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中国动物保护面对挑战:立法、文化和政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520 浏览:49218
论文导读: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为什么中国动物保护形势还那么严峻呢?理由出在了哪里?接下来,我们一起解读一下中国现行的动物保护立法!首先从现有各类动物保护立法的初衷和目的来看,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立法目的是一部法律的灵魂所在,有什么样的立法宗旨必定决定了什么样的法律。比如《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明确指出是为保
img src="www.7ctime.com/UploadFiles/2014-02/2/20142141798330897.jpg" alt="中国动物保护面临的挑战:立法、文化和政治" />中国动物保护面对的挑战:立法、文化和政治
美国休斯顿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孙江
美国休斯顿大学教授、博士 李坚强/文
过去,很多人一直都质疑中国有没有动物保护立法?今天,我给大家一个肯定的答复:中国还是有动物保护、利用和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在我们编写中国首部《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时,我们惊讶地发现从国家到地方层面的立法竟然有3000多个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有涉及动物保护、利用及管理相关规定的内容。比如:1989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及《水生、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0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1996年林业部颁发的黑熊养殖的管理规定、2006年科技部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以及2010年住建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的意见》等。但是在明确了有无立法的前提下,另一个更为尖锐的理由马上凸现出来了。既然中国有如此丰富的动物保护、利用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为什么中国动物保护形势还那么严峻呢?理由出在了哪里?接下来,我们一起解读一下中国现行的动物保护立法!
首先从现有各类动物保护立法的初衷和目的来看,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立法目的是一部法律的灵魂所在,有什么样的立法宗旨必定决定了什么样的法律。比如《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明确指出是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但纵观该法律全文,就会发现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更侧重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生态平衡作为人类存活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社会要素,理应更多地体现于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并成为立法的原则与目的。但实际上,该法中涉及野生动物本身保护的条款原本就寥寥,又被笼统的以各种特殊利用情况给例外掉了。因此,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成了野生动物保护利用法,而非真正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因此,在按律实施的过程中,必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制约,不可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综上,我们不难分析出传统主客二元论的文化理念、立法价值理念在立法者头脑中其实根深蒂固,他们的立法初衷并没有把动物当做具有生命价值的特殊客体来对待和保护,而仅仅把动物视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肉食品以及私有财产来看待的。因此,现行动物保护立法的局限性也就昭然若揭了。
其次,中国当前动物保护立法呈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先有各类动物保护的特别法,却没有一部用于指导各类动物保护特别法而制定的动物保护基本法,缺乏对动物保护的目的、任务、保护对象、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基本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以及法律责任等做出系统而明确的规定。这种立法方面的先天不足,必定导致因为没有基本法所应确定的动物分类标准,从而导致各类动物保护的法律规定混乱,不成体系,不同种类动物的法律保护条文零散的存在于其他部门的法规中,导致立法部门不同,行政权限划分不明晰,多头管理甚至出现监管缺失等理由。
第三,现行动物保护立法大多立法层级较低,法律效力非常有限,且大多没有法律责任的规定,这就很难保证法律规定的有效执行。除《野生动物保护法》、《畜牧法》等少数几部法律属于全国人大立法,其他大多数涉及动物管理、利用和保护的法律规范都是部委规章或地方规范性文件,比如科技部2006年《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和2011年《关于成立国家实验动物委员会的通知》、201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中国动物保护面对的挑战:立法、文化和政治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意见、涉及养犬管理规定约600余部(大多为地方层面,比如各城市的养犬管理规定)等。
