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东北唢呐演奏艺术特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07 浏览:17533
论文导读:
唢呐流行于我国大江南北,是我国人民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已有20多个民族流行唢呐,且称谓各有差异,但它们都是唢呐大家族中各自竞相争妍的奇葩。
唢呐是民间运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运用的地区和范围很广,除了用于合奏、独奏外,也用于戏曲、歌舞等伴奏。在民音吹打乐或地方戏曲乐队中,唢呐经常作为领奏乐器使用。唢呐音量宏大,声音粗犷,宜于表现欢快、热烈、雄壮的乐曲和热烈奔放的场面,可以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还可模仿飞禽和昆虫的鸣叫声。在戏剧场面,常与打击乐配合。
唢呐随着历史的演进,个性鲜明、特色突出。东北唢呐东北唢呐演奏的艺术特色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通过历代南北文化交流的多渠道,从中原一带流向塞外关东。由于纵向不断流动和横向逐步积累,东北地区的唢呐已完全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域的个性。从宏观整体上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不同的乐器使用和吹奏不同的策略。东北唢呐以1.3尺或1.5尺赤白松大唢呐和铁梨木中(1.05尺)小(0.75尺)唢呐及单管见长。这是因受冀东、辽西、吉林东北部等地区影响较大。后来河北一带的“棒子唢呐”亦先后成了东北唢呐家族的新成员。它们同其它地区有着鲜明地域风格的1.4尺、1.6尺香柏木大唢呐和以双管见长者形成很大反差。同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相比,即或是同一尺码的乐器,但因筒音用法不同,其演奏策略、效果、个性和特点均各自不尽相同。更何况东北唢呐杆的内膛较大,芯子亦比其它地区细长,音孔平均,音色纯正、音量宽亮响脆。指法上与其它地区的超吹高八度亦略有不同,把位的第二孔要下借下把的第一孔,其效果可使高音区更加圆润而饱满;其次,代表曲目不同。东北唢呐主要演奏《柳河吟》、《哭皇天》和“四来”(《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等民间乐曲或器乐曲牌。而山西唢呐以演奏《八大套》、《大得胜令》等成套曲目而著名。河南唢呐的主要曲目有《罗戏娃娃》、《大八调》、《大起板》等敦厚、柔和的乐曲,且适宜演奏戏曲唱腔等。再者,哨片的形状各异。东北唢呐哨片呈扇面型,它音量大、音色亮。山东唢呐哨片呈布袋型,哨面较小、柔软而灵巧。河北唢呐哨片虽亦呈扇形,但无肚、状略宽。辽南的唢呐哨片多呈口条型或半口条型。它们的音量、音色各有差异。在风格上,东北唢呐阳刚火爆、粗犷豪放,音色清脆俏丽,旋律灵活多变,变中出俏,且讲求于肯放和清尖(上把位高音的制约)的功夫(俗称小昧)。而辽南地区的吹奏讲求大扔大撂,字音清楚、落落大方(俗称大味)。所奏乐曲稳健多姿、稳中见巧。山西唢呐音色平直、浑厚纯朴。河北唢呐音质扎实、圆润丰满。在技巧上,东北唢呐最长花舌音(俗称“嘟噜”),其中“大花舌”(“水花舌”)、“上滑音(以上方小三度为主)花舌”更为炙手。尤其是“破工音”的使用,可称为关东人的专利,它充分显示出东北唢呐音乐语言奔放、洒脱之情怀。河北唢呐擅用“软三吐”、“牙音”、“三弦音”、“萧音”等。山西唢呐常用“喉颤音”、“腹震音”、“垫指”、“花舌”等技法。山东唢呐则以“指滑音”、“唇滑音”、“反双吐”、“气苦音”等技巧为主。当然,这些技巧各地区亦是互通共用、兼而有之的。
二,东北唢呐的风格与特色,是通过其演奏策略、技巧体现的。它以气(吐)唇、牙、舌、手指等的规律运动为媒介,产生出优美流畅、变化万千的唢呐音乐语言。如唢呐协奏曲《欢庆胜利》的旋律,是以东北大秧歌曲《大姑娘美》的音调为基础重新创作而成的。它使用的是东北唢呐第三孔为E音的高音唢呐(0.65尺)演奏,下把第一孔音即是高音“i”,同时又是泛音“7”,吹奏“7”音时气量要稍小一些,这种完全用气量制约发音的技法既是高雅的,又是独特的。乐曲第一部分是整个乐队(协奏部分)在轻盈、欢快的气氛中先奏出《大姑娘美》主旋律,继而,乐曲节奏渐慢,运用曲调变奏、旋律加花(几乎将每拍的8分音符均紧缩为16分(下转音符)和各种装饰音(滑、抹、倚、波、颤)等频繁使用的同时,掺糅进气(吐)、唇、牙、舌、手指等各种技巧。将乐曲开始处作为“引子”部分的《大姑娘美》的旋律轮廊,升华为曲调华美、委婉抒情的主题再现段落。这部分为D调(筒音6)指法。
东北唢呐的风格和特色,主要取决于本地区的环境,地方语言,风俗习惯等多因素的影响。本地区人们那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及其艺术神韵,构成其独特的地方风格与深层的文化底蕴。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mlw/lw7336.html上一论文:研讨将马赛克艺术带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