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从《创业史》看柳青创作艺术倾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202 浏览:84121
论文导读:
摘要:从生活经历、思想内涵、艺术内涵、表现形式等角度,探讨柳青从《创业史》中折射出的艺术倾向和追求,认为柳青作品思想内涵深刻,表现形式卓越,艺术倾向鲜明,具有史诗性的特点,是同时代同题材作品中的典范。并以此作品巩固了作家在中过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关键词:柳青创业史艺术倾向
:A
《创业史》是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史诗性巨著,深刻概括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的社会的、思想的和心理的变化过程,其思想和艺术成就都远远超过其他同类题材的作品,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作为中国培养的、对我国现代、当代文学做出了宝贵贡献的杰出作家,建国初期,柳青不满足于取得的成绩。在总结了《种谷记》和《铜墙铁壁》的艺术、思想得失后,清醒地认识到:对作家来说,由生活的旁观者变为生活的参与者,是至关重要的,但要想成为成功的文学家,仅仅停留在探究表面的生活还远远不够。深入生活,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必须是长期的,无条件的,全心全意的;作家必须读好“三个学校”,即“生活的学校”、“思想的学校”、“艺术的学校”,而生活是最“基本的学校”,“生活是创作的基础”,“要想写作,就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于是,他毅然于一九五二年,举家到陕西省长安县复甫村安家落户,任县委副书记,一住就是十四年。在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巨变过程中,生活七年之后,一九五九年,《创业史》问世了。作为我国建国十七年里社会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之

