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唐代天人感应政治思想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918 浏览:80908
论文导读:ract4-7绪论7-131、选题背景7-112、研究思路及策略113、研究内容11-124、特色和创新点12-13第一章天人感应说的建立13-19第一节董仲舒的理论14-16第二节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的历史背景与主要精神16-19第二章唐前期的天人感应思想19-31第一节高祖、太宗、高宗登基对天人感应思想的运用19-21

一、隋唐王朝的更迭19-20二、玄武门事变

唐代天人感应政治思想论文相关文献赵源一-韩愈的天命论探微[J];船山学刊;、吴乃恭-柳宗元的天人论[J];东北师大学报;1986年01期、赵贞-唐哀帝《禅位册文》“彗星三见”发微[J];中国典籍与文化;、丁东风;试论柳宗元无神论思想的形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蔡明伦;东汉后期党锢之祸与天人感应神学的衰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尤骥;柳宗元在儒学复兴运动中的地位[J];孔子研究;1994年02期、刘光裕;柳宗元与儒学革新[J];孔子研究;1994年03期、杨世文;经学的转折:啖助赵匡陆淳的新春秋学[J];孔子研究;1996年03期、欧式雄;董仲舒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探源[J];历史教学理由;、曾振宇;崔明德-李淳风“军气占”考论[J];历史研究;【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尹祚鹏-浅议《聊斋志异》三教合一的天道观[J];蒲松龄研究;、王光福-蒲松龄《古镜行》诗考析[J];蒲松龄研究;、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巩聿信-《聊斋志异》与杂纂[J];蒲松龄研究;、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宋芸-浅谈唐太宗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刊全文数据库陈平;中国封建录囚制度述评[J];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王天顺;说《晋书》兼及两晋南北朝史风[J];固原师专学报;1995年01期、陈国生;唐代自然灾害初步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阎守诚,李军;自然灾害与唐代宰相[J];晋阳学刊;、胡祥琴-刘渊感生神话的历史形成[J];民族研究;、董煜宇;天文星占在北宋皇权政治中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培栋-《晋书》研究(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阎守诚,李军;唐代的因灾虑囚[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赵贞;唐代星变的占卜作用对宰臣政治生涯的影响[J];史学月刊;、岳纯之;唐朝初年重修《晋书》始末考[J];史学史研究;【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李鸿宾,梁民;唐高宗武后东巡及其政治的转化[J];理论学刊;1992年02期、李方-唐李元轨墓志所见的北门学士[J];文物;1992年09期、陈培荣;太平天国的讳制和武后制字[J];图书馆学研究;1994年01期、葛晓音;论初唐的女性专权及其对文学的影响[J];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03期、杜晓勤;唐开元中前期士风之变[J];中国史研究;1997年01期、周郢;泰山“鸳鸯碑”史事新笺[J];泰安师专学报;1997年04期、昌庆志;论杜诗武则天形象之命意[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时萌;关于陈子昂[J];文史哲;1957年03期、;雅量[J];新闻爱好者;1994年06期、许总;论武则天治政的文化作用[J];学海;1994年06期 张一兵-乾元殿考[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都市历史考索[A];中国古都研究(第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85年、黄永年-说狄仁杰的奏毁淫祠[A];唐史论丛(第六辑)[C];1995年、陈冠明-崔融年谱——《“文章四友”年谱》之四[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张剑平-略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王邦维-文章感动中华国别出心裁制新篇——从崔致远撰《法藏传》看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A];北京论坛(、赵兴元-18世纪朝鲜学者朴趾源的“利用厚生”主张[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田廷柱-姚崇传[A];唐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论文目录
摘要3-4
Abstract4-7
绪论7-13

1、选题背景7-11

2、研究思路及策略11

3、研究内容11-12

4、特色和创新点12-13

第一章天人感应说的建立13-19
第一节董仲舒的理论14-16
第二节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的历史背景与主要精神16-19
第二章唐前期的天人感应思想19-31
第一节高祖、太宗、高宗登基对天人感应思想的运用19-21

一、隋唐王朝的更迭19-20

二、玄武门事变20-21

三、高宗立储21

第二节唐初君臣对天命观的看法21-26
第三节唐初君臣对灾异、祥瑞的看法26-31
第三章武则天登基对天人感应思想的冲击31-42
第一节女主称制对天人感应思想的运用31-37
第二节女主称制时期君臣对天命思想的态度37-38
第三节女主称制时期君臣对灾异、祥瑞的看法38-42
第四章玄宗时期新天人感应思想的萌芽42-53
第一节玄宗登基对天命思想的运用42-43
第二节玄宗时期对天命观的态度43-46
第三节玄宗时期对灾异、祥瑞的看法46-53
第五章旧秩序的崩溃与对天人感应思想的质疑53-61
第一节肃、代、德登基对天命思想的运用53-54
第二节肃、代、德宗时期君臣的天命观54-57
第三节肃、代、德宗时期君臣对灾异、祥瑞的看法57-61
第六章中兴时期新天人感应思想的确立61-74
第一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61-66
第二节牛李党争66-6论文导读:、阎守诚,李军;自然灾害与唐代宰相;晋阳学刊;、胡祥琴-刘渊感生神话的历史形成;民族研究;、董煜宇;天文星占在北宋皇权政治中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培栋-《晋书》研究(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阎守诚,李军;唐代的因灾虑囚;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赵贞
9
第三节中兴君臣对灾异、祥瑞的看法69-74
结语74-77
参考文献77-81
致谢81
天人感应思想君权天授灾异天谴说
参考文献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刊全文数据库陈平;中国封建录囚制度述评[J];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王天顺;说《晋书》兼及两晋南北朝史风[J];固原师专学报;1995年01期、陈国生;唐代自然灾害初步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阎守诚,李军;自然灾害与唐代宰相[J];晋阳学刊;、胡祥琴-刘渊感生神话的历史形成[J];民族研究;、董煜宇;天文星占在北宋皇权政治中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培栋-《晋书》研究(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阎守诚,李军;唐代的因灾虑囚[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赵贞;唐代星变的占卜作用对宰臣政治生涯的影响[J];史学月刊;、岳纯之;唐朝初年重修《晋书》始末考[J];史学史研究;【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李鸿宾,梁民;唐高宗武后东巡及其政治的转化[J];理论学刊;1992年02期、李方-唐李元轨墓志所见的北门学士[J];文物;1992年09期、陈培荣;太平天国的讳制和武后制字[J];图书馆学研究;1994年01期、葛晓音;论初唐的女性专权及其对文学的影响[J];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03期、杜晓勤;唐开元中前期士风之变[J];中国史研究;1997年01期、周郢;泰山“鸳鸯碑”史事新笺[J];泰安师专学报;1997年04期、昌庆志;论杜诗武则天形象之命意[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时萌;关于陈子昂[J];文史哲;1957年03期、;雅量[J];新闻爱好者;1994年06期、许总;论武则天治政的文化作用[J];学海;1994年06期 张一兵-乾元殿考[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都市历史考索[A];中国古都研究(第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85年、黄永年-说狄仁杰的奏毁淫祠[A];唐史论丛(第六辑)[C];1995年、陈冠明-崔融年谱——《“文章四友”年谱》之四[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践神约李绩始建南岳庙[N];衡阳日报;墓志异体字研究[D];西南大学;勃兴的理由[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宫廷政治斗争与文学[D];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