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网络政治社会化涵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29 浏览:18340
论文导读:
摘 要: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政治社会化媒介,在人的政治社会化进程中正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相对于传统作用上的政治社会化媒介,网络政治社会化具有空间拓展性、信息交互性、过程复杂性、成效非稳定性、互动有效性、方式“在线化”等特点。正确认识网络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和特点,准确把握网络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科学利用网络顺利实现公民的政治社会化,有助于推动国家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
关键词:网络;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涵义;特点
1002-7408(2014)04-0037-04
政治社会化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传播政治文化的行为,是政治文化赖以传承、实现的途径。政治文化得以在政治过程中发挥作用,是以政治社会化为前提的,政治文化的人际相传和代际相传也是以政治社会化为基础的。一个政治系统的成员的政治社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政治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在网络时代,由于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环境、手段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必将对政治系统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网络政治中的政治社会化理由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作用。

一、网络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一般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机制和功能运转机制。[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与个体的政治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治信息的传递、政治文化的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渠道、载体和媒介。传统的政治社会化理论认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场所、大众传播媒介、政治活动、社会组织等均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政治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政治社会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儿童时期,家庭和学校是主要途径;在青年时期,青年接受政治体系教化、参与社会政治实践成为获得政治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在成年阶段,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态度基本成型,政治社会化主要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大众传媒、政治实践来实现。显然,在伴随人们一生的政治社会化进程中,都离不开承载政治文化的载体及传播途径。只不过是在人的政治社会化历程中,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各有侧重、载体各有不同而已,但作为政治文化的载体及媒介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信息时代,网络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人类存活与发展的各个阶段。网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刻地转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文化交往方式,甚至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同样,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网络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进程。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网络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为了充分体现“网络”这一新型文化载体和传播媒介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也为了便于区别于传统作用上的政治社会化概念,不妨用“网络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予以描述。顾名思义,我们可以将“网络政治社会化”理解为“利用网络来进行人的政治社会化”、“网络媒介中的政治社会化”、“网络被用于政治社会化”。它提醒我们:一是必须高度关注网络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二是必须高度关注“网络”这个政治社会化的特殊载体和重要途径;三是必须高度关注“网络”的政治社会化的特点。由此,我们认为,网络政治社会化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在与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政治互动中,通过“网络”进行政治信息交流,接受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参与政治实践、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运用网络媒介实现的自我延续机制和功能运转机制。网络政治社会化是以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新的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即信息技术内在的特性和技术之外的政治社会条件,共同构成了对社会个体施加影响的基本要素。网络本身既是社会政治信息、政治文化传播的平台,也是实现政治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更是信息时代伴随人的政治社会化进程不容忽视和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忽略或者忽视网络所具备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是不现实的;回避或曲解网络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则是非理性的。

二、网络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考察一般作用上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人们发现,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政治性和社会性、内化和外化、能动性和受动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一个“自然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进而成为一个“政治人”的过程,是维系现代社会政治系统稳定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个体只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并接受社会政治系统的教化与培养,才能推动社会政治的发展;而在人们寻求自身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又表现出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相对特征和政治态度形成的渐进性和连续性;社会个体事实上存在的差异既不能脱离同一性的政治体系而独立存在,又不能实现完全的趋同,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显然上述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诸多特征,在信息时代依然存在。但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信息沟通的便捷性、网络结构的去中心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网络实践的虚拟性、主体地位的平等性等一系列特征,必定导致网络政治社会化既延续着传统政治社会化的一般特征,又表现出其独具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网络政治社会化的空间拓展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存活的空间,使人类社会生活由传统的、物质的“三维”空间,向“四维”,甚至是“多维”空间延伸。网络空间正在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表面上看,网络空间是虚拟的、非现实(超现实)的,但如果我们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观点分析,就不难发现,“虚拟空间”并不是绝对独立的,而恰恰是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虚拟社会”既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又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发展。“网络社会来自现实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拓展。”[2]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虚拟社会有之,现实社会看似“虚无缥缈”的社会现象,在“虚拟社会”中又客观“存在”,两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表现出显著的联系、对立、统一特征。“在信息社会里虚拟现实是沟通物质世界与意识实践的绝妙方式,是促使事物转化的有效媒介。”[3]信息网络技术所创设出的“虚论文导读:
拟空间”,一方面反映着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又能动地影响着现实社会的发展。同理,政治社会化现象也不例外。在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均在网络空间中得以再现、发展和拓展,政治社会化的空间也日益在网络空间中拓展,并且,随着政治社会化空间的不断拓展,其影响将不断深化。当然网络的存在也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平台和现实基础,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调解各类文化事实上的矛盾与冲突。如“信息殖义”、“文化霸权主义”等名词的出现皆说明网络文化的确在冲击着传统作用上的国家、民族,激荡着政治社会化的根基,因为“文化是民族的根、语言是特定文化的载体,是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象征”。伴随发端于、发达于西方网络文化的发展,西方各种反科学、反文明、反社会主义的思潮逐渐浮出水面;在我国由于转型期文化变迁中新旧交替的真空,封建愚昧迷信的思想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沉渣泛起,不仅严重危及社会的协调发展,甚至会导致政治性的灾难,“功”就是一个这样的毒瘤,这对传统政治文化的确是极大的冲击,同时对公民的政治社会化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2.网络作为大众传媒对政治社会化将产生重要影响。当今时代,网络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正在飞速发展,并以其特有的优势,广泛而强烈地影响着当今社会,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营造政治环境和氛围、推动公民政治社会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直接地、迅速地把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政治信息、政治活动与政治事件传播给网民,并成为公民重要的政治信息来源。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源源不断地以不同的方式把各种信息提供给公民,这些信息中所包含的许多直接的或间接的政治内容就潜移默化地给公民政治社会化以深刻的影响。它在传播政治信息、引导政治方向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使政治事件引人注目”,即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理由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关心程度和了解程度,从而引导社会成员政治心理的发展方向。二是在各种各样的宣传报道中,除提供政治信息外,还直接宣传某种带有倾向性的政治价值观念,以制造、引导和左右公众舆论,从而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政治情感、政治认知、政治评价与政治抉择。因此,在现代社会中,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是推动政治社会化的一股强劲的力量。
西方有的学者将大众传媒看作是“第四种重要的社会化力量”,认为“受制约的大众传播媒介可以是形成政治信念的一种强大力量”。早在1922年,美国学者就将大众传媒对公民政治行为的影响归纳为五个方面:充实政治知识;培养政治兴趣;形成或转变政治态度;巩固政治信念;参与政治活动。由于大众传媒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西方国家的政府都把它作为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正如阿尔蒙德所评论的那样,在战后年代的早期,大众传媒曾在人民的政治教育中起过重要作用,报纸和广播帮助塑造了新的政治制度的形象,并且培养了人民对过程的理解。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将成为继广播、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后的又一最广泛的政治信息来源。目前,以传统媒介为主要方式的政治社会化仍是主导性的形式,对于政治社会化的主体而言,无法跟上网络的多向度的传播,在网络时空中主、客界限模糊。互联网作为新型的传媒工具,有着传统传媒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实时互动、异步传输的技术结构实现了低成本大范围的信息传递;传播从单向到交互的质变,创造了崭新、平等、无强权中心的信息空间,特别是青年客体的自觉、 积极的参与为政治社会化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更加灵活、生动的互动平台。
3.网络中的网络共同体等非正式组织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网络共同体等非正式组织对人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网络中的网络共同体是指年龄相近,教育程度、身份地位、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大体相同的人们自愿组合在一起的松散的、非正式的组织。这种网络共同体尽管是非正式的,但由于它来自个人的自由、自主的选择,所以能够使共同体成员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感。这类共同体一般都有其约定俗成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因而,它能够通过推动或迫使成员遵守该共同体所公认的态度或行为而使成员社会化。特别是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变革,传统作用上的家庭纽带相对松弛,同事、朋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网络上空前扩大,从而使得网络共同体在传播政治信息、塑造公民政治人格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新形势下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4.网络政治中的虚拟政治实践对政治社会化的双重影响。众所周知,一个政治系统中的成员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社会成员的政治实践,一方面,网络给网民提供了政治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例如利益表达、网上、网上论坛等等,使网民可以“足不出户”领略政治参与的过程和心理感受,体会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氛围,从而在实践中习得政治技能,从这个作用上说,有利于网民政治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特征,网民的虚拟性身份,导致网民在网络的虚拟政治实践中,取得的政治经验可能偏离现实社会政治发展、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目标,偏离主流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而导致有悖于政治社会化的真正目的。我们说,网络社会来源于现实社会,又不同于现实社会。网络中的虚拟政治实践,既有实实在在政治实践的影子,又深深地打上了虚拟的烙印。如何将现实社会的政治实践与虚拟社会的政治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全面提高网民的政治素质,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因此,网络政治中的虚拟政治实践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是双重的,我们不可能抛弃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只能正视这种双重影响。
综上所述,网络正在成为信息时代非常重要的政治社会化媒介,正确认识网络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和特点,把握网络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对于在新形势下顺利实现公民的政治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元书.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J].政治学研究,1998,(2).
[2]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15.
[3]张青兰,刘泰民.虚拟现实:辩证唯物主义的新视野——关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哲学深思[J].理论与改革,2002,(5).
[责任编辑:宇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