一、无论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究和借鉴之处,下面就其艺术

倾向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
1善于勾画饱含矛盾的社会蓝图,体现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创业史》深刻地概括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的社会的、思想的和心理的变化过程,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也体现作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小说一开始在“题叙”中叙述了梁三老汉一家三代创家立业的悲惨历史,这部历史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走过的历史道路的典型概括,以此表明,只有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走党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才会有自己的光明前途。然而“创业难”,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接着,小说的正文围绕着梁家第三代代表人物梁生宝互助组的巩固和发展,直至灯塔的建立,深刻而完整的概括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农村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两条道路斗争。正是在这场斗争中,梁生宝互助组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团结,教育农民群众,取得了节节胜利,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庞大的生命力。
十分可贵的是,小说对两条道路斗争的描写没有简单化,表面化。首先,它大胆地揭示了错综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在作者笔下,贫农阶层也不是铁板一块。有坚定地同梁生宝站在一起,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分子高增福、冯有万;也有梁三老汉、王二直杠等不同程度地落后于时代潮流的人。梁三老汉长时间对互助组持怀疑态度,王二直杠至死也没有接受社会主义,他的头脑中的私有制观念,也构成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一种阻力。其次,它深入地揭示了农村各个阶级、阶层、家庭、邻里以及党组织内部各种思想性格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思想性格冲突,有的表现在行动上,有的表现在思想上,也有的表现在心理变化上,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跟合作化运动中的两条道路斗争联系在一起,真实地再现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总之,小说叙述的确实是一部“生活故事”,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大事件,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场面,然而他却以精细的笔触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题材的处理上,小说把历史的广度与深度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作品描写的重心是放在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个题材本身的历史深刻性的挖掘上。《创业史》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各种思想的斗争,艺术的触角既能涉及到农村中那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人物,也伸进了蛤蟆滩草棚院里那些不为人们所注意的角落,既展现了运动的滚滚向前的主流,也揭示了它的支流,暗流和逆流;既写了人们的政治立场,也写到人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这些无疑是对生活的很有深度的反映。同时作家又以历史家的眼光开拓了题材的广度:一方面通过“题序”以及人物生活史的介绍,把蛤蟆滩的现在同蛤蟆滩的过去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通过郭世富黄堡镇卖粮,改覆进工厂等情节,把蛤蟆滩的斗争,跟当时全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联系起来。这样,蛤蟆滩的斗争就有了一从《创业史》看柳青创作的艺术倾向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个十分广阔的背景,读者能够从历史的联系中看到它的位置,从全局的联系中看到它的作用,历史的广度与深度得到了统一。
《创业史》为我们展示的这一历史画卷,形象地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初期的性质和特点,农业合作化与土改运动不同,土地改革可以用政治体制手段,剥夺地方的生产资料,因为他们是阶级敌人,而合作化运动中的两条道路的斗争,主要和大量反映在人民的内部。对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斗争和引导农民摆脱私有制观念的束缚,只能靠教育的策略。小说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的准确把握,通过梁生宝互助组“换稻种”、“新法看秧”、“进山割竹”等一系列行为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地描写,深刻地说明了在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斗争中,只有千方百计地显示出公有制和集体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吸引农民自觉自愿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这就是《创业史》主题的极其深刻的思想作用,作者在这一思想作用上的发掘,集中体现了他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
2善于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体现其创作的高超的艺术力
《创业史》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正面形象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梁生宝,这是个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他小时候讨过饭,长大扛过长工,解放前在荒山岭当过“地下农民”,跟他继父一道饱尝了创家立业的辛酸。作为贫农的儿子,他只是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却没论文导读:
有被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所束缚,这个年轻的预备党员,在党的教育下,一旦认识到私有制的种种弊病,就决心走一条与父辈不同的创社会主义大业的道路。正当老资格的党员齐振山在革命的征途上退了坡的时候,他勇敢地担负起带领庄稼人走互助合作化道路的担子,成为一个积极、聪明、公道、能干的领袖人物。然而小说并没有把他写成“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角色”。他谦逊、纯朴、老实、厚道、善于深思,从不以领导者自居,更不指手划脚,夸夸其谈,表面上甚至有些面嫩口拙,爱情生活上更缺少勇气和机智。但是,听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是他最宝贵的思想品质。小说抓住他的性格中这-最主要特点,着重描绘了他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坚实有力的行动。使人物性格有了立了起来的骨架。互动组初期,当庄稼人把羡慕的目光投向富裕中农郭世富时,他跑到郭县换回稻种,在互助组内搞稻麦两熟。这件事比郭世富楼房架梁仪式更能牵动庄稼人的心,人们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粮食增产措施上来了。此一举使郭世富深为不安,他想:“没想到让他小子跑到咱前头去了。”在对比中更丰满了人物的性格。“活跃借贷”时,富裕中农不愿再把粮食借给困难户度春荒,连有能力的郭振山都束手无策了,他却组织人们进山割竹,解决了困难户的粮食和互助组的肥料理由。虽然这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然而正是这些看起来似乎很“平凡”的行动,在蛤蟆滩庄稼人的心底掀起了重重波澜,使他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小说还通过“买稻种的路上”、“和增福夜淡”、“王瞎子墓前讲生活”等章节,对梁生宝的内心世界作了深入细致的揭示,展现了他的崇高的心灵美。这更加进一步使他的性格趋于完美。他决心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的事业,“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活得带劲儿,才活得有味。”他认为“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这个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高尚形象,既是现实生活中先进人物的艺术概括,又是作家社会政治思想及文学理想的深刻体现,同时也体现其创作的高超的艺术力。
中间人物形象梁三老汉是个典型性很高的艺术形象。在旧社会,这个老贫农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创立家业的辛酸史,因而衷心拥护土地改革。但是他不能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道路。他梦想利用新社会分给他的土地,用狠命的劳动真正地创立起个人的家业来,也做个郭世富式的“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这是他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困袭重担的小生产者的农民的保守性的一面。另一面,他还是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者,“被剥削过的痛苦的记忆,”“受压迫的心灵,”又使他“在精神上和王书记、党支部,生宝的挨近。”他尽管怀疑,反对儿子办互助组,但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命运从《创业史》看柳青创作的艺术倾向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这个矛盾着的双类性格,既说明严重的理由在于教育农民又说明在党的引导下,经过实际生活的教育,小生产者的农民是能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小说着重表现了这个人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他先是反对互助组,接着对自己迷恋的旧道路产生了怀疑,最后终于承认了自己儿子的道路是对的,站到了合作化运动的一边。梁三老汉这样的曾经动摇于两条道路之间的艺术形象,虽然不是《创作史》所独立的,但是能够把一个农民在告别私有制时思想性格的转变,以及对心灵上经历的艰巨的、痛苦的斗争过程,揭示如此完整、细腻、入木三分和震撼人心,却是无与伦比的,是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这也是与作者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分不开的。
反面形象蛤蟆滩的“三大能人”郭振山、郭世富、姚士杰的形象,也塑造十分成功。
郭振山是一个具有深刻教育作用的艺术典型。他身为员,却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不顾群众的甘苦,对互助组冷眼旁观,极力打击它的威信,成为合作化运动的一块绊脚石。他虽然精明能干,头脑灵活,但同党的要求背道而驰,这就使他在群众中丢失了威信。他明明走的是一条错误的道路,却装腔作势、强词夺理、指手划脚、咄咄逼人,小说通过他自己的言与行,与梁生宝的言行的生动对比。把他的这种思想性格揭示得十分深刻、鲜明,这个形象告诉人们,抱着个人主义动机在党内找出路,就要同党的方针路线形成尖锐的对立,这样的党员如不认真的改造思想,任其发展下去,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害,最终也会在政治上毁掉自己。
郭世富和姚士杰是既有共同点又彼此区别的很清楚的两个反面典型。反对社会主义,他们有一致性;然而他们社会地位的不同,又使他们在动机和行为上带有各自的特点。富裕中农郭世富外善内奸,贪婪狡黠,精明谨慎。他出于个人的目的,处处跟党的号召相对抗,但搞的是“合法斗争”。姚士杰这个富农分子,则跟新社会有深刻的阶级仇恨,他表面“老实”“积极”内心阴险狠毒,诡计多端,暗地里进行破坏活动。表现了阶级敌人的自私本性。
在人物描写上,小说表现了宽阔的艺术视野。作家笔下的人物很多,几乎包括了农村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典型。这些众多人物把社会生活面铺展的很广。同时,作家又特别注意揭示各种人物的独特性格、独特命运形成的深远的社会性历史根源,使每个人都有一部生活史。通过对人物的这种有深度的描写,读者就能理解他们在现实斗争中何以如此表现,并且提出具有普遍作用的社会理由。如由于梁三老汉解放前有一段悲惨的创业史,土改后又产生取得四合院长者地位的梦想。那么他在合作化运动前面踟蹰不前,跟私有制观念决裂得那么艰难,就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又如通过李芳极为特殊的悲惨命运,以及对她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受着封建宗法家长制禁锢的命运的描写,就有力地揭示了妇女解放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刻关系。在这里,人物的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的进程就联系起来了,增加了作品的含量和厚度。
此外,高增福,冯有万,任老四,任欢喜,王二直杠、梁大老汉、高增福等,却是些性格鲜明的人物。他们以相互不能取代的地位,组成了一个矛盾统一的形象世界。共同表达了作品的思想主题,缺一不可,这都是与作者高超艺术创作力分不开的。
3善于构筑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作家非凡的艺术修养
作者以崇高的艺术使命鲜明的现实主义特点和独特的艺术倾向论文导读:院学报,1992(3)[4]赵玉油.新的时代再看柳青.天津师范学报,1997(2)生活是创业的基础.延河,1978(5)上一页123
,构筑了《创业史》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无不体现作家非凡的艺术修养。
柳青是个热爱农民的作家。探索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生活道理,是柳青创作的基本主题。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农村跟农民过着一样的生活。在同农民水融的交往中,他对农民的生活、思想、心理、气质体察的非常深入、细致。在他的笔下,农村中各阶级、阶层的各色人物,特别是表现一辈农民的形象,是那样朴实、生动、真实,同生活本身一样。柳青的一生,看的是农民,想的是农民,写的是农民,但并非以一个普通农民的眼光看生活,他不是那种单纯描绘农村生活风俗画的作家;以革命者的姿态,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探索农民的历史命运,深思农民的生活道路,则是他的特点,也是他艺术的探求目标。通过他艺术的笔触回答了他所热爱的中国农民应该和必须要走上一条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既回顾了他们苦难的生活历史,又展现了他们美好的明天。在这一主题上,柳青以他全部的创作说明。他付出了艰辛努力,他取得的丰富成果,在我国文学史上却是独树一帜的,令人钦佩的。
柳青不仅在艺术策略上有自己的显著特色,而且在广泛借鉴中外优秀遗产和吸收散文、电影文学艺术表现上某些长处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实践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是与他非凡的艺术修养分不开的。

