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论舞蹈艺术对人本质生成功能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746 浏览:82988
论文导读: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其实质是通过对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等能力的培养,进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的教育。舞蹈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表现美、创造美的一项艺术活动,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为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笔者从舞蹈艺术特点入手,注重舞蹈艺术对人的本质生成功能,探索舞蹈艺术在学校美育中的价值取向,并对当前学校美育提出一些深思与认识。
舞蹈艺术 学校美育 价值取向 人的本质
在素质教育渐进的今天,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为人们所关注和接受,并且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当前学校的美育实施主要以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承载,通过对这些课程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感,启迪心智,进而感悟人生,以达到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之目的。就课程的性质而言,舞蹈艺术主要是通过直观赏析而感悟获得美感,进而陶冶思想感情,促使学生追求人生情趣与理想境界。因此,从这个作用上说,美育的目标就是通过美感的培养,让人感性地显现自身力量,因而作为学校美育重要载体的舞蹈艺术课程在美育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眼下有的学校美育收效甚微,并出现流于形式的趋向,是因为实施过程中忽略了从本质上去认识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对美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为目标的教育[1]。基于此,笔者结合现实谈谈舞蹈艺术在学校美育中的价值取向。

一、舞蹈在人的本质生成中的特殊功能

人类的审美活动,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归根到底都是要从审美对象获得美感,舞蹈是以人体动作姿态为物质媒介,在有节律的连续运动中塑造形象的艺术活动。它运用舞蹈特有的艺术语言,激发人们的潜能和情感,给人以全身心愉悦的感受,从而获得美感。所谓美感,是人在感美活动中具有审美意识的主体与审美对象在一定的情境制约下相互作用产生的体验,是审美活动中诸因素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系统效应。美感一旦产生,对人的发展便具有特殊功能。不论是舞者还是观者,在表现美和观赏美中,主体得到全身心的享受,同时也在享受中自我塑造、自我生成[2]。这就是美感的生成功能。舞蹈艺术所产生的美感对人的本质的自我生成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主体的整体性熔炼

所谓“整体熔炼”指美感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全方位地体验。人在进行审美活动时把自己的感知、想象、情感和思维都融入到对象里,全方位地投入审美。当然,这与审美主体感受到的美的程度和主体参与审美活动诸方面的能力密切相关。如对舞蹈《中国妈妈》的审美,只有具备感知、思维和想象等综合的认知能力,才能深度品味出该舞蹈所表现出来的大善、大美和大包容等人性化的大爱精神,从而完成审美活动。总之,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全身心投入,各心理因素互相渗透、密切联系,从而使美感具有直觉性、愉悦性、潜在的功利性。通过审美活动达到对人的整个身心的熔炼和熏陶,进而提高审美意识。

2.对人的社会化整合

所谓“社会化整合”是指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普遍性。正因为如此,人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美感才具有爱悦性和共享性等特征。爱悦性是指人在感美活动中从心里油然而生爱意,能促使主体去关切他人及社会。共享性是指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主体通过对美的对象的共同分享获得的美感来表达当时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协调、密切人际关系。所以没有社会实践活动就没有美,也就没有美感。如当代舞《进城》,通过表现一群农民工进城以后,被城市环境所吸引,为城市建设所震撼,激发了他们为了转变自身命运,也立志改造家乡环境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又如双人舞《牵手》,展现的是两个残疾人相互关照,相依为命的生活,表现了作为社会的人,其本质力量就是善于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他们身患残疾,却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尽其所能地把一切变成美好的人间。人在社会同分享同一种美感,就把单个的人整合到群体之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3.对主体的人格塑造

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美感能直接给予主体人各方面的启迪,或赋予一种全新的人格模式,在审美活动中,无论主体感受到什么样的美,都具有人格化的内涵,都可能表征人所应有的意志、品格和情操等,给主体以某种启发、暗示或引导,使主体具有与对象类似的品格。如舞蹈《八女投江》、《刑场上的婚礼》、《满江红》和舞剧《傲雪红花》、《红色娘子军》、《红梅赞》等,都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或群体形象,都展现了个性不同的高尚人格特征,都给人以感召和鼓动,让人热血沸腾,感同身受,激发了人们强烈的爱国情感,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这正是这些舞蹈所需要的效果。

二、舞蹈在学校美育中的价值取向

1.文化价值取向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人类精神财富之一的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但其承载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舞蹈本身,而且还是蕴含着广阔的文化内涵,因而舞蹈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各种各类的舞蹈所反映的文化内容可谓内涵丰富、多姿多彩。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舞蹈更是丰富多彩,美不胜收[3]。如藏族舞的“锅庄”、“弦子”、“踢踏”,维族舞的“多朗”、“赛乃姆”,朝鲜族的“长鼓舞”及汉族的“秧歌”舞等。通过舞蹈,学生可以认知不同民族的存活环境、民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风格、礼仪传统、宗教信仰等,从而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生命轨迹,增强民族自尊感[4]。宏观地说,蒙古族舞蹈反映的是草原文化,是蒙古族人民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所创造出的。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常年在马背上游走于大草原,以马背上的民族著称。所以蒙古舞蹈的上身动作相对较多,腿部动作相对较少。在蒙古舞动作体态中,立腰、直背、昂首挺胸等表现出来的动作风格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粗犷、豪放、纯朴、热情、爽朗等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这就是长期游牧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ianyinglw/lw43856.html上一论文:关于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