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陆采《明珠记》语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146 浏览:82368
论文导读:凄苦无着,同时直用杜甫《至后》诗原句“金谷铜驼非故乡”来表达对腐朽朝廷和黑暗社会认识的清醒之意。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作者陆采对唐诗极为熟悉,才会在写作安排上运用自如,下笔如有神。有直接用原句,也有部分采用,更有用其意而自我发挥,总之在行文布局上花费不少心思,给我们呈现更有意蕴的精彩传奇。

二、用典丰富 

摘 要:《明珠记》是明代昆腔戏曲出现之前创作并获得成功的一部传奇剧本。它出自豪情青年陆采之手,取材于唐代薛调所创小说《无双传》。全剧布局结构严谨妥善,文辞方面华彩与本色参用,追步高明《琵琶记》,振起明初剧作平实朴素的风气。同时在戏曲音乐方面也下了很大工夫,有明一代演出盛行,对后来戏曲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着力从《明珠记》语言方面进行探析,以求更深入呈现其美丽而富有个性的面目。
关键词:擅采 用典 统一
《明珠记》是明初作家陆采的传奇作品,它是明代传奇即将进入大繁荣之前的一部力作,具有过渡型的鲜明特色。在文词方面则趋向于雅丽,并且能够容纳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内容,属于文词派中的优秀作品。本文主要从《明珠记》的语言特色出发,进一步挖掘它的价值。

一、擅采唐诗

《明珠记》上、下两卷,共四十三出。据本人统计,除第一出《提纲》、第五出《奸谋》、第七出《却婚》、第十三出《赶驾》、第十五出《鸿逸》、第二十六出《桥会》、第三十八出《闻赦》共七出未直接涉及唐诗,其余三十六出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可见这个比例是很大的。而且,这些未涉及唐诗的几出多为过场戏,对故事发展所起的也多是衔接作用。戏文内容大都很少,文词较为浅白,不必要嵌入唐诗,如果硬塞进去,反而破坏了作者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整体感觉。推知理由有二:首先,作者根据唐人薛调《无双传》改编,故事背景在唐代,用唐人诗句会更好地契合那个时代,给欣赏者的感觉是融为一体,并不突兀。其次,传奇也是剧诗,而唐诗必定是上佳之选。既能增加作品容纳的内容,又能使作品有风雅醇厚的感觉。诗之味是无穷的,这样做更增加了文本的耐读性。
仔细研读文本会发现,陆采在三十六出剧中直接或间接引用唐人诗句数量很大,涉及唐诗作者约八十人。其中既包括唐诗中独领的人物,如:杜甫(25次)、李白(17次)、白居易(12次)、李商隐(5次)、王维(4次)、岑参(4次);还包括许多文学史上并不知名的诗人,如:谭用之、释灵澈、雍裕之、蒋维翰、殷尧蕃、聂夷中、(各1次)等七十余人。足可见引用唐诗数量之大及规模之广。
研究陆采引用唐诗的手法,还能发现一些规律:作者将唐人诗句嵌入文本,是为故事的情节发展、人物的情感变化服务的。在第一出《提纲》到第十出《送愁》中,其主要内容是青年才子王仙客赴京求亲到舅父反悔、与无双依依惜别。主要讲二人情感上受到一点挫折,为接下来故事的发展作铺垫。既然主要写的是爱情,所以作者采用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如第三出《酬节》:“但愿君心,化作光明蜡烛。”语出唐聂夷中《咏田家》诗:“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第六出《由房》下场诗第二句“隐约香肌百媚生”间接引入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总体来说,前十出所用唐人诗句并不多,但却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从三十八出《闻赦》至四十三出《荣封》是戏文的最后一个部分,故事的末尾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赏习惯——大团圆结局。然而心理上也经历了“忆苦”到“清醒”的过程。如用李白《乌夜啼》诗原句“独宿孤房泪如雨”来描述曾经的凄苦无着,同时直用杜甫《至后》诗原句“金谷铜驼非故乡”来表达对腐朽朝廷和黑暗社会认识的清醒之意。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作者陆采对唐诗极为熟悉,才会在写作安排上运用自如,下笔如有神。有直接用原句,也有部分采用,更有用其意而自我发挥,总之在行文布局上花费不少心思,给我们呈现更有意蕴的精彩传奇。

