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运用积极语言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561 浏览:158639
论文导读:
〔关键词〕 积极语言;心理品质;教育方式;罗森塔尔
效应;表扬
〔〕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37—01
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教育者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品质有着不同的影响。以消极语言为主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品质有着消极的影响;而以积极语言为主的教育方式则可以激发学生的良好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推动学生潜能的发展。
所谓积极语言,是指肯定、赞赏、鼓励、理解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语言等。小学生具有向师性,自我概念还未完全建立,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期望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所小学对学生进行完一般能力测验之后,随机选出一些学生,并对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前途远大。半年之后,当罗森塔尔重新来到这所学校时,发现那些他当初随机选出来的学生果然在各方面都进步很大。罗森塔尔认为,正是他向老师们宣传这些学生有潜力,老师有意无意中对这些学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期待,而这种积极的期待则将这些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这就是教育学上有名的教师积极期待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教育者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使用肯定、赞赏、鼓励、理解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语言、眼神及动作等,能让学生产生愉快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相反,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教育者过多运用消极语言,如,嘲讽侮辱性语言、抱怨打击性语言与惩罚性语言等,会令学生感到厌烦,产生不愉快情绪,导致学生消极地评价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过于关注自己的缺点,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产生无力感,会使学生在以后的求学过程中畏惧退缩甚至放弃学业,教育者所期待的行为不但不会强化,反而会减弱。
表扬对改善学生的行为极为有效。因此,教师应重视运用各种表扬性语言激励学生,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赏,但分寸要恰当,要说真话,不虚伪,学生最喜欢听到的话是 “我相信你”,而并非“你最棒”。
没有批评与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运用积极语言并不是说对学生出现的理由不指出、不批评,而是怎样指出和批评。批评不是简单地指责,而是要有建设性、激励性,要有助于学生强化已有的进步,体验已有的成功,明确努力的方向。如,某班语文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基础字词部分满分是30分,全班50人中只有3名学生全对,7名学生得分在10分以下。语文老师铁青着脸走进教室,大声说道:“强调了多少次的字词,你们还是一错再错,只有3个人全对。让你们抄写那么多次,还是记不住!我真想不通,你们怎么那么笨!看来是白抄了,抄五遍记不住,以后一个生词罚抄十遍。” (消极语言)
老师话音刚落,几个学生就瞪着她,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几名成绩优异的学生无奈地叹了口气。
换成用积极语言反馈如下:
“这次测验,大部分同学基本掌握了字词,同时也有一些同学部分字词没掌握。”(先肯定学生正向行为,再指出理由。)“下次你们试着多写多练,也许会改善。”(讨论未来能做的事。)“失分较多的同学,要认真总结并找到理由,只要经常复习,不断巩固,多下功夫,一定会有进步的!”(明确努力的方向,更多是让学生去关注“我通过努力是可以变好的”。)
听到教师这样具体、明确、积极的语言反馈,学生容易对考试结果进行内部归因,检查自己的努力程度、学习策略等,容易激励学生付出最大努力去改善。反之,学生容易对考试结果进行运气、环境、同学影响、教师态度等外部归因,并有可能放弃努力。
由此可见,如果教师用消极的语言批评学生,不但难以取得效果,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反感。如果能用积极性、建设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学生会更愿意去改善。要想使师生的对话有效,教育有效,就要从转变教师的语言做起。教师应避开运用消极语言,要善于运用积极语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编辑:孟 刚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dwxlw/lw20154.html上一论文:探讨语言文字训练有效途径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