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财政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15 浏览:21336
论文导读:
摘要:
文章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1978-2011年政府民生支出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财政民生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挤入了农村居民消费,但不同地区的政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接下来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基础,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民生支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政策效果差异的理由进行了相应解释,研究表明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中国农村居民表现出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即支出的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负向影响,其中对中西部地区的负向影响显著大于东部。
关键词:财政民生支出;农村居民消费;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误差修正模型
10085831(2014)05004107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回顾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之一,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定选择。中国农村居民占全国人口近70%,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但长期以来政府偏向城市的福利制度(如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和偏向城市的投入政策(如教育投入等)形成了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也实现了持续增长。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最终消费支出额的比重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1978年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占48.8%,2011年这一比例下降到13%[2],可见中国农村人口消费能力偏低,与庞大的人口规模相比极不对称。因此当前中国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这也是逐步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实现包容型增长的重要途径。
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对居民消费产生重要影响。财政支出决定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和保障范围,从而改善居民消费环境,稳定消费预期,推动居民消费行为。改善和保障民生是实现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有效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与居民切身利益尤为相关。所谓的民生支出主要是指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卫生等民生项目的支出,财政民生支出的增长对于推动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推行社会的公平正义、切实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重要作用[3]。“十六大”以来,政府开始重视“三农”理由,近年来在“民生财政”思想的指导下,各级政府开始把民生支出向农村地区倾斜。不仅如此,中国政府已经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应努力构建民生财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因此,在此背景下,考察财政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各种影响,厘清民生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扩大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作用。
国外学术界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从理论上得出了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两种相反的结论。研究的进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把财政支出引入消费者效用函数。Bailey最早将财政支出引入代表性消费者决策模型中,使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具备了微观基础,他认为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可能存在着替代效应。Barro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建立了一般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表明财政支出在短期和长期内对居民消费有不同的影响。第二阶段,在现代消费函数框架中研究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Kormendi、Aschauer等将生命周期假说引入研究,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了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研究表明美国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替代关系。第三阶段,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与面板数据等现代计量策略进行研究。Amano将协整理论引入时间序列的数据检验,研究表明美国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是相互替代的。Tsung-wu选取亚太经合组织24个工业国面板数据,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Athanasios运用1970-2001年19个经合组织国家的面板数据,发现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张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明显的挤入作用。
鉴于中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历来是以增加财政支出为主要政策手段,财政支出在拉动内需方面的政策效果成为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关于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的研究开始增加,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财政支出对中国的居民消费存在一定的挤入效应。洪源按照中国实际构建消费函数,表明了民生支出与中国居民消费之间的互补关系。李建强从理论上构建了最优消费函数,实证结果表明民生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4]。肖晓军认为政府加大财政民生支出会拉动农村居民对私人品的消费。刘沁清评估了财政民生投入改善居民福利和需求结构的效果,研究发现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地区差异较大。
由此可见,现有研究已经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仍有些理由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首先,从研究视角上,关于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的研究,已有研究主要考察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但在中国的经济转型和体制改革的条件下,财政民生支出同样与农村居民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本文重点考察了民生支出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并运用预防性储蓄理论解释其理由。其次,从研究策略上,已有研究并没有考虑滞后变量的影响,但当期的居民消费水平既决定于前期消费水平,也受前期收入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如果忽略前期的变量,可能会使重要解释变量缺失,导致变量系数的估计结果有偏。最后,从研究对象上,已有研究通常是分析全国的农村居民与民生支出之间的关系,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的消费群体对民生支出的反应存在着差异性,忽略民生支出政策效果的地区差异,会使研究结论不准确。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将弥补以上不足,首先我们选取1978-2011年全国28个省份不包括西藏、海南,将重庆并入到四川进行计算。
的面板数据,从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关于区域的划分,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10个省市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安徽、江西、黑龙江、内蒙古、河南论文导读:的政策效果及差异性理由,并为中国民生支出的调整提供相关政策倡议。二、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一)变量说明及数据描述民生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界定为财政支出用于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科学研究及政策性补贴等方面的总和。根据民生支出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投资性支出()
、湖北和湖南9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广西、新疆、陕西9个省区。
层面,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中国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接下来运用预防性储蓄理论解释民生支出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效果及差异性理由,并为中国民生支出的调整提供相关政策倡议。

二、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说明及数据描述

民生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界定为财政支出用于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科学研究及政策性补贴等方面的总和。根据民生支出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tf)两大类。其中投资性支出主要指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转移性支出主要指社会保障支出和政策性补贴支出。两种性质的民生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不同:投资性支出可以有效提高居民人力资本的质量,增强居民获得预期收入的能力,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而转移性支出则通过收入再分配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放松居民的消费约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支出总量增长迅速,从1978年的217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7 433亿元,年均增长16.8%(图1)。中国民生支出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其中投资性民生支出所占比重呈递减态势,从1978年的86.1%减少到2011年的70.2%,转移性民生支出所占比重呈递增态势,从1978年的1

3.9%增长到2011年的29.8%。

由于目前仅有几十年的全国性财政民生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很难满足大样本和渐进性假设的条件,因此本研究采用了1978-2011年中国28个省份的农村居民消费与民生支出的相关面板数据,从而有效地扩大了样本容量,使估计结果更为稳健。其中,人均民生支出作为民生支出水平的变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作为农村居民收入变量;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年消费性支出作为农村居民消费变量。以上名义变量以1978年为基期采用各省CPI指数进行平减。由于1985年以前的农村CPI指数未予公布,因此本文以城市CPI指数(1978年=100)来代替[4]。数据来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年鉴》。为减轻异方差所带来的影响,下文对相关变量均取对数值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