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博士生导师H指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218 浏览:157433
论文导读:15年的数据。博士生导师是学科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培养学科未来人才的重任,且他们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科研工作并卓有成效,故我们选取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博士生导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H指数以探讨他们的学术成就以及在学科内的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分析和研究H指数在图书情报学博士招生机构中的分布以探讨
摘 要:文章以CSSCI引文数据库(1998~2012)为数据基础,利用H指数对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博士生导师科研成果的被引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探讨了我国图书情报学博导的H指数以及该指数在图书情报学博士招生机构中的分布状况,并以此分析了图书情报学博导和招生机构在学科内的影响力。还对图书情报学博导的高被引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并证明其符合布拉德福期刊分布规律。
关键词:H指数 图书情报学 博士生导师 学术影响力 布拉德福定律
1003-6938(2013)05-0057-10
1 引言
学者和机构团体是科学研究的主体,他们的成就来自于所发表的成果及其影响。学者和机构发表成果的多少体现了其科研产出率及其科研能力,而他们的学术影响则来自于其成果被学术界的利用和借鉴等,即其成果在他人的科学研究中被引用。因此,考察学者和机构的学术影响,对发现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推动和激励人才培养以及了解学科关注的前沿研究领域等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如何评价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学界往往采取两种评价形式,一种是定性评价,也就是考察学者在学术界的声望以及他的研究成果的创造性。另一种是目前采用较多的定量评价策略,就是从学者的发文数量和被引数量考察学者的学术影响。前一种评价主要来自于学界同仁的主观判断,而后一种则主要取自于数据的客观反映。目前在图书情报领域所进行的大量学者学术影响力的分析评价[1-4]就是一种客观的评估策略,这些评价对我们了解图情界学者的学术影响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但很难通过这些数据发现学者们在哪些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哪些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赫希(Jorge E. Hirsch)教授于2005年提出了一种基于文献被引情况定量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指标——H指数(H-index),这一指标为我们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策略。该指数结合了作者的发文量和文献被引情况来考察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兼顾了文献的数量和质量,且能反映出作者的代表作,被认为是一个较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一位作者的H指数n指的是:在他发表的所有论文中有n篇论文,其中每篇被引至少n次。一般认为, H指数越大,学术影响力越大[5- 6]。本文借助于CSSCI数据产生的H指数来考察图书情报学博士生导师及其所属机构的学术影响力。
目前利用H指数考察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文章有许多。例如,邱均平于2007年对我国CSSCI收录的被引次数排名前50位的图书情报学研究学者在1998~2005年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出每位学者的H指数,以此来评价我国图书情报学学者的个人绩效 [1];张晓阳、金碧辉以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领域为例,分析了该领域高被引科学家的H指数情况,并发现了H指数取值的一些科学规律[7];张学梅[2]选择了图书情报学界90位学者进行了H指数研究,并将H指数与其他传统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后续的H指数评价研究中,学者们逐渐将H指数评价运用到了期刊评价、机构评价等方面。苏新宁[8]论述了利用H指数进行期刊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分析了H指数与传统期刊评价指标的关系;张毓晗[9]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基于92所高校图书馆所发表的论文及其被引数据,从H指数的角度分析了四川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科研能力。
从H指数的定义来看,它是一个累积指标,是用来评价学者的持久绩效的,由此也对评价对象以及评价数据的时间跨度提出了要求。对于年轻学者,H指数难以反映他们的学术影响力,无论文献具有怎样高的被引次数,H指数的最大取值就只能是学者的发文数量,而年轻学者的发文量并不会很多。因此,H指数更适合评价那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博士生导师H指数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些具有较长科研时间的学者,这也是本文为什么选取博士生导师进行分析的主要理由。除对评价对象有要求外,H指数还对评价数据的时间跨度有要求。为了能反映学者科研成果累积的持久绩效,分析时应选择较长时间段内的被引记录,因此,本文选择了CSSCI跨度15年的数据。
