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郑桂华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315 浏览:120448
论文导读:篇课文比较具有‘语文价值’的地方……这样的语文课具有语文味,课堂里学的是语文知识,锻炼的是以语言为载体的理解力、判断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相应的思维能力,学生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进行人文熏陶和价值的培养的。”郑桂华老师在其长期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和改善着这一观点,现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
[摘要]郑桂华在长期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凸显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在师生对话中生成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三方面突出的艺术特色。对郑桂华老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究可以加深我们对语文新课改的认识。
[关键词]郑桂华;人文精神;对话;思维
[]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1-0002-04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在高师中文专业课程中实施‘小先生’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GB120)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杨欢欢(1990—),女,湖北荆州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在读硕士;唐子江,男,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郑桂华是新课改中成长起来的一位语文教育名师。有人这样评价郑桂华老师的语文课堂:朴郑桂华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微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素的语文,本真的课堂。笔者十分赞同这一说法。郑桂华老师曾经说过:“(我的)大部分教学实录中,能比较清晰地体现教学设计原则:许多课文的突破口和教学重点,都不是一般语文教材的教学提示或参考书中推荐的教学重点,而我认为这篇课文比较具有‘语文价值’的地方……这样的语文课具有语文味,课堂里学的是语文知识,锻炼的是以语言为载体的理解力、判断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相应的思维能力,学生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进行人文熏陶和价值的培养的。”[1]郑桂华老师在其长期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和改善着这一观点,现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一教学风格对即将走上中学语文课堂的年轻教师应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凸显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将语文学习文本——课文,所隐含的语文核心价值凸显出来,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地弱化文本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普教育价值、社会生活认识价值以及思想品德价值。一句话,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1]5这是郑桂华老师对自己语文课的要求,也是其课堂最为突出的特点。对于一篇语文课文而言,通常有很多个教学点,因此,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抓住文本中最突出的、最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去设计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活动,从一点出发带动全篇学习,才便于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之奥妙,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郑老师的《安塞腰鼓》教学中,她侧重的教学点就是词语和句式的选择与内容、情感表达的一致性。郑老师这堂课以学生自由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引导学生自我感受文本的语言,体会作者语言运用的特点。可以说,整堂课擦亮了语文语言的特点。根据课文的特点,郑老师整堂课朗读的落脚点是“感觉”。“《安塞腰鼓》是一篇作者精心‘做’出来的散文,它有刻意的艺术追求,呈现出强烈的形式美感,是精雕细琢的语言艺术品。”[2]85郑老师显然充分认识到了文本的这一特点,因而摆脱俗套,既没有从全班齐读开始,也没有播放朗读的课件,而是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个体的“感觉”。所以,在郑老师的课堂上,直接摒弃了花哨的朗读技巧,呈现一种质朴的朗读方式:
初读课文——让学生个人自由朗读,初步认识课文;
再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读出文章中能凸显“传递感觉更加强烈的”片段,自己尝试着去寻找“感觉”的强烈之处;
三读课文——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本小组找出的文章中“词语、句式特征”的语段,并分析出特征;
示范朗读——学生和教师一起,热情奔放地大声读,从而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情与表达形式的关系,感悟文本语言本身的特点。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这样的朗读,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特点,把握这堂课的核心价值所在。王荣生教授这样评价郑桂华老师本堂课的“教学效果”:“那就是对文本语句的感受,在文本语句的感受中开发学生的文学感官,让学生体验到文学感受细腻、丰厚的路径和策略。”[2]89郑桂华老师这堂成功的公开课,和学生一起擦亮了语文语言的特点,将文本的核心价值准确而深刻地凸显了出来。
郑老师认为,教师应该在精心研读课文之后确定教材的核心教学价值。语言学习是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如何使语文教学回归到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重视语言,看到课文里的语言现象,把握住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

二、在对话中生成教学内容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话教学”受到普遍推崇,许多人理解的课堂对话往往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呈现,先引出讨论的话题,随后完成学习内容。但郑老师认为:“对话教学不仅仅是让师生都有说话的机会,不是表面上的‘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它还是一个多层面的学习与思维活动。……因此,对话的学习价值,不完全在于学习新知识,也在于借助信息的交流整合思维,还在于养成倾听、尊重、宽容他人的人文精神。”[1]43新课改以来,“学生主体性”越发受到重视。而这一点,在郑老师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在对话教学中倾听学生的见解,主要体现出两个方面的“尊重”:一是在对话中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二是在对话中尊重学生的深思成果。
所谓话语权,简言之,就是说话权,即说话的权利。在郑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享受说话的权利。关于这一点,王荣生教授曾说:“听郑桂华老师的课,每每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在她的课堂都变得愿说、能说、会说……”[2]81的确,这样的评价毫不夸张,这也正是郑老师课堂的又一魅力。以《变形记》为例,整堂课郑老师都在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在对话中生成教学。本文总结的对话形式有三:一是直接问答;二是追问;三是讨论。直接问答和追问都是按照常理出牌,没有太大的独特性,而第三种形式——讨论,是较为新颖和独特的地方。郑老师的具体做法是:提出一个理由,若发现这个理由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不能较快地得出结论,甚至需要大家讨论,她则要求大家先独立深思两分钟左右论文导读:好体现。郑桂华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微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上一页12
,然后再带着深思成果在小组中互相讨论,这样就基本上照顾到了每个学生深思乃至说话的权利。如果说直接问答和追问这两种形式,是尊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话语权,那么这种讨论这种形式,就是尊重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话语权的最好体现。郑桂华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微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