3.1画面的宏阔和笔触的细腻相结合

在《创业史》中,对人物肖像,生活场景的描写细腻。并将其溶入到对历史生活整体的把握上,二者生动结合,有机集中。在小说中,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是那样的宏伟壮阔,那样气势磅礴,仿佛是一股奔腾向前的洪流。可是,具体分析看,洪流原来是由水滴组成的。柳青的手法是高明的,他不直接去写轰轰烈烈的大场面,而是抓住生活的内部联系,以一个人、一件事的细致入微的描写,连结起来组成一幅扎扎实实的又生机勃勃的历史运动的大画面。

3.2精确的描写和强烈的相结合

柳青具有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为了在《创业史》中写好进山割竹那些章节,他曾亲自进了一趟终南山。对生活的谙熟,使他笔下的人物,如郭世富、梁三老汉等,其相貌、神态、心理、行动,简直叫人觉得与实际生活分毫不差,仿佛这些人物不是他写出来的,而是直接从生活中召唤来的。然而这些描写又饱含着作家不可遏制的。如写梁生宝换稻种时的赞美语调,写郭振山受批评害“病”时的谴责语调,写郭世富卖粮时的揭露语调,流露出作家强烈的爱憎情绪。此外,作家的革命还采取直接抒情和进行哲理性议论的方式来表达。

3.3鲜明时代精神和民族风俗习惯色调相结合

柳青是同社会一道前进的有着丰富革命实践经验的作家,他的创作总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随着作家的思想与艺术的成熟,作品中的时代精神越来越高昂激越。这种精神是在对我们民族生活的描写中体现出来的。质朴的农民生活,醇郁的田园气息,关中平原的自然风光,陕北农村的风俗人情,实在令人神往。它同时代精神浑然一体,使我们每次读起来都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柳青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初学写作的人,一定要培养独创精神。从一开始就培养这种精神。如果是独创,由粗糙可以变得细致,由水平低,可以变得水平高,到最后终于可以体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来”。这正是他的艺术风格形成的道路,也正是我们今天读者应尽情吸纳的艺术气息,也更能体现他非凡的艺术修养。
总之,从《创业史》我们可以看出柳青创作的艺术倾向,是遵循现实主义原则的,它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他潜心钻研,深入生活和踏实的作风,以及独创精神分不开的。在今天仍具有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柳青.转弯路上[M] .中华民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1962(10)
[2]柳青.回答文艺学习编辑部的理由 [J].文艺学习, 1954(5 )
[3]吴天芳.以新的视角看创业史[J].陕西师范学院学报 , 1992(3)
[4]赵玉油 .新的时代再看柳青[J] .天津师范学报 , 1997(2)
[ 5] 生活是创业的基础[J]. 延河 , 19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