博士生导师是学科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培养学科未来人才的重任,且他们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科研工作并卓有成效,故我们选取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博士生导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H指数以探讨他们的学术成就以及在学科内的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分析和研究H指数在图书情报学博士招生机构中的分布以探讨机构在学科内的学术影响力。
2 数据选择与处理

2.1 机构的选择

我国从1990年开始了图书情报学学科的博士招生工作,最早拥有博士点的高校是武汉大学(情报学)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拥有10个图书情报学博士招生机构[10-12],还有多所高校的图书情报学博导在其他学科下招收博士生,为了便于准确收集数据,本文只讨论拥有图书情报学博士点的机构(见表1,机构按博士学位授予权获得年份排序)。

2.2 人员的选择

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博士生导师逾百人,既有外单位在招生机构招生的,例如,上海图书馆的吴建中教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贺德方教授等;也有在其他学科点下招生的图书情报学博导,例如,黑龙江大学的马海群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的王曰芬教授等。为了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正确性以及数据处理的可行性,我们没有将上述两种情况的图书情报学博导纳入分析范围。本文将选择表1中10个机构的本单位图书情报学博导就H指数进行深入详细的探讨。查阅以上10个机构图书情报学2013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获得博士生导师名单,共77位(详见本文附录)。这里有4个理由需要特别说明一下:
(1)本文没有选择档案学博士生导师,这是因为CSSCI中收录的档案学期刊很少,因此会影响对档案学博导H指数分析的客观性和正确性;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博士生导师H指数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由论文导读:
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表9列出了参与本文分析的被引次数大于等于50的文献的具体信息,这些文献对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大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文献的作者在图书情报学领域都具有很高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影响力。需要说明的是,表9中成果类型一列中的论文指的均是期刊论文。
文献按成果类型可分为图书和期刊论文两大类,其中图书较多,有27种,期刊论文较少,有17种。从表9的数据中我们能发现,图书的被引次数普遍高于期刊,经计算图书平均被引109.1次,而期刊平均被引仅73.4次。此外,图书和期刊论文在内容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部分图书注重的是对一些较成熟的思想、理论、策略、技术和应用的总结和再深思,如吴慰慈教授的《图书馆学概论》、邱均平教授的《文献计量学》和马费成教授的《信息经济学》;而大部分期刊论文在内容上注重的是对发展中的思想、理论、策略、技术和应用的探索、讨论和展望等等,如张晓林教授的《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苏新宁教授的《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和初景利教授的《复合图书馆的概念及发展构想》。
文献按研究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综合基础性内容的教材类文献,一般均为著作,如王子舟教授的《图书馆学基础教程》、胡昌平教授的《信息管理科学导论》和周庆山教授的《文献传播学》;(2)研究型内容的图书或期刊论文,如程焕文教授的著作《信息资源共享》、马费成教授的期刊论文《情报学的进展与深化》和张晓林教授的论文《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
文献按研究内容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10类:
(1)元数据。代表著作有张晓林教授的《元数据研究与应用》;(2)数字参考咨询。代表文献有初景利教授的著作《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和张晓林教授的期刊论文《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3)信息检索。代表著作有赖茂生教授的《计算机情报检索》和《科技文献检索》;(4)信息计量学。代表著作有邱均平教授的《文献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5)信息资源管理。代表著作有马费成教授的《信息资源管理》和胡昌平教授的《信息管理科学导论》;(6)信息资源共享。代表文献有程焕文教授的著作《信息资源共享》;(7)知识管理。代表期刊论文有邱均平教授的《论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和《论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马费成教授的《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8)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代表文献有张晓林教授的期刊论文《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胡昌平教授的著作《信息服务与用户》和彭斐章教授的著作《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研究》;(9)学科前沿与发展。代表文献有马费成教授的期刊论文《情报学的进展与深化》和吴慰慈教授的著作《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10)学术评价。代表文献有苏新宁教授的著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2000~2004)》和期刊论文《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对文献的研究主题进行分类分析后,发现这些研究主题基本涵盖了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各个研究方向,有元数据、信息资源管理等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有信息检索、信息计量学等图书情报策略技术方面的研究,也有信息服务、学术评价等应用方面的研究。
