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定位与拓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41 浏览:16047
论文导读:
【摘 要】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应探求创新服务之路,寻求发展。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的特点,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对图书馆适应新形势、挑战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提供动力支持。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学科;信息服务
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工作核心,同时也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随着我国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规模化,给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许多的挑战和竞争。原有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已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因此这就要求图书馆的服务与时俱进,走创新服务的发展道路。而网络学科服务则满足了读者们多元化的需求。图书馆网络学科服务平台的创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构建网络检索及电子图书平台
在网络书店界面友好、功能多样的检索书目映衬下,图书馆的OPAC越发显得单调呆板,改造OPAC已经势在必行,比如有些大学图书馆已经在OPAC中融入许多Web2.0功能。图书馆OPAC仅提供资源检索是不够的,应当充当网络读书社区的角色。强化检索功能,省略检索途径,构造类似于网络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检索入口,根据主题词之间的相应关系,进行拼写检验,提示和修改拼写错误。或提供相关检索词,扩大或缩小检索结果。
改善检索结果界面,提供分面浏览和导航功能,提供多种排序和推荐功能,特别是对返回结果为空的检索进行相关性推荐。增添图书的推荐评介,推荐介绍不单包括图书馆撰写的摘要、书评,同时要开放用户参与,激发用户对图书添加评论、标签甚至图书封面,增添读者评论网站如豆瓣网、Amazon书评网的链接,共享大众的体验和智慧,馆员和用户两者评论揭示相结合为用户提供客观的评论,辅助用户挑选合适的图书。整合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及相关网络资源,检索结果中有图书的不同馆藏地址列表外,还应有电子版的图书以及相关电子期刊的链接,还可以链接大型图书搜索引擎如Google图书搜索、百度图书搜索等,方便用户在线阅览,增强用户的一站式无缝体验。收集用户信息,挖掘用户检索数据,分析推测用户的兴趣,聚合同趣用户,有针对性地推荐新书;提供RSS个性化推送,并允许用户方便地保存检索词和检索结果,以便将来自动重复利用。
2 构建网络学科数据库
网络学科数据库的构建是将不同数据库中相同学科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的数字对象抽取,优化整理这些资源,按统一规格入库或构造统一数据库接口,并提供统一界面和检索途径。学科数据库整合的对象主要是图书馆购买的或自建的各种电子版本的期刊、图书、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标准等。按照整合层次可以分为:元数据层整合和应用层整合。
元数据层整合是从根本上解决不同数据库的异构性,使异构数据库在事实上或形式上转化为同构,兼容于同一信息系统。但是,商业数据库的元数据难以获取,本地存储、维护技术和成本高。应用层的整合仍然保持各数据库的异构性,只是构造一个中间访问层屏蔽各个数据库的异构,主要采用跨库检索方式和参考链接方式。
图书馆通过自建或购买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如TPI系统、TRS系统、Metalib/系统等来实现一个统一检索界面一次并发地对多个数据库同时进行检索,并将检索结果去重,重新排序。同时通过超链接方式(引文链接、相似文献链接、知识元链接等)关联各种数字资源,以实现数字资源不同层面的整合及资源调度。还要在检索结果界面中对每条记录显示相应的浏览次数,并开放用户对论文的价值、新颖性、适用范围等评定级别发表评价,开辟一个用户直抒胸臆地对论文赞赏、补充、探索、修正的场所,也利用这些评论来辅助用户甑别、筛选论文并指导阅读。
3 构建网络学科交流平台
网络学科交流平台可以解决图书馆服务过程中缺乏知识交流,忽视隐性知识,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等理由。这一平台既是馆员对用户的虚拟参考咨询平台,也是用户之间交流学科知识难题,馆员之间分享工作经验技巧的平台。学科交流可分为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
同步交流可以简便地借助、MSN等即时通讯软件来实现,专业化的交流咨询利用专门的参考咨询方式,如Chat Room方式、Web Conference方式和Web Call Center方式等。同步交流以互动性和交互性强,能即时解决用户的疑难理由等特点而深受欢迎。但异步交流更有利于交流的深入以及隐性知识的外化沉淀,在构建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博客、维基、网摘等Web

2.0产品。

学科博客可用于分享学习体验、宣扬学术观念、鼓励相互访问、参与评注与评价,实现相互争鸣、相互交融的学术探索氛围。维基是用户发挥专长的场所,每个用户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维基记录各个用户独到的知识、经验,并通过不断修正,形成集体智慧的聚合,供其他用户参考借鉴。网摘让用户对感兴趣的网络资源赋予主题标签,进行个性化的、分类和排序,有利于用户个人学习的积累和知识体系的形成,同时通过共享可以简易快捷地实现知识的采集和组织。还应该设置论坛作为探讨共同话题、交换索取学习资料的平台。最后利用开源软件分类集成博客、维基、网摘和论坛,构成一个学科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龙淑萍.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8(3):30-32.
[2]李青枝.以Blog为平台构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网络工作新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07(2):65-68.
[3]高海峰,任树怀.Web2.0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学科建设中的应用:以上海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平台建设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7(4):81-84.
[4]覃凤兰.论高校图书馆在线参考咨询服务[J].情报杂志,2005(5):118-120.
[5]张玉峰,艾丹祥,金燕.基于Semantic Web的个性化网络导航机制[J].情报学报,2005(4):27-29.
[6]彭玲玲.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的互动性[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3):71-73.
[责任编辑:汤静]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dagllw/lw32884.html上一论文: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