二、用典丰富

《明珠记》除了擅用唐诗这一特点外,用典也十分丰富。几乎出出都用典故,这样既显示出作者的写作功底深厚,同时增加了作品的含蕴,给读者以更大的审美空间。而且作品典故来源甚广,有史料性质的,如《史记》、《汉书》、《旧唐书》、《新唐书》、《左传》、《晋书》、《资治通鉴》、《尚书》、《三国志》、《战国策》、《唐会要》等。虽然《明珠记》根据唐传奇《无双传》改编,有很多虚构的人物及情节,但还是需要有很多史料来支撑,这样塑造的人物形象才会血肉丰满。有神话小说类,如《太平广记》、《世说新语》、《搜神记》、《淮南子》等。这类典故的使用增添了作品的传奇色彩。有神仙教化类,如葛洪《神仙传》、刘向《列仙传》与《抱朴子》等。此类典故主要集中于第三十二出《买药》中,极富道教色彩,在语言上是较为独特的一出。有哲理类,如《庄子》等。古往今来,庄子的哲学思想影响着无数后世文人,当然也包括博通古今的陆采。有地理类,如《水经注》等。《明珠记》用典丰富,却又不同于骈绮派堆砌典故,而是把它们用在最合理的地方,让它们发挥最大的价值。

三、语言与角色的和谐统一

《明珠记》中主要塑造了刘震、古押衙、王仙客、无双四个人物形象,同时也费些笔墨在推动情节发展的次要角色身上,如塞鸿、采萍。虽然着墨不多,却各有特色,实现了语言与人物的完美统一。
刘震,一个才干卓越的忠臣,在身受恩宠时,能够不沉溺于看似太平盛世的祥和景象中,而是对时局有陆采《明珠记》语言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且看第三出《酬节》:【滴溜子】(外)“你道是侯门不俗,又谁知闾阎几多不足,日宴未炊饘粥?可惜尊前《白苧歌》,总是苍生哭。但愿君心,化作光明烛。”作为户部尚书,语言自然符合儒家传统道德,且时常引经据典,较为深奥、雅正。一个传统有远见的尚书形象活现在人们眼前。再看第四十三出即最后一出《荣封》:【山花子】(外)“微臣自分归黄土,谁知重沐恩波。恨衰羸难登宦途,余生甘老江湖。”悲凉中透出一丝坚定,形象表现了他的性格和他经历风云变幻的世事之后的清醒。这种政治态度,在明代剧作的人物画廊里是很稀有的。这些都通过作者精心安排的语言实现的。
古押衙,戏中他是一位智勇兼备堪托死生的英雄豪杰,所以在语言设计上风格自然与众不同。在第三十一出《吐衷》里,一句“年少何须多感慨,请君就里分明说”,便把他的直率表露无遗。再看这句:“既一言相许,九牛难挽。只得谋擒玉兔,计捉金乌,不敢辞危难。古人然诺处,重丘山。我怎肯畏死贪生不向前。”寥寥数语却把他的豪论文导读:
侠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成为全剧中极富光彩的人物。王仙客,在这里他是一个对爱情执著、真挚,对功名并不十分热衷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他时定是借鉴了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经验,所以他的某些语言行为有类似张生的地方。如第六出《由房》王仙客窗下偷窥无双时语:“针儿,引线休迟。愿效鸳鸯,与伊戏水。鲛绡莫剪,怕剪断两下牵丝。痴迷,他含情无意,怎知道人在窗西?正是那花心未拆,蜂蝶先知。”使用华美辞藻表达对无双的爱情,而且语言典雅,也符合他的身份与学识。而在第四十一出《珠圆》中,王仙客总结这一路来的风雨历程时说道:“我只道烟迷雾涨,又谁知云开月再朗。我有云愁雨怨,万种思量。待相逢尽说向,相逢了一笑都忘。两情摇荡,好似倩娘香魄,夜逐轻航,恍惚犹疑春梦忙。惭相偎话旧,相偎话旧,真成欢赏。”把这一路来的艰辛风雨用较为婉丽的语言表达出来,简练却意味无穷。同时还反复吟叹,把他男子的柔情一面展现给读者。他的形象忠诚而不愚钝,机智却不轻薄,在爱情戏的男主角中是可爱的。
无双,是一个孝顺父母,恪守闺训,既端庄稳重,又怀着热烈纯真爱情期待的姑娘。第四十一出《珠圆》中,与王仙客共度良宵的话语:“寄恨传情,引得人魂飏。结尾收梢,成就人欢赏。谁料寸珠,功劳千样?共仙郎,今宵重得同鸳帐。”语言极称她大家闺秀的身份,得体而不失礼仪,即使在这极为欢喜的时刻。同时她又是一个特别懂得感恩的女孩,成亲时恳切地表达了对恋人和侠士的感激,说“义士施偷天之计,郎君秉介石之心”等等。从语言的表述中即可看出她是一个深情重义的姑娘,形象完整又美好。
总之,陆采在塑造人物时着重考量他们的语言,在叙述的过程中基本实现了语言和人物身份的和谐统一。