第四,现有动物保护立法在编写过程中,由于缺乏广泛、细致的调察研究,甚至闭门造车,从而导致很多立法的条文严重脱离实际,或者由于立法不完善等理由,造成虽有立法却难以执行,使得很多法律条文形同虚设,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比如《野生动物保护立法》中有关动物致害赔偿,法律责任追究等方面,就明显存在着这样的弊端。
最后,在宣传普法和执法方面,相关部门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显然力度仍是不够的。所谓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动物保护法方面的很多立法规定并不为大众所熟悉,由于法律条文的复杂性,有时即使是执法者本身对相关的法律规定也不是非常了解,甚至出现解读错误。比如洋县打狗事件,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前面,我们从立法、普法和执法等几个方面解读了中国大陆动物保护立法的消极一面,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大陆动物保护立法的一些成绩:
1、对出台动物保护基本法的呼声越来越高,2009年、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动物保护法》专家倡议稿出台,为这部法律出台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中国人大已经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工作,有望增加动物福利保障及和国际接轨的内容;
3、实验动物方面的立法方面。科技部于2006年发布的《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的通知 》和2011年发布的《关于成立国家实验动物委员会的通知》,在这两个通知中,我国首次在规范性法律文件里将维护动物福利作为法律目的规定在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第一条中,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实验动物的福利。这也为地方动物福利立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价值。
4、在农场动物保护的众多立法中,已经有13部地方性立法明确提出了动物福利的概念和反映了动物福利的内容。
5、在娱乐动物法律保护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但2010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的意见》中明确增加了保障动物园动物福利、动物健康及禁止动物表演等的相关动物福利内容。
6、伴侣动物保护立法层级在逐渐提高,很多省级立法已经出台,比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等;立法模式也逐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7、中国动物保护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各种环保、动保组织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8、随着中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强,势必加快中国动物保护立法的进程。论文导读:所未有的增长。从集体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生产热情得到充分的表现。整个80年代上半期,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鼓励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的现代化。畜牧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从1980年代早期开始,中国政府鼓励农民扩大养殖业、引进西方的工业化养殖模式和手段。中国的畜牧业在8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肉蛋奶的供应逐渐开
9、随着两岸三地交流合作的加强,与国际接轨的港台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势必成为中国大陆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除了上述立法因素之外,文化因素应该是对中国动物保护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中国内地动物保护上出现的众多理由,在海外媒体上曾经有过大量的追踪报道。比如,今年年初发生的游客在杭州动物园用雪球击打两头狮子的事件,在欧美媒体上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反应。除了少数民众比较冷静地看待这种不文明行为外,网上多达11页的评论都带有情绪化的色彩。不少人认为中国内地游客欺负动物的行为,以及在冰天雪地的严苛环境下,杭州动物园仍然选择在户外展出来自非洲的狮子,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中国文化传统里本就缺乏对动物和弱者的仁慈与关怀。这种把部分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和动物园的失职归结为纯粹的中国文化,在西方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其实,西方中国研究学界一直存在一个学派, 认为要理解透彻当代中国、中国人以及政策行为,必须要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寻找想要的答案。比如说,美国资深历史学家Jonathan Spence在其1990年《有关中国历史》中就认为,中国拥有一部暴力至上的历史,政治的压榨、领土的征服和的暴力充斥了这部历史,中华文化推崇的是强者欺压弱者的文化,暴力是国民性的一部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既然大学者都是这样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么当代中国人的行为不也就理所应当是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吗?