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40 浏览:8392
论文导读: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象,或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删词句等等,启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欧阳修的《卖油翁》,可提问:卖油翁走后,陈尧咨会想些什么?教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可提问:当路瓦栽夫人在极乐公园碰到佛来思节夫人,得知她当年丢失的是一串假项链,十年劳动白费时,她该怎么办?这种提问是根
1002-7661(2014)17-0096-02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深思;而深思,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略述几种常用的提问方式。
1.直问式。直问,就是为引起学生的深思而进行的直接提问,如就某一个理由而作的明确发问: “这篇课文属于什么体裁,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孔乙已为什么用手爬出大门?”这种方式应用十分普遍。但是,这种提问直来直去,缺少趣味性,在一堂课中若运用太多而无变化,往往较枯燥,不容易活跃课堂气氛。
2.逆问式。逆问,就是不直接问为什么,而是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一般问理由总是问: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而逆问则这样问:“不这样写行不行?”这种问法揭示矛盾突出,刺激性强,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是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有效策略。如有老师讲《左忠毅公逸事》时这样问:“文章一开头先交代风雪严寒的天气有什么必要?这几个字去掉好不好?”这种逆问能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采用这种方式提问,老师要特别注意点拔引导。
3.比较式。“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为了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往往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策略提出理由,推动学生深入深思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教《社戏》,根据迅哥儿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可提问:迅哥两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没有昨夜那么好”?这样写收到什么效果?教《故乡》,可问:闺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两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这种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
4.层进式。层进式提问,就是各个理由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理由是解决后一个理由的基础,两个或几个理由在知识上是层进的。如讲《故乡》,针对开头的写景部分提出以下理由: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语传神地勾勒出这种景象?用这些词词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讲到少年闺土的肖像描写后,为回答 “通过肖像描写,可以看出闺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的理由,有位教师设计了三个台阶式的理由: ① “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日晒雨淋,健康) ② “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浙江农村孩子) ③ 为什么 “颈套银项圈”?(父母疼爱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到此,一个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教师要解答的理由水到渠成。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5.创造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为引导学生深入深思,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象,或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删词句等等,启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欧阳修的《卖油翁》,可提问:卖油翁走后,陈尧咨会想些什么?教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可提问:当路瓦栽夫人在极乐公园碰到佛来思节夫人,得知她当年丢失的是一串假项链,十年劳动白费时,她该怎么办?这种提问是根据课文的内在因素设计的,因此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6.绕道式。走路常常遇到高山江河阻隔,这时如果没有渡越的条件,人们便绕道而行。在教学中往往遇到类似情况:理由一搁浅,再 “启”也不“发”,讲又很费劲,我们便可以采用这种绕道式的提问策略。比如讲《祝福》一课时,在老师分析祥林嫂死后,鲁四老爷骂的哪句话时,问道:“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怎样的一个人?经过深思,学生仍然答不上来,老师可采取绕道法,暂且存疑,从侧面问道:“同学们想一想,鲁四老爷在偏偏要在这个时候的后面理应说什么?”学生中有的可能说,“死了”,有的说“老了”,老师问“鲁四老爷为什么不说死了?”学生可能答道:“因为他忌讳极多,在祝福时是不允许提死亡一类的事情。”老师问:“那鲁四老爷为什么又不说‘老了'”?学生可能说“因为老了含有尊重死者的意思。”问到这里,鲁四老爷这个即不能犯忌讳,又不能丢了传统的老朽形象也就活脱脱地站了起来,至于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怎样一个人这个理由”也就不攻自破了。
7.搭桥式。上课时,教师提出的有些理由学生答不出来,这常常因提问的难度大、坡度大,这时教师就可在此点和彼点间搭桥引路,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顺利地解决难题。比如在指导学生自学《项链》一课时,老师这样问: “作者刻画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作用?”这个理由,学生一时难以回答,老师就随机搭桥问道:“路瓦栽夫人是怎样一个形象?”学生很快答道:“是一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的妇女形象。”老师再设一问:“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答道:“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豪华奢侈、讲排场、虚荣之风大盛。”问到这里,开始的第一个大理由也就很容易解决了。为什么呢?因为老师在学生不“发”之后,提出了两个较容易的理由。
此外,还有揭疑式提问、选择式提问、诱导式提问、特问式提问……例证是不能穷尽的,也无需穷证。但是,这些无不说明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性、技术性很强的学问。教师要使自己的课上得富有生气,一方面要注意灵活运用几种提问方式,一方面又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使提问艺术日趋完美。
(责任编辑 全 玲)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mtlw/lw36545.html上一论文:试论点燃艺术的火花 放飞成才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