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中成语文化及其教学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22 浏览:49950
论文导读:
摘 要 成语不仅是词汇,更是文化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学习成语文化能够更深入细致地了解汉文化,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包含在成语中的文化作用很少被从教者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接受汉文化的步伐,探究相应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文化的导入已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成语文化 教学
:A
Idioms Culture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in Minority Areas Classroom Teaching
——Mongolia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as an example
MA Zhongfeng
(Inner Mongolia Xinghe Furui School, Wulanchabu, Inner Mongolia 013650)
Abstract Idiom is not only a word, it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which are rich in Chinese culture, idiom culture can learn more in-depth a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中的成语文化及其教学对策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nd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culture, but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minority area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specially cultural significance included in the idiom of the few who is from teaching seriously, which largely affects the pace of the students accepted Han culture, exploring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classroom culture has to import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Key words minority areas; idioms culture; teaching
汉语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丰富的民族特征和地方文化思维。这一点可以从汉语成语中找到无数理据。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课堂教学中成语文化却多被忽略,长期以来,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很少有教育者把系统的汉文化,特别是包含在成语中的汉文化知识讲授给学生,这导致本地区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下就成语文化及其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1 成语文化概说
文化隐喻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文化中的一种特别的或是很有特色的风俗习惯、现象或是活动,而这种特别的风俗、现象或是活动正是它的绝大多数民众认为是十分重要的并使得他们和其他民族区别开来的特征。①汉语作为一种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言,其文化隐喻义十分丰富,而成语则体现了重要的词汇文化。

1.1 成语中包含的生死隐喻

成语中常常体现出生死聚散的观念,以“东、西”二字为例解释,在古代东、西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太阳升起的地方为东,《白虎通·五行》中有“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意思就是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阳光给大地带来生机,带来温暖,所以中华民族对东方怀有虔诚的敬意。认为东方代表生机、代表生命,东风吹拂大地,大地才可能从冰雪中解冻,生命才会有生机,所以东风也常比作春风,因而有了“东风化雨”、“东风人面”、“东风入律”等成语,喻意良好的开端、生命的开始或者良好的熏陶或教育。
与“东”相对的是“西”,许慎释为“西,鸟在巢上也,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意思是西方是太阳落山的方向,进而引申为人死或者事物衰败,接近死亡。因而有了“驾鹤西游”、“日薄西山”、“一命归西”、“撒手西游”等成语,喻意人或事物衰败没落。

1.2 成语中包含的饮食文化

传统中国人“早晨起来有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食的重要性在中国有深刻的政治源头。我国最早的政治学论著《尚书·洪范》就确立了“食为政首”的观点。其它古书中也有:“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等论述。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是比较重要的,这在成语中也不乏实例,如“吃里扒外”、“敬酒不吃吃罚酒”、“甜言蜜语”、“口蜜腹剑”、“味同嚼蜡”、“五味俱全”、“索然寡味”、“千辛万苦”等都是与饮食有关的成语或是通过饮食来比喻其它什么事情。

1.3 成语中的尊卑文化

成语不但体现了上述两类文化,而且还体现了汉民族的尊卑文化。在古代社会中,男、南、天、日属阳,女、北、地、月属阴。由于古代重男轻女思想的存在,所以视阳为尊,视阴为卑。所以在方位上就出现了南方为尊位,北方为卑位。成语中便有“南面之术”、“南面称王”、“南面之尊”、“北面称臣”等来体现尊卑文化。体现着尊卑文化的成语有许多,如“犯上作乱”、“下里巴人”、“谄上抑下”、“上行下效”、“欺上瞒下”等成语,都是上尊下卑文化思想的体现。
成语在汉民族的文化中,远不止以上所述几类文化义,它蕴含的文化包括了汉民族的思想习惯、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这些成语文化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每位教师、学生的高度重视。
2 成语文化的教学策略分析

2.1 课堂导入策略

课堂讲授是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是由于课堂上老师有很多教学理由,从教者认为成语中反映出的文化在教学中没有那么重要或是认为这些文化学生可以自行理解,所以在上论文导读:
课时他们不想“浪费”时间谈文化方面的理由;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大家都是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了解,因而成语中的许多汉文化知识就在课堂上被忽略。多数学生因而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汉文化知识,本该是小学掌握的文化常识,却拖到中学才领悟,这无疑阻碍了学生学习了解知识的步伐。因此,重视成语文化,加强课堂导入显得特别重要而急迫。

2.2 教材导入策略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材料,教材内容直接影响到学习者掌握的知识类型,现阶段中小学教材中,多数以诗歌、古文、名胜介绍等形式来导入文化,然而这些教材中多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凝固的文化形式,而中国文化还有流动着的,时时反映汉民族生活形态的文化形式。通过几种典型的文化样式很难反映汉文化的全貌。这样包蕴在词汇中,特别是包含在成语中的文化知识、文化思维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现有教材中加大文化导入,注重词汇文化,特别是成语文化的编排导入是教材编排中应予以重视的理由。

2.3 从附属到并重——在思维上转变文化教学的从属地位

传统的语文教学法,一直把文化教学附属于听、说、读、写等语言教学,这是教学思维的理由,所以要转变文化教学的目前状况,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辅相承,共同发展,首先要从思维上转变以往重语言轻文化的思维。只有把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推动,才能实现汉文化在课堂教学传播中的效率最大化。

2.4 开设相关的文化课

现阶段,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课堂,很少开设专门的文化类课程,更无相关的文化学习渠道,这就导致了本地学生对文化一知半解。开设相关的文化课程能够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对汉文化的了解,添补课堂文化教学之不足,也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学习“鸡鸣狗盗”一词时,若能结合相关的文化典故课,让学生了解这一成语的由来,这样理解这一词汇就会更加容易,体会也就更深。
成语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不只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是学习文化的平台,不能只讲语言而忽略语言中包含的文化,只有语言与文化并重进行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才可能不会被遗忘,所以应该加紧进行课堂文化教学的设计,把文化作为一个硬性的教学点,这样一来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培养出一批批懂知识,通文化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① 张静, 樊葳葳. 文化隐喻研究目前状况及概念初探[J].外语教育,2003(00): 33.
参考文献
[1] 杨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2] 张德鑫.方位词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中的成语文化及其教学对策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的文化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1996(3).
[3] 杨月娥.成语表意的双层性及其教学策略[J].语文学刊,2013(16).
[4] 申安阳.汉语词汇的隐性文化语义研究与教学策略[D].曲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