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网词网语”:高中生语言表达可否之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319 浏览:107929
论文导读:
摘 要:论述了对“网词网语”的困惑,从三个维度谈了“网词网语”的美妙之处,并对其教学提出粗浅看法。
关键词:“网词网语”;高中生;语言表达
近十年来网络言语发展非常迅速,从中小学校园到大学校园,网络用语甚为流行。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北大清华校长也相继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网络用语频频亮相,并在互联网上和现实生活中引起了巨大反响。网络用语虽是对常规语文的“叛逆”,但也属于语言词汇的“另类”发展,其流行性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它的存在及其作用。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一、困惑:“网词网语”的可否辨析

由于网络言语存在着不成熟和不规范的地方,缺乏标准、争议颇多。如,2011年7月5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同时举行了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两名校长用网络词汇向毕业生致词。北大校长周其凤称成绩单上的分数真的只是“浮云”。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提到了人人网、说话引用了凡客体。两位校长使用网络语言,深得学生喜爱与欢迎,但也被很多网民批判为哗众取宠、附庸风雅。面对“网词网语”的“网络纷争”,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应对?高中生是否可以使用网络言语,也便成了语文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理由。
笔者倾向于积极引导高中生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言语,做到巧用而不滥用、高雅而不低俗。网络语言是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它具有生动有趣、言简意赅、标新立异、个性化的特点。网络语言现已成为中小学生语言的一部分,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系统、培养学生语言创造力的同时,也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中学生对网络用语的使用源于好奇、易懂且新潮,学生家长和教师可以适度地让学生使用网络用语及流行语,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对待网络言语,应该采取包容与宽容的态度,不能全盘否定、统统拒绝。虽然有些网络言语破坏了语言的严密性、纯洁性、规范性,但网络言语因其独特之处深受人们喜爱,其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网络语言在特定语境下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如,常用“亲”互称或问候。如果我们因为应试教育的压力和约束,而忽视网络用语的独特之处,不接受网络用语甚至将其视为禁忌,这就有悖于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扼杀了一些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就会与学生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二、“网词网语”的美妙之处

1.比喻:“网词网语”的修辞技巧

比喻,因为形象生动成了网络言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修辞技巧,也确实取得了活跃网络幽默气氛、增强感官刺激和独有文采的明显效果。
在网络语言里,最常见的是借喻,只见喻体,不见本体。如,以“水”作喻,用“纯净水”表示没什么内容,作用不大的网帖;用“水蒸气”表示无文字及任何内容的网帖,既贴切又生动。又如,用“冲浪”表示使用因特网服务浏览信息,把在信息的海洋里遨游比喻成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冲浪”,既形象又生动。诸如此类的比喻还有“网虫”(经常在网上漫游的人)、“恐龙”(长得丑的女网民)、“青蛙”(长得丑的男网民)、“大虾”(原叫“大侠”,指技术高超的资深网民)、“286速度”(形容某人反应迟钝)、“造砖”(批评或点评)、“隔壁”(属于一个网站的不同主题的BBS)等等。
另外,有些相互关联的比喻系统性较强,不仅是修辞手段,更体现了人们隐喻式的认知方式。如,将论坛比作一个水“坛子”,在里面发一些无实质内容的、难以引起别人兴趣的帖子的行为被称作“灌水”;经常“灌水”的人当然就是“水桶”“水王”“水鬼”之流,而只看帖子不灌水的人自然是沉在水底的“潜水员”了;“坛子”里的帖子如果不被人继续关注,很快就会被删除,其命运就会“沉了”,若要挽救,只好跟帖来“捞一下”;沉下去的帖子被捞上来或者某位潜水员出来“灌水”了,都叫“浮出水面”。这是一个典型的实体隐喻,将有关水的概念投射于论坛中,将抽象、模糊的行为事件具体化、有形化,便于理解交流。

2.幽默:“网词网语”的言语艺术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有幽默感的特点。网民的相对年轻化更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叛逆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谐音,反其意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诙谐性的特点。又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一个臭皮匠、弄死三个诸葛亮”,有意在约定俗成的说法上改头换面,形成诙谐且又含有一定道理的语句来。还有网上的称呼叫“美眉”,发明这个称呼的网虫一定具有相当丰富的艺术细胞,让人感觉到一种典雅之美。

3.择善:“网词网语”的教学取向

网络用语具有择善与恶搞的价值取向,所以,我们在日常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吸收、接受有思想、有创意的健康网络语言,自觉地抵制粗俗恶搞的网络语言。如,“吊丝”一词,2012年入选“年度中国媒体十大网络用语”。“吊丝”一词的产生经历了叠韵假借和双声假借两个过程。当存在“吊丝”和“屌丝”两种形式可选的情况下,选择“屌丝”带有浓厚的不避讳而“恶搞”的意味,用“吊丝”而不用“屌丝”显然出于避讳而择善从之。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塑性阶段,也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时期。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网词网语”:高中生语言表达可否之惑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要坚持规范词汇和语法的使用,维护语文的纯洁性,从为学生良好语言形成打基础的角度出发,注重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语言,对那些使用语言的不正常心理加以疏导,使网语健康发展。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甄别,培养学生善于甄别那些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符合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的网络用语,在学习中加以利用,切实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那些随意性较大,或临时拼凑、组合,或粗俗轻挑、低级趣味的网络用语,应予以摈弃。
参考文献:
[1]卓毅.关于中学生网络用语的调查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论文导读:2(8):74.聂军.网络用语,是脏水还是孩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0):171.李思思.择善与恶搞:由“吊丝”入选看网络用语的价值取向.江汉论坛,2013(5):138.(作者单位广东省陆丰市龙山中学)上一页12
2(8):74.
[2]聂军.网络用语,是脏水还是孩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0):171.
[3]李思思.择善与恶搞:由“吊丝”入选看网络用语的价值取向.江汉论坛,2013(5):138.
(作者单位 广东省陆丰市龙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