四、本色与文采的完美统一

《明珠记》的语言风格是本色与文采的完美统一。作者在描写普通人的性格与心理活动时,常常采用较为朴素的语言,有着自然澄澈的特色。以口头语写心间事,刻画入髓,描摹细致。比如塞鸿的语言,在第二十五出《煎茶》中,他评价王仙客的“糊涂行为”时说的话:“我官人是个失心风的, 天下那有这等事?也罢,我除下帽子,梳个髻儿,撞入中堂去,看他如何?”语言活泼、平易晓畅,符合他的身份地位,把王仙客的痴情、塞鸿的可爱一面尽显眼前,也给全剧增添了很多生气。
同时剧中的语言也有丰妍的一面。语言富于色彩,词句华美、文采灿然,讲究字句的雕琢、典故的运用,极大地增加了文本的可读性。而且作者用高度诗化的语言来描述人物,表达感情。最关键的是汲取了《西厢记》、《琵琶记》语言运用上的艺术经验,既有质朴古拙的一面,又有文雅清丽的一面,与单纯追求华丽语辞的骈绮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明代逐渐构建起一种全新的传奇语言风格。
《明珠记》在文词方面,与之前姚茂良《双忠记》、沈采《千金记》、苏复之《金印记》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前者大都平实朴素,它则趋于雅丽,有时使用了凤尾箋、芙蓉帐、翡翠堆等华美词语,但尚未填塞典故,堆砌丽藻,时常能写出人间的挚情话、真率语。从文本构成来看,典雅的语言有利于文人曲家抒发自身细腻含蓄的情感,以展示自身婉丽幽邃的内心世界。而本色那“明白而不难知”的语风,适合舞台演唱,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可以说《明珠记》基本达到了通俗性与文学性、可解与可读性的统一。《明珠记》也并非十全十美,虽然语言使用上较为成功,但在情节安排等方面仍存在瑕疵,可瑕不掩瑜,这丝毫不影响《明珠记》对后世传奇作品的影响。它之后的作品开始沿着其开拓的注重文词典丽的道路继续前进,并且越走越远,这便是它独特的价值所在。总之,《明珠记》是一部值得细致品味、欣赏的虽不完美、却含蕴深厚的较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徐朔方,孙秋克.南戏与传奇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 范文娟.现代化语境中的20世纪传奇戏曲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3] 郭英德.明清传奇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4] 郭英德.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M].北京陆采《明珠记》语言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商务印书馆,2004.
[5] 王卓.中国古代艺品菁华丛书[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
[6] 黄竹

三、冯俊杰.六十种曲评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7] 陆采撰.明珠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0.
[8] 顾敦鍒.明清戏曲的特色[J].燕京学报,1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