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思想政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理由意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65 浏览:16026
论文导读:
摘 要:理由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需求,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教师应优化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理由意识,把提出“理由”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产生的新理由作为教学的延续,把理由的触角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园延伸到社会,让“理由”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纽带。
关键词:理由;意识;注重;培养;创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带着更多理由,而非更多答案去生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故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理由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然而,在平时思想政治课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理由的利用价值降低;另一种倾向是课堂上总是学生在解决老师提出的理由,学生满脑子的理由却得不到解决,不给学生提出理由的机会。这种现象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存在着很大差距。学生长期没有自己的理由可提,思维被别人牵着走,怎么称得上“主动地发展”?学生长期没有“疑”可质,对什么结论都深信不疑,其创新精神又从何而来?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笔者就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浅谈几点陋见。

一、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改革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问。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氛围,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从而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水平、释放潜能。具体做法:其一,教师在人格上要尊重学生。课堂上师生之间不存在关系上的尊与卑、主与次,每一个学生与教师、同学或其他任何人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加强师生交往、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成为平等的教学主体。其二,教学。学生理由意识能否得以张扬,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教师要尽可能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设置和谐、自由的提问环境。课堂上要淡化教师的权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彻底摈弃那种在课堂上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问,学生答”或教师“大包干”“一言堂”的传统教学观念。其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不拘束于现存的“框架”、不屈服于学术的“权威”、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培养学生想问、敢问、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多一份鼓励、少一些限制,不讥讽、不嘲弄,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二、激发学生的理由意识

激发学生的理由意识,把提出“理由”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产生的新理由作为教学的延续,不断激发学生从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具体做到三要:

一、要给学生动手实践、深思、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在平时思想政治课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传统教学中,学生没有自己深思的空间与时间,没有机会去发现理由、提出理由。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理由往往比解决一个理由更重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并动手操作。如在教学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针对讨论的焦点作出分析、提出理由,让教室成为学生探索理由、解决理由的空间和乐园,而不是老师代替包办。在学生动手实践、解决理由的过程中,他们会碰到各种困难,发现很多自己不能解决的理由,就会产生提出理由的冲动和需要。长期如此,就会形成强烈的理由意识。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这种发现理由、提出理由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解决理由过程中培养理由意识。

二、要适当组织课外研究性调查与课堂探究性讨论相结合。

为培养理由意识,教师要适当布置一些研究性课题并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如:教学高一政治《多变的》一课时,在讲新课之前笔者就预先布置学生用三天时间到市场对各种商品进行物价调查,并写好调查报告,上课时就学生的调查报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对讨论起着指导和调节作用,通过提问的介入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深思理由。讨论过程中,教师忌远远站在一边或坐在一边,应该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查看每一个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度,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信心。学生利用讨论时机,把自己的观点、理由阐述或提出。当一位学生的观点提出后,他的灵感同时可刺激其他同学的联想力,微弱的智慧火花在各种观点的撞击下也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讨论结束后,让学生代表上台来发表小组的观点,其余的学生在座位上旁听,可培养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虚心吸纳有用东西的精神。通过课外调查研究和课堂探究讨论相结合,使理由从课堂走出课外又从课外走进课堂,使学生在解决理由的过程中发现新理由。

三、要对学生提出的理由给出合理的评价,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学生最渴望得到的是教师的欣赏和赞美,尤其是后进生。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及时的赞美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则会丧失提问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我们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鼓励学生与教师就某一理由进行探讨。对学生提出的尚不明确的理由,应采用与学生一起深思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理由的思路,抓住关键处提问;如学生提问中出现理由或错误,教师不宜加以嘲笑,应肯定其大胆行为,发现其发光点。

三、把理由的触角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提出理由,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理由。适当地组织社会调查研究,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发展能论文导读:
力,在实践中陶冶品德,并产生更高质量的理由。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调查研究时,面对的是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理由。学生通过一系列理由的解决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发现更多的自己知识掌握以外的理由,从而把理由的触角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探索、厚积薄发。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既要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情境,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理由意识,把提出“理由”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走出课堂。通过实践把理由的触角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园延伸到社会,让“理由”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纽带。
(作者单位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中学)
?誗编辑 蔚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