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高中政治课堂设问有效性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596 浏览:58026
论文导读:解决的策略,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例如浙江省2009年举办的以经济生活第九课《征税和纳税》为主题的高中政治优质课比赛中,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出现了许多探究性的设问。如设问一: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懂得“民不可一日无国,国不可一日无税”的道理,但是因为征税体制不完善和纳税人意识不强等理由造成税款流失的现象相当严
摘 要 设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合理把握课堂设问的频度、程度、探究度,科学精心的设问,是增进课堂设问的有效性,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无效设问;有效设问;有度
提问是教师推动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制约手段。设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有效的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反思每一节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低效和无效的设问。如无作用设问、随意性设问、伪探究设问和缺失性设问等,都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进行理由设计,违背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这些设问在实施过程中又设置了各种障碍,使学生思维没有得到具体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上述设问都是无效或低效的,它直接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如何合理把握课堂设问的频度、程度、探究度,科学精心的设问,提高高中政治课的教育效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有效设问是指提出的设问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理由和解决理由。教师有效性设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营造设问情境,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理由、解决理由的课堂教学设问方式。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不仅能促使学生深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又能推动师生的有效互动,师生双方在交流中不断提出理由、探讨理由,进而创造性的解决理由。课堂教学中设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教学的质量。因此,探索课堂教学中设问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应把握好哪些原则性的度呢?下面以本人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总结:

1.把握课堂设问的频度

一些教师为了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不顾学生的实际,进行了大量的课堂设问,使学生疲于应付设问,缺乏独立深思,质疑理由的时间。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设问过多,则会使学生分不清主次,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为此,课堂设问必须做到量少质高,教师应精心设计理由。设问的内容应从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为根本出发点。以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二框《《信用工具与外币》为例,其重点是“信用工具种类及其优点”,难点是“外汇、汇率和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作用”,热点是“这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教师应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的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把握课堂设问的程度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三个层次之间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课堂设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深奥。教师在设问时应善于寻找学生知识的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促使学生思维的提高,最终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未知区。例如,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中关于商品的概念,如果直接设问什么是商品,学生在书中就可找到现成的答案,会感到政治课课堂没意思。如果换位切入,设计这样一个理由帮助学生理解。(1)山边的石头,(2)把石头变成沙石后,铺设自家的院子,(3)把沙石变成水泥砖卖给消费者,这三者中哪一种是商品?为什么?其他两者我们称之为什么?这样的设问既使学生明确商品的两个要点“用于交换”、“劳动产品”,又理解了物品,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区别,既避开了概念设问的无味性,又激起学生探究的,推动了学生的深思。又如,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关于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作用,直接设问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可采取分解难度的策略进行设问。一方面我国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但另一方面我国自2005年8月至今人民币汇率为什么会出现不断升值的现象?升值以后会带来哪些影响(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就对企业的影响而言,我国企业该如何应对?像这样深度适中的设问,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分析与探究,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把握课堂设问的探究度。

课堂设问应具有一定的探究性,通过理由的设置,能启发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去寻求理由解决的策略,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例如浙江省2009年举办的以经济生活第九课《征税和纳税》为主题的高中政治优质课比赛中,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出现了许多探究性的设问。如设问一: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懂得“民不可一日无国,国不可一日无税”的道理,但是因为征税体制不完善和纳税人意识不强等理由造成税款流失的现象相当严重,依法征税、诚信纳税依然任重道远。请你联系实际,从征税和纳税两个角度,就如何防止税款流失理由建言献策。设问二:请用一句话编成一个短信感悟税收,与大家分享。要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这些设问往往能体现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总之,课堂中有效的设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课堂设问中应防止设问的形式主义和庸俗性,降低设问的低效和无效性,要努力发掘教材本身和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合理把握课堂设问的频度、程度、探究度、参与度和评价度,科学精心的设问,增进课堂设问的有效性,真正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zzzlw/lw20330.html上一论文:关于的思政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