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小学语文对话式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87 浏览:43653
论文导读:
意大利瑞吉欧人有一句隐喻:“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比喻师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和接球的过程一样,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没有地位高低的差别,都认真对待对方,抛球者和接球者是相互激励和相互转换的,抛球的同时准备接球。我认为语文课堂中师生间的对话就如同“打乒乓球”的过程,教师就是学生“玩球的伙伴”,彼此通过“抛球—接球—抛球……”使活动得以开展、维持、延续,直至结束,通过“作用对话”的小学语文对话式教学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实施小学语文对话式教学,实现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沟通,注重教学策略的灵活多样性,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乃是众望所归,是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精神的选择。

1.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深思,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文本进行对话活动,只有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畅,才有可能把课文中那些规范的比较优秀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为后来的感悟文本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师可通过语言描述情境,或创设理由情境,或描绘画面,或提供实物,或联系儿童已有经验,或补充介绍有关教材内容的背景及人物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在教学《恐龙》一课时,首先采用语言描述情境: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两亿年以前,看看那时地球上是一幅怎样的景象。随即出现一段恐龙的录像,把学生带入了恐龙的时代,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异常浓厚。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再加上直观的图像画面,与文本的对话就水到渠成了。

2.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师生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如果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和谐。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中走出来,归还学生话语权,学生不仅有机会说,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对话的形式和内容,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我在教学《乡下人家》这一课时,我请了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一小节,读得结结巴巴的,还读错了几个字,显然他并没有预习课文,我又请他读了一遍,还有读不准的地方,已经有同学开始笑了,而我仍认真地倾听,耐心地鼓励,及时纠正错误,或许是我的态度感染了学生,当那位学生流利地读完这节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堂课,那位同学竟频频举手,相当认真。整个课堂也体现了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氛围。

3.学生之间的充分对话

在对课文深刻感悟后,学生会对课文提出有创新性、深刻性、批判性的理由。对于有价值的理由要让学生进行探究,以培养创新精神。学生对文本产生了疑问,提出的理由不应该由教师来一一解答,这时候,教师要抓住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性探究学习。学生之间的对话交往,少有心理上的距离,没有慑于教师权威的单向服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说话的时间相对增加。即便是平时不爱说话、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在互动合作中显得比较自由、不拘谨。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这样既拓展了知识面,又培养了他们互相学习的精神和自信心。
如:在《荷花》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说出“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会想些什么?”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理由。学生经过充分地讨论交流后,能较全面地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像身着白衣裳翩翩起舞的荷花,从和蜻蜓、小鱼交谈的情景中受到启发,顺利地解决了这一理由。同时,我会要求学生将课前布置收集的有关荷花的资料在小组之间交流、共享。
学生收集的资料可能会有:作者简介、荷花简介、现代散文、古文、古诗、各种图片等。这样既扩大了学生信息量,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4.学生与文本的再次对话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感悟后,教师应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再次品读精彩片段,并做到熟读成诵,再次与文本进行最深层次的对话——欣赏文本、评价文本、创新文本。
在《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从文字中感受到老汉对人民群众那份无私奉献的爱。那么老汉对自己的儿子怎样,这并不是直接能看出的,甚至有人在初读课文时会误认为老汉是个狠心的、不称职的父亲。在课文教授的最后阶段,我会让学生去思索:身为父亲,老汉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先过桥,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学生带着这个理由重新回到课文寻找答案。学生在前面课文已经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找到了这个理由的答案(爱)。我指名学生读出相关文字(第20段)。紧接着,我又问:“你能从哪些词看出了老汉对儿子的爱呢?”“吼,推。”生答。
接着,我出示了相关课件,并且范读最后自然段,再让学生齐读。在音乐、课件的渲染下,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朗读可以说是极具感染力,真可以说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自己感动了。
在学生优美的朗读声中,桥倒了,可是老汉高大的形象却从此深深印在了人们的心里,我相信也印在了每个学生的心里。
(作者单位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七小学)
编辑 温雪莲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ztyjxlw/lw2304.html上一论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