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论图书馆对民国保护、开发与利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369 浏览:35253
论文导读:民国文献整理与信息服务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想法,希望能与读者共同交流、探讨。二、民国文献合理开发和利用的保护策略1.依托影印丛书,减少对馆藏原本地翻阅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加大,社会各界相继影印出版了大型的民国文献丛书,这些大型丛书的影印出版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各图书馆民国文献“藏”与“用”的矛盾
摘 要:根据工作经验提出了普通高校图书馆保护与利用民国文献理由上的几项策略:首先依托影印丛书,减少对馆藏原本地翻阅;其次,依托网络资源,夯实民国文献信息服务基础;第三,利用现代信息服务方式与技术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合作与交流;第

四、立馆馆藏,建立民国文献数据库。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利用
1002-2589(2014)35-0123-03
一、背景
民国文献是“中华民国”(1911-1949)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载体和社会巨变的原始记录,它记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碰撞下所呈现出的波澜壮阔的文化景观;记载着中华历史从古代向现代转变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发生的重大变革。庞杂的民国文献中含有大量学术珍品、艺术珍品,无论是从历史文物性的角度,还是从思想学术性、艺术代表性的角度而言,民国文献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由于民国文献自身纸张及生产工艺先天不足,以及长期以来受业内人士“重古轻今”观念的影响,导致民国图书的酸化和老化损毁状况十分严重,许多民国文献濒临危机,因此,民国文献的抢救与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近年来,一些条件较好的民国文献重点单位:如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二档案馆、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各公共图书馆已经对民国文献开展了脱酸、纳米镀膜、缩微拍摄、数码扫描等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工作,使得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实践证明,民国文献的保护与抢救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技术与资金的投入。民国文献保护工作是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性的规划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多方论证的重大课题[1]。因此,对于有相当数量民国文献的高校图书馆而言,对民国文献的抢救与保护显得力不从心。另外,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和对民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历史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等研究的深入,民国文献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日益凸显出来,民国文献的社会需求日益扩大,其“用”与“藏”的矛盾空前突出。因此,在人力、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在有力保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民国文献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深思与探索的理由。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古籍与民国文献整理与信息服务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想法,希望能与读者共同交流、探讨。

二、民国文献合理开发和利用的保护策略

1.依托影印丛书,减少对馆藏原本地翻阅

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加大,社会各界相继影印出版了大型的民国文献丛书,这些大型丛书的影印出版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各图书馆民国文献“藏”与“用”的矛盾。其主要丛书有“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缩微影印的多部大型民国文献丛书如:《民国珍稀期刊》、《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民国画报汇编》、《民国时事文献汇编》、《民国珍稀短刊断刊》等;“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资料编撰出版委员会”对国家图书馆所藏民国文献进行分类整理陆续编撰出版的《民国文献资料丛编》大型丛书;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开展并影印出版的《民国集萃》丛书。除国家机构外,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中国书店等著名出版机构多年来也在不断地挑选具有较高学术文化价值的民国文献进行影印。如早在1989年,上海书店就影印出版了利用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整理出版的《民国丛书》;中华书局近年影印出版了《中国近代期刊汇刊》;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辑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丛书等;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影印丛书《民国史料丛刊》等。另外,从20世纪五六十年始,台湾地区也影印出版了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革命文献》、《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为代表的大批民国文献。
从总量上来说,民国文献的影印出版数量远不止这些,有些地方图书馆、档案馆还影印出版了许多专题性的民国文献资料,在此就不一一赘述。由于影印出版的文献在载体和形式上更接近原件,它既不需要对原件进行增删、修改,又能够反映文献的原生面貌,所以这些影印出版的民国文献为我们了解民国社会与历史,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因此,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与科研需求加大对相关民国文献影印出版书籍的投入;图书馆员应根据读者需求对馆藏影印丛书进行分类整理,将丛书目录电子化,方便快捷地帮助读者查找到所需资料。将影印本提供给用户,在方便读者查阅利用的同时,又可以将原件封存保护,减少读者对原件的翻阅触摸。这样,既可提高民国文献信息的利用率,又有利于文献原件的保护[2]。

2.依托网络资源,夯实民国文献信息服务基础

目前,随着民国文献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民国文献保护与开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献与修复,开发利用成为重要研究方向,数字化研究深入开展成为重要内容之一[3]。借助于互联网的发展,一些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单位,如国家图书馆、上海数字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以及教育部主持的“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等,都无偿提供资源的网络共享。高校图书馆在馆藏民国文献亟须抢救的情况下,针对民国文献信息服务的需求,采集和利用网上的民国文献数字资源,并将这些信息资源整合到图书馆的虚拟馆藏资源中,是图书馆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方向之一。部分免费民国文献资源见表1。除收集这些资源外,高校图书馆还应该在日常的信息服务过程中按照信息资源性质进行分类整理,有必要的还可以建立多层子目录,并根据资料内容对其进行命名,为民国文献的信息服务工作引路导航。利用这些信息资源,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全文数字、影响资源直接在线阅读所需的资料;也可以利用网络书目数据库直接查找到所需信息的最近馆藏地;更可以通过一些网络论坛直接了解相关的学术前沿与发展方向,能极大地节省民国文献整理及研究的时间和精力。最终,用户在充分体现现代数字化技术给科学研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减少了因对馆藏民国文献的直接接触而给这些文献带来的损伤。可以说这是普通高校图书馆加强民国文献保护的又一有效策略。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agllw/lw49064.html上一论文:阐述当代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目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