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艺术院校生外语教学与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954 浏览:119248
论文导读:
【内容摘要】艺术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应建立在艺术类本科外语教学基础之上,其目的是在较高的起点上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时展呼唤艺术类研究生的外语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课程设置、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开展妙趣横生的互动性教学活动,制定多维拓展的、适合学生专业发展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以需为本、学以致用,成为真正作用的“知识建构者”。
【关键词】艺术院校 外语教学 研究生 改革 课程设置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1992年)中指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①由此推断,研究生外语教育的重心是以英语为工具,使学生获得全球性的科研信息,以达到科研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一、艺术类研究生外语教学的主要理由

艺术类研究生外语学习能力普遍较弱,这是源自艺术类研究生的生源状况:大部分学生来自本科艺术院校,有的来自艺术团体,也有的来自中小学。所以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这种学习状况大大制约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大多数研究生是为了完成学分或者单纯为了考试通过而上课。语言基础好的学生基本可以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课堂有所收获。语言基础差的学生对教师所讲不知所云,此种情况为教师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的把握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此外,从教学内容看,研究生英语教学内容大量与学生专业信息知识无关,课程设置单调,考核形式单一,这些理由导致研究生语言习得进程缓慢、教学效果一般,无法有效形成体、开放、动态的语言学习系统,根本无法达到研究生用英语写专业文章或者阅读英语原著的语言水平。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授课形式不够丰富,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难以做到教学相长。此外,教师面对教学中的挫折与困难,反思不够深入,牢骚抱怨学生基础差等,没有意识到作为教师自身,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教育理念。
外语教学如果以技能发展和双向交流为主要授课模式的话,那就要求外语班级的人数一定要少。在发达国家,大部分外语课堂只有15名左右的学生,主要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学习。我国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外语课堂的班级人数一直在增加,许多班级人数达到100多人,这就使得外语课程设计变得难上加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鲜有机会,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艺术类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1.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

按照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理想的语言输入应为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这被看做第二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获得语言知识的唯一方式。针对艺术院校研究生相对薄弱的外语水平,教学要根据学生能够懂得的语言材料为学生制定教学内容,使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可理解的语言形式上,从而达到学习目的的有效性。
克拉申认为,“要使学生对语言输入感兴趣.最好使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学外语,把其注意力放在作用上。”②这就是克拉申强调的“无意识”学习,这种学习语言的过程叫做语言的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这种“无意识”习得语言的过程就像儿童学习母语一样,自然地运用于社会性的交际,在使用中习得语言。此外,克拉申提到了“I+1”理论,“I”代表学习者已有的认知水平,“1”就是稍高于现有的认知层次,此理论的实质是语言输入内容总体难度不应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但又包含略高于学习者现有学习能力的语言信息。③这种理论依据恰恰说明了艺术类研究生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理由,要想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单凭少量的教材课文和少量练习是不足以构成合理的语言输入的,而这种合理性的语言输入将起到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作用。

2.社会建构主义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将自身经验带进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者作为积极的作用建构者和理由解决者。④建构主义教育学家冯·格拉斯菲尔德认为,教育是赋予学习者独立深思的权力,教师最好的实践是使用对话而不是向学生灌输信息,教师以解决理由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概念、论点等,理由留待他们去探究。此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作用建构的方式而获得。⑤此观点为教学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建构作用的情境设计理由。

三、外语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讨

研究生级别的外语学习首先要强调教与学之间是一种默契与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研究生也应该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进步与提升。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艺术类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提出以下三点倡议:

1.设置多元化的拓展英语课程

为培养高级的艺术人才,使艺术类研究生具备较高外语水平的科研型人才,艺术院校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要实行多元化,大幅度地转变以往单一、单调的教学模式,扩展课程设置,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例如,针对播音主持专业的研究生,可以开设“英语演讲”课程,学生在准备演讲稿的同时,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发挥了艺术表现力。此外,ESP(专门用途英语)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可以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与其专业相关的外语内容,这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而且了解了专业词汇的英语表达方式。研究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学内容的权重,培养学生独自阅读外国文献、不断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成为研究生做科研的基本条件,所以外语阅读课也是外语课程的一个拓展。这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为专业与文化并重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此种策略验证了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交际文化”植入外语课堂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mlw/lw43604.html上一论文:关于购买艺术品即投资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