7 结语
本文基于CSSCI引文数据库(1998~2012)统计分析了我国图书情报学博士生导师的H指数情况。考虑到相关数据资料的易获取性和正确性,参与分析的博士生导师均是在职的且是非人员,人员信息从各图书情报学博士招生机构的网站上获得。通过分析H指数在人员以及机构中的分布情况,探究了博士生导师以及各招生机构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5个方面:
(1)博导的H指数差异较大,且低H指数博导较多,高H指数博导较少,H指数在1到7之间分布较稠密,而在8到20间分布较稀疏。
(2)博导H指数排名和贡献成果平均被引次数排名情况不完全一致,但差异较小,说明H指数可以作为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的一项指标,并且有其独特的视角。
(3)统计出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高H指数的博士生导师:邱均平、张晓林、吴慰慈、马费成、王子舟、胡昌平、程焕文、苏新宁、李国新、肖希明、柯平、初景利、陈传夫、叶继元、彭斐章、刘兹恒等。
(4)分析了机构博导平均H指数不高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时间较晚,导致机构博导学术成果的累积数量以及成果的累积被引次数较少,影响了H指数的取值;二是机构的年轻博导较多,他们的科研成果数量较少且出版时间较短,因此被引文献的数量较少且文献的被引次数也不高,相应地H指数的取值也较小;三是机构缺乏在学科内具有高影响力的学者,他们的科研成果较多且被引次数较高,往往具有较高的H指数。
(5)博导的高被引论文主要分布在图情期刊上,分布在综合性期刊和其他学科期刊上的几率较小。选择拥有高被引论文数大于1的期刊进行分析,发现论文在这些期刊上的分布符合布拉德福定律,布拉德福常数是3。
没有被收入到本文博士生导师分析名单上的从事图书情报学领域研究的博导有的也具有较高的H指数,如上海图书馆的吴建中教授和黑龙江大学的马海群教授。吴建中教授的H指数达到了13,他是我国图书馆学的著名专家学者,代表著作有《21世纪图书馆论坛》、《21世纪图书馆展望》和《DC元数据》,分别被引了277次、106次和77次。马海群教授的H指数达到了12,他是我国情报学的著名专家学者,在信息法学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究,代表著作有《论信息素质教育》和《信息法学》,分别被引了49次和35次。
参考文献:
[1]邱均平,谬雯婷. h指数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以图书情报学领域中国学者为例[J].科学观察, 2007,2(3): 17-22.
[2]张学梅.用h指数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界作者进行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 2007, 51(8): 48-50, 79.
[3]查颖.h指数与论文自引——以图书情报领域中国学者为例[J]. 图书馆理论与实论文导读:;邓三鸿(1975-),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术评价、知识管理;杨建林(1970-),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知识服务,学术评价。上一页123
践, 2008,(6): 36-38.
[4]王志军,郑德俊. p指数运用于人才评价的有效性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2,56(14): 93-97.
[5]Hirsch J.E.“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5, Vol.102(46):16569 -16572.
[6]金碧辉.科学家为自己设计了一项评价指标:h指数[J]. 科学观察, 2006, 1(1): 8-9.
[7]张晓阳,金碧辉. 高被引科学家h指数成长性探讨——以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领域为例[J].科学学研究, 2007,(3): 407-414.
[8]苏新宁. 主持人语:利用h指数评价学术期刊[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5): 63.
[9]张毓晗.基于h指数的四川地区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分析与研究[J].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1,(3): 50-52.
[10]王知津等.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三十年(1978~2008)回顾与展望[J].图书与情报, 2010,(2): 23-30.
[11]成光.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博士点与招收博士生情况介绍[J]. 图书情报知识, 1998,(3): 7-8.
[12]姜晓岗, 陈朝晖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博士生导师H指数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资料的特色与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 2003,(11): 98-100.
作者简介:朱惠(1979-),女,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信息评价、数据挖掘;邓三鸿(1975-),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术评价、知识管理;杨建林(1970-),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知识服务,学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