一个对人都不讲仁慈的国度、暴力是国民性格一部分的国家,怎么可能对动物有怜悯之心? 同样, 欧洲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文化传统阻碍了人道情怀的出现。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认同对所谓牛鬼蛇神的讨伐。因为它们是人类的祸害, 所以用什么样的讨伐方式来驱逐和消灭它们都可以。最终结果是一个所谓的“暴力文化”主导了中国古代政治和人的行为,暴力手段始终是解决理由的主要选项。即使孔孟儒教推崇的是士大夫文化,但中国古代始终没有能够从黩武的暴力至上文化中蜕变出来,暴力成了中国人最自然的倾向。中国文化就是“暴力文化”的缩影,丑化和妖魔化他人依然在中国盛行不已。但是实际上,真正潜心研究中国动物保护的西方学者渺渺无几。尽管研究中国环境保护的学者不少,但是他们中有的甚至是从否定中国文化的立场出发来研究当代中国环境保护危机的。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今天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在他们眼里,中国的历史甚至就是一部过量剥削自然的历史。人类中心论的儒教思想左右了中国古代政治,压制了道教和佛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古代中国人口的增长、自然保护立法的欠缺和对自然环中国动物保护面对的挑战:立法、文化和政治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境无休止的掠夺,并没有给当代中国留下自然保护的传统。同样,按照这种看法,当今中国内野生动物的养殖、贸易和利用,就是对古代从自然中巧取豪夺传统的一脉相承。
事实上,这种所谓的文化论有着重大缺陷。首先,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演进的。将中国文化定格在过去特定阶段或不同阶段的特定时期, 进而在不正确的前提下,片面地推论出中国的主题文化现象是极其错误和不科学的。另外,暴力从来不是哪一个文化的全部,更不是哪一个文化特有或者独有的现象。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纵然改朝换代的确基本上都是暴力的结果;但是,暴力从来不是维系统治秩序的主要手段。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国家意识形态,尽管其核心是人类中心主义,但从来推崇的是以德治天下。而且,儒家思想虽然属于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但是,它并没有能够完全取代道教和佛教对官宦和市井民众的吸引力。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儒、道、佛三大思想体系综合打造的结果。儒教的“仁爱”思想、道教的万物平等思想和佛教的戒杀思想, 对中国人的影响甚为深远。吃素、放生和断屠,让中国在动物解放和动物福利的关照上,其实从历史来看是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再有,文化论也无法解释中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在动物保护上所取得的成就。台港两地在传承中华古老文明上一点也不比中国内地差,但是在动物保护理由上和世界接轨也更早、更坚决。传统文化并没有成为它们前进中的障碍。更为重要的是,西方所谓的文明先进国家虽然没有经历中华文化传统的熏陶,但事实上仍然存在着大量动物的行为。比如,美国的牛仔竞技、西班牙的斗牛、加拿大的商业海豹猎杀、法国的鹅盰酱、丹麦的海豚屠杀、挪威的捕鲸、乌克兰的斗熊等等,无一不是残酷动物的暴行。这些国家的暴行,难道也是中华文化的错?现今风靡全球的机械化养殖业,动辄将几百亿只动物高度密集地圈养在狭小的农场里,动物所受苦难之深远,难道也是中华文化的错?因此,把中国动物保护中存在的各种复杂理由,简单、随意地归结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因所结的恶果,实际上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对解决理由并无实质性的帮助,反而更像是另外一种作用上的文化歧视。
再从政治层面来看,中国大陆面对的动物保护上的巨大挑战,在相当程度上与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有一定的关联。改革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生产率,尽快转变中国大陆在改革前的近30年遗留下来的经济增长缓慢、工农业生产停顿、国民收入低下以及农村地区温饱理由普遍没有解决的状况。消除贫困对任何一个政府来说都是光明正大的目标,都是值得肯定的。为了在短期内让农民受益,11届三中全会提出了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的政策指导,以前的主义“以粮为纲”的政策开始失去正统性。1979年和1980年两年,中国大陆畜牧养殖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从集体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生产热情得到充分的表现。整个80年代上半期,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鼓励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的现代化。畜牧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从1980年代早期开始,中国政府鼓励农民扩大养殖业、引进西方的工业化养殖模式和手段。中国的畜牧业在8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肉蛋奶的供应逐渐开放,凭票供奶和供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90年,中国畜牧业首次超过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畜牧业养殖大国。全年人均肉品从1978年的不到10公斤,上升到2008年的近60公斤。肉蛋奶供应的日益丰论文导读:动物保护是个重大的政策中国动物保护面对的挑战:立法、文化和政治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理由,可能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中国内地有必要全面启动动物保护法的制定和出台,尽早坚决淘汰个别极端残物的产业如活熊取胆、肉狗交易、动物表演、活体投喂等;对于其他动物的产业,在不能完全关
