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福州软木画艺术初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178 浏览:43720
论文导读:丝更是细超发丝。软木画妙在运用“以小观大”的艺术手法,“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软木作品主要有平面浮雕多层次的壁挂、双面座立透屏等等。三、福州软木画目前状况(一)软木画艺人少,成本高,难以量产化软木画原材料软木获取难,只能通过进口来获得,再加之制作时间长致使成本提高,以及外来手工艺品对市场的冲击
摘要:福州传统手工艺———软木画,是福建乃至全国少有的手工艺。受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现在软木画的地位远不如从前。本文通过对福州传统软木画的制作工艺及其价值的初步探索,通过对其目前状况的理性分析,对其保护和发展提出倡议和措施。
关键字:福州软木画;价值;保护和发展
2095-4115(2014)07-197-1

一、福州软木画概况

福州软木画,又称木画,是是福州独特的工艺品。福州软木画是雕刻技艺和绘画技艺结合的手工艺品,以“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闻名于世。软木画色调古雅纯朴,形象逼真,画面犹如宋人笔意,意境深邃,远奥高古,清奇可爱,具有“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艺术效果,曾一度畅销全国各地及欧美、日本、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福州软木画制作工艺

(一)制作策略

福州软木画创始于民国初期,是福建木雕技师以热水瓶的软木塞为原材料,细心雕刻简单的浮雕山水画,再粘贴在纸上作为贺年片,这便产生了最早期的软木画产品。经过几位软木画艺术家不断地改善技艺,后发展为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雕刻出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粘贴在纸上,构成远山近水的画面,再配上玻璃框,成为富有创意和工艺技巧的平面木画产品。民国五年(1916年),木画产品从创始初期的小型纸板贺卡发展为平面薄雕挂框,在生产加工的刀法技艺上更加精细,由“面、划、切、雕、挑”发展为“凿、琢、行、转、打、锉”;画面也更加讲究远近、层次深度。其间又经过吴启棋等人的多年研究,半立体浮雕软木画挂框问世,为木画产品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艺特点

据资料记载,福州软木画内容大多反映山光水色、名胜古迹和花草虫鱼,有200多个规格、400多个花色品种,工精艺巧,形态逼真,而且具有轻便、不变形、不脱胶、抗腐蚀等优点。国内外一些人士把它与脱胎漆器、寿山石雕一同誉为福州工艺“三宝”。
制作软木画的原料,主要是产自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等地的栓皮栎树。软木有不透气、不透水、不起化学作用等优点,同时又具有质地轻软、不易燃、抗腐蚀、耐磨和富于弹性、有细密的天然纹样、色调纯雅等特点。
制作软木画,要经过选材、雕刻、拼接、装框等工序。为了将软木切成不同的薄片,近百年来软木画艺人发明、制作了许多因材施艺的工具,大大小小算起来有数十种之多。软木画制作工艺之繁琐并非为大众所了解,比如一幢楼阁,窗棱、门廊、柱子等都细若发丝,船坞上的链条甚至可以活动,密密的屋瓦均为一片片粘合而成,最小一片甚至不足一厘米,而松树的松丝更是细超发丝。软木画妙在运用“以小观大”的艺术手法,“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软木作品主要有平面浮雕多层次的壁挂、双面座立透屏等等。

三、福州软木画目前状况

(一)软木画艺人少,成本高,难以量产化

软木画原材料软木获取难,只能通过进口来获得,再加之制作时间长致使成本提高,以及外来手工艺品对市场的冲击,导致软木画已不像当年那样可以成为家家户户的陈列品。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从事辛苦繁重的软木画工作,因而软木画艺人越来越少,软木画手工艺濒临失传。

(二)销路窄,软木画艺人老龄化

时至今日,软木画行业的市场销路依然打不开。就拿发源地西园村来说,据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会长吴传福介绍,在20世纪80年代福州软木画的鼎盛时期,西园村90%以上的家庭从事软木画生产,就连邻村岳峰村也有近50%的家庭从事这一产业,从业人员高达15000人。而现在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与福州西园软木画研究技术发展中心里,多半是些老艺人,年轻人很少,软木画面对着传承中断的危险。

四、福州软木画保护和传承

作为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的主管部门,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发展中心的有关人士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除了政府部门在政策法规、组织机构、资金投入、寻找商机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要予以积极扶持外,这一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只有走向市场,才会有发展和壮大的机会,才能走向真正的振兴。
首先,软木画的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规律,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组建一支懂得现代经营管理、了解民间工艺艺术的人才队伍。
其次,软木画技艺必须加大形式、内容、用途及技艺等方面的创新,因为单纯以鉴赏和为目的的消费群体毕竟狭小。需要对软木画的外观形式、表现内容、创作题材及点缀装潢等方面都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善,以配合时代潮流和人们的审美情趣。
最后,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打破传统的师徒传授的模式,尝试走“院校派”道路,吸纳艺术院校的人才,并争取让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跟软木画企业的需求对接,让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以全面提高软木画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从而提高全行业的整体技艺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峰.浅析软木画的兴衰与传承[J].内江科技,2008,(12).
[2]叶娟,吴学宝.软木画之子[M].中华手工,2011,(12).
[3]林更生,林心放.福州软木画及其茶文化[J].福建茶叶,2009,(04).
作者简介:
叶子青,女,福建福州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201本科生。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mtlw/lw43743.html上一论文:试议从登山感悟画家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