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91 浏览:13031
论文导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诗文,并列出了古诗词背诵的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意在满足学生对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帮助学生学会体会诗歌的情感,也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备课,着力研究和梳理知识点、诠释词语的寓意,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歌的意象和境界。
关键词:知识整合 诗词意象 情感体验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化身,是民族文化的精神食粮,它赋予民族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蕴藏着丰富的美感,值得我们去咀嚼、去消化、去回味。在探究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仍将教学固定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模式上。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不但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对古诗词良好美感,破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时应该遵循以下策略。

一、把握诗文的内在脉络与主题整合

1.同题的诗歌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古诗词的主题相同,表达诗人的情感世界相类似。如“咏物”的主题,虽然各自有自己的寄寓,但表达的手法相同。如贺知章的《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把春天描绘成润物无声的裁剪师,妆点江山的万千景物,着笔赞美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个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郑燮的《石竹》中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通过对景物的描绘,状物取神,将石竹坚韧不拔的形象人格化,作者在此以石竹自喻,石竹成为了作者个人的精神拟态。于谦《石灰吟》中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自况,从诗句的寓意中寄托作者的精神,表达了作者一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怀,作为一个人要清清白白地来,清清白白地去,也表达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强意志。
2.同题材的词作品。以梅花为载体,通过《咏梅》这一题材的学习,我们可以感悟出作者的隐士风格。如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从表面上看,虽说是和当年陆游的《咏梅》,但从词的格调,精神拟态方面,两首词的风格迥异。的《卜算子·咏梅》给梅的物象赋予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将梅预示为寒冬的报春花,革命的预言者这一角色,由此而洗亮人们的视野,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寄托着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从这个词的立意来看,其表达情感切入点不同,以寂寞开无主来自喻自己独来独往,以一任群芳妒来表达自己我行我素的情怀。

二、培养学生把握优美的诗词意象

意象是作者赖以传情的重要媒介,作者写作时无一不受当时的自然景物所渲染和影响。我们在阅读诗人的作品时,往往从其诗歌所反映的意象中感知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从而感悟不同作者语言风格及其社会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心理世界的把握。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它是一篇反映当时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的一篇力作,只有通过把握“诗歌的意象”,方可揭开作者的诗歌内涵,只有透过诗歌语言表象去进一步挖掘,方可获取诗歌新的作用和形象。阅读课文时,我们会发现诗歌的意象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持续,从“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切。”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一悲一喜,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和人世沧桑。只有教会学生学会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才能还原作者的真实感情,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三、古诗文探究的情感体验

诗歌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诗歌通过对各种画面的渲染与描绘,将作者的情感交融达到了一定的艺术境界,这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诗情画意”。因此古诗词的阅读只有“入境”,方可“与亲”。所谓入境就是读懂古诗词的内涵。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以小见大,通过母亲为游子缝衣等寻常小事,呕歌母爱,结尾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喻示母爱无疆,含蓄深刻。诗风清新自然,宛若民歌,意境优美。孟郊诗的意境优美,含蓄深情,构思独特,灵动传神,温文尔雅,令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美不胜收。常言说得好:“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只有靠自己的诵读和体会,才能感悟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只有通过在阅读中与作品对话与交流,才有可能实现情感的迁移,与作者彼此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古诗词年代久远,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与现代大相径庭,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经历、教养、情趣、爱好以及背景等进行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实现心理共鸣。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zlsjxlw/lw26582.html上一论文: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