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189 浏览:110911
论文导读:
摘 要:幼儿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教师在组织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时,要从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手。在活动的材料准备部分,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美术材料所反映的艺术效果,选择适宜的材料;在活动的开始部分,要积极营造美的氛围,让孩子在享受美的过程中激发审美创造力;在活动的基本部分,要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和技能;在作品的展示、讲评部分,教师要尽可能从作品的展示方式和点评中挖掘作品的审美价值,在欣赏和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绘画;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幼儿绘画活动是美术教育的一种。为此,如何在绘画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是我们探索的理由。我们着力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孩子们在教师的熏陶、引导下,去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再用画笔去表现美,直至最终提升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
一、在活动的材料准备部分,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绘画操作材料,为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
同样的命题内容,教师为幼儿选用的材料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例如,小班绘画活动《小蝌蚪》,一个班级采用的是油画棒和普通的白纸;另一个班级准备的是棉签棒、水墨和宣纸。结果前者的蝌蚪虽然画面干净,但是,少了一种韵味;后者虽然画面有点脏,但是,所表现的蝌蚪有一种灵性,体现了国画特有的一种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
由此可见,提供适宜的材料能充分体现作品的艺术效果,它是培养孩子审美创造力的物质基础。所以,在活动前,教师要在材料准备上下工夫。
二、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要着力营造美的艺术氛围,让孩子在享受美的过程中激发审美创造力
孩子对美的感受是直观的,往往是触景生情。新鲜奇妙或熟悉的场景都会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积极投入感受、欣赏、表达的过程中,从而展现出每一个孩子的独特的眼光和情趣。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的开始部分要积极为孩子营造一个美的艺术氛围。
营造美的艺术氛围有两种方式,即“视觉”与“听觉”。两者可以选一,也可以合用。视觉的感受是最直观的。它可以在视觉上震撼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听觉的刺激(美妙的音乐)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能营造一种虚幻的美景,引起幼儿无限的遐想,因而利用视觉和听觉来激发幼儿的审美创造力也是绘画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在绘画活动《青花瓷盆》中,教师在活动室四周放着铺着真丝绸缎的长桌,长桌上摆着各种不同图案、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青花瓷盆,有的单个平放着,有的三五个堆成一个好看的造型,成30度倾斜摆放。室内播放着优美动听的古筝曲。活动开始,教师牵着孩子们的手,一起走进活动室,孩子们惊叹:哇!好美啊!优美的古筝曲和漂亮的青花瓷盆散发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好像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到了那个美好的远古时代。孩子们深深地被吸引、陶醉。在悠悠的古筝声中,伴着教师娓娓地介绍,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听完老师的介绍,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兴高采烈地去观察、探索青花瓷盆的装饰特点。
活动的开始部分视听结合的有效运用,营造出美的艺术氛围,让孩子的情绪受到感染,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三、在活动的基本部分,教师要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和技能,让孩子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审美创造力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对策论文资料由论文网{#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在活动的基本部分的引导环节中,要有目的地丰富孩子的审美经验和技能。

1.教师可以从引导孩子掌握绘画的重难点入手,丰富孩子必要的审美经验和技能

例如,在引导幼儿装饰《风筝》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掌握对称的概念。大小、形状、颜色的对称是重点,难点是图案的方向性理由,孩子们往往误解为图案一样就是对称,其实要图案一样、方向还要相对才是对称,这就是活动的难点。教师要把这个难点解决好。当孩子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做支撑,就会自如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感受,审美创造力由此得到发展。

2.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展幼儿生活经验,为幼儿点燃审美创造的火花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教师的启发引导不容忽视。例如,“绘画活动“长颈鹿”,假如教师仅依靠范画来引导幼儿分析长颈鹿的身体特征,再让他们自己去创作,那么幼儿创作的长颈鹿的形象和情节一定单调有限。而教师满盈智慧的启发、引导后,幼儿就会有惊人的创造表现。我用故事《好心的长颈鹿》引导孩子探索长颈鹿的多种身体姿态变化,例如,好心的长颈鹿带着小蜗牛去旅行,它总是回头和小蜗牛说话解闷(丰富形象:回头看的长颈鹿)。长颈鹿还遇到了很多小动物,它伸长脖子低下头,甘愿做小动物们的滑梯(丰富形象:脖子呈滑滑梯状的长颈鹿)。小朋友们踮起脚喂长颈鹿吃东西(丰富形象:直立竖起脖子的长颈鹿)。许多小动物都来和长颈鹿做游戏……经过教师的有意识的启迪,幼儿对长颈鹿的脖子变化动作有了很好地把握,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大胆去创作。活动结束,孩子们创造出了一幅幅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长颈鹿》。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孩子丰富必要的审美经验和技能。它能帮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审美创造能力。
四、在作品的展示、讲评部分,教师要尽可能从作品的展示方式和点评中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让幼儿从欣赏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审美创造能力
在作品的展示和交流环节中,幼儿通过欣赏同伴作品和倾听同伴的经验交流中习得很多自己没有的经验和表现技能。因此,作品的展示、讲评环节是孩子技能、审美创造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把握时机,创造必要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

1.教师要在幼儿作品论文导读:

的展示方式上下工夫
教师要艺术性地呈现孩子的作品,最大限度地放大作品的艺术魅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优美的展示区域背景和添加背景音乐的手段增强幼儿作品的韵味与美感。
2.教师在讲评活动中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创造性表现,引导幼儿分享同伴的创造成果,让幼儿从同伴的交流中习得经验,提高审美创造力
毕加索说:“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确实,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一些成人想不到的表现。这些表现,有着成人无可比拟的魅力。例如,在绘画活动《月球》中,有个孩子画的在月球中行走的各种失重形态的宇航员时,所有的宇航员的四肢特别的长,看上去很不协调。在成人看来,这个孩子的作品是很不成熟的。可是,他在介绍的时候说:因为心里害怕,所以希望自己的脚能变得长一点,可以碰到地球。那是一幅多么具有创意和表现力的作品啊!体现了孩子真实的情感。
由此可见,艺术性地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可以最大限度地增进作品的艺术效果,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对幼儿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十分有利。而点评环节又让孩子通过交流,习得更多宝贵的经验,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09.
[2]王化敏.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教育教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编辑 代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