装卸。实施绿色装卸要求企业在装卸过程中进行正当装卸,避开商品的损坏,从而避开资源浪费以及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另外,绿色装卸还要求企业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的活性,合理利用现代化机械,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

2.3.3 支撑要素

(1)体制和制度。物流系统的体制、制度决定了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领导、管理方式以及系统的地位、范畴等。
(2)法律和规章。物流系统的运转,不可避开涉及企业或人的权益理由,法律、规章一方面限制和规范物流的活动,使之与更大系统协调;另一方面给予保障,合同的执行、权益的划分、责任的确定都需要法律、规章维系。
(3)行政和命令。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不同之处在于物流系统关系到国家军事、经济命脉,所以行政、命令等手段也常常是支持物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持要素。
(4)标准化系统。保证物流环论文导读:,得到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参考文献:杨国川.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策略.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2):18-23.刘辉.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状况及其路径初探.物流科技,2005(6):25-27.张德新.基于绿色物流体系的逆向物流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6(10):13-1

5.吴建文.浅

节协调运转,是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在技术上实现联结的重要支撑条件。

2.4 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按照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将上述要素按照要素间的关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三层,得到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 杨国川.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策略[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2):18-23.
[2] 刘辉.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状况及其路径初探[J]. 物流科技,2005(6):25-27.
[3] 张德新. 基于绿色物流体系的逆向物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6(10):13-15.
[4] 吴建文. 浅议绿色物流[J]. 物流科技,2005(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