富,是中国畜牧业集约化的结果。这种西方引进的养殖策略的确大大提升了养殖业的生产率,但是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保护的难题和动物福利的巨大挑战。西方集约化养殖是一个以牺牲动物福利为代价的生产手段。母猪的限位栏,有利于保证母猪妊娠的顺利和小猪的安全,生产效率得到了保证。但是,母猪在限位栏里的时间可以高达180天。蛋鸡的养殖是在铁丝网箱里进行的,每个母鸡的空间极其狭小,失去了绝大多数自然行为的表达能力。肉鸡的养殖通常是在高密度的空间进行的,此等拥挤的环境,是疾病横行的天然土壤,抗生素的使用成了常规。催肥剂、的使用以及药物的滥用,给肉品的安全打上极大的问号。集约化养殖的动物福利理由已经一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它们意识到动物福利的欠缺和不安全的肉品是有直接联系的。欧盟已经通过法令,即将淘汰母猪限位栏和蛋鸡铁丝网箱。中国的肉蛋奶安全已经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大理由,可是要在中国淘汰母猪限位栏和蛋鸡铁丝网箱,必定引起业者和地方当局的反弹。地方经济的增长、肉奶蛋的市场供应是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经常是被牺牲或被忽略的方面。尽管中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思想,地方政府把重心放在经济发展、放在GDP增长上、放在税收的增长上的做法,很难有根本的转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养殖国,而野生动物的养殖一直存在相当大的争议性。以活熊取胆为例,野生动物的养殖是建立在压制野生动物的天性甚至残害野生动物的必定之路上的。尽管全国和全世界对活熊取胆是铺天盖地的谴责,这个产业依然不倒,甚至有个别养熊企业还要上市以图扩大养殖。是什么理由使这个产业能够顶着全世界的谴责声而继续存在?养熊业所处的省份以及它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可以告诉我们它所以能够继续存在。养熊业是个近百亿元产值的产业,给某些地方贡献的税收是相当可观的。另外,几十万人直接和间接靠养熊业而存活,它是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产业。另外,养熊业多在山区和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于沿海地区更为落后。因此,它依然是个有利脱贫的产业。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要解决百姓的温饱理由。而保障就业,初进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攻坚战。地方当局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环保动保事宜上,天然地会选择前者。因此,中国大陆动物保护所以滞后于经济发展,根本理由就是当下的经济现代化的国策依然是“发展至上”的。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老百姓对国家有了新的期待。应对百姓的期待、防止社会的动荡,超过了贫困对执政当局带来的压力。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保证供应、保障就业,成了维持稳定的基本条件。因此,在今后的时间里,继续推行经济的高速发展就要继续搞效率的集约化养殖,也就会继续允许含有动物的产业的继续营业。因此,中国大陆动物福利的挑战,不是传统文化的结果。它和当下中国的“发展至上”的政治现实,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我们承认中国大陆动物保护的理由,的确比西方发达国家要严峻和复杂得多,而且这种严峻和复杂情况的产生,确定有着其必定的经济、政治背景。正如前面所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且人口众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在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下人民的温饱理由。因此,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畜牧业养殖大国,其农场里的猪牛羊等动物的基数自然远远大于任何其他国家。另外,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皮毛动物养殖国,光皮毛动物(不包括羊和兔)就有一亿多只。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迈向中等发达阶段的今天,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兼顾动物保护、生态保护和中国长远发展的保障,的确是中国内地执政当局和全社会需要考虑的重大理由。自然,以牺牲环境换来的GDP增长,是极其短视的行为,以残酷动物换来的就业、税收和GDP,同样也是极其错误和得不偿失的。由于动物保护是个重大的政策中国动物保护面对的挑战:立法、文化和政治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理由,可能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中国内地有必要全面启动动物保护法的制定和出台,尽早坚决淘汰个别极端残物的产业如活熊取胆、肉狗交易、动物表演、活体投喂等;对于其他动物的产业,在不能完全关闭之前,政府有必要出于社会道德的提升、消费者良心消费的鼓励和与世界接轨的必要,通过制定强制性、用以改善动物福利的法规,以减少动物的苦难,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以达到真正作用上的生态平衡。
( 此文系赴美访问学者、西北政法大学孙江教授和美国休斯顿大学李坚强教授在休斯顿大学做的讲座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