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从《紫竹调》赏析谈民族意识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91 浏览:11843
论文导读:的传唱和修改,各地的《紫竹调》都加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同。如苏北人直爽的性格赋予了苏北《紫竹调》简洁的曲风,苏州人细腻的性格特征也在苏州《紫竹调》里以较多花音、装饰音等复杂的乐曲形式表现出来,但其词其曲,皆有浓厚的吴风。从《紫竹调》产生的过程来看,《紫竹调》不仅具有吴地的地域特色文化,而
摘要:《紫竹调》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瑰宝之一,本身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特色。本文通过对《紫竹调》的赏析来谈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紫竹调 民族音乐 民族意识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记录着整个民族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以及民族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历史,凝炼着整个民族沉淀于心的情感价值,并能在民族之间从《紫竹调》的赏析谈民族意识教育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交流合作中形成稳定而强烈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体现出民族固有的民族性格。音乐的民族性通过特定的语音体系、结构体系、情感等形式要素与组织手段得以体现,对民族音乐的赏析与学习过程,也即民族意识的认知、提炼与认同过程。民族音乐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民族意识有效与关键途径之一。

一、民族音乐——《紫竹调》赏析

在我国古代,人们创造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这些民族音乐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被人们传唱下来,保存至今,可以说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民族音乐的诞生与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吴歌”,是文学史上对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作为吴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乐曲便是《紫竹调》。
《紫竹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广泛传播于吴语区(苏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等)的传统小调歌曲。[1]它产生于人们的日常劳动生活,最初在沪剧“同场戏”《双脱花》中,为磨豆腐劳动时所演唱的一支曲牌。之所以称之为“紫竹调”,是因为过滤豆浆的布兜是用两根斑纹竹杆支撑,演员演唱时就是握着这两根斑纹竹杆摇曳,这种斑纹竹杆叫做“紫竹”,自此这首民歌便被叫作“紫竹调”。《紫竹调》不仅仅是对劳动场景的再现,也是对劳动人民性格特征的一种体现,它的旋律起伏爽朗,情绪乐观亲切,一句一顿的曲调,活泼明快的节奏,体现了江南人民朴素勤劳的性格。经过历代艺人的传唱和修改,各地的《紫竹调》都加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节的处理上有所不同。如苏北人直爽的性格赋予了苏北《紫竹调》简洁的曲风,苏州人细腻的性格特征也在苏州《紫竹调》里以较多花音、装饰音等复杂的乐曲形式表现出来,但其词其曲,皆有浓厚的吴风。从《紫竹调》产生的过程来看,《紫竹调》不仅具有吴地的地域特色文化,而且从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紫竹调》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从普通劳动场景的再现上升到艺术高度的性格体现,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最主要的特性之一。
《紫竹调》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以轻打击乐点缀其中,竖琴的晶莹琶音与弦乐、曲笛、二胡等旋律相合,曲调优美流畅、婉转柔和,颇具江南丝竹清新秀雅、细致委婉、圆润舒缓的特征。《紫竹调》形式灵活多变、内容生动大气、曲调健康积极,悦耳动听,歌唱性强,从儿歌、情歌到沪剧,《紫竹调》一直在申城上空飘荡,并逐渐与世界文化审美标准相融合,与《二泉映月》、《茉莉花》、《春江花月夜》等乐曲一起成为最早在美国等国家盛为流行的中国乐曲,具有非常突出的国际地位。

二、 以《紫竹调》为例,谈民族意识教育

(一)通过民族音乐丰富的文化内涵,追溯民族文化发展历史

民族音乐能始终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民族音乐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出来的细腻的情感与人们的心理活动形成的共鸣。
《紫竹调》正是如此。《紫竹调》所代表的吴地文化属于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的文化,不仅特色鲜明,而且富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关于吴地文化范围,王健先生认为,在先吴时期,吴地是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从六朝到南宋,南京、杭州先后脱离了吴地文化;近代以后,上海崛起,成为中外文化交往的中心,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国际都市,也在文化上脱离了吴地。这样,现今环太湖的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地区应属于吴地文化的核心区域。[2]改革开放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开放的环境必定的推动文化的开放,吴地文化正是以这种开放的理念得以发展着,我们从《紫竹调》的演唱及演奏方式就可以看出开放的吴地文化与其他文化兼容并蓄的发展历程。
作为民族音乐的《紫竹调》在演唱及演奏方式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由最初的民间小调发展成为了既有二胡、古筝、笛子版的《紫竹调》,还有民乐合奏曲《紫竹调》。可见,《紫竹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紫竹调》改编的歌曲到今天依然传唱不止。
民族意识形成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优秀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民族文化发展历史的浓缩,也是民族意识的体现。对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分析与学习,对民族艺术的了解与熟识,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更是在思想理念上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用民族意识与民族艺术表现作品的重要手段。

(二)通过了解民族音乐的音乐语言、音乐结构、音乐情感来凝聚民族精神

从《紫竹调》本身的曲调、旋律上来看,轻柔婉转的《紫竹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起伏爽朗。由《紫竹调》改编的歌曲不仅具有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同时还具备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奔放而不失内敛、含蓄的情感表现方式,这种情感表现方式正是由海派风格演变而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文化的兴趣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海派风格和吴侬软语被人们所接受,人们也在海派风格和吴侬软语中体会江南的柔美。这时,《紫竹调》就成为整个中华民族音乐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了。《紫竹调》之所以赢得广泛的赞誉,是因为《紫竹调》的曲式和旋律与审美观念逐渐融合,这种审美观念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对于音乐本身,而且还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赞同。
通过对《紫竹调》本身曲调和旋律的赏析,丰富多彩的音乐表达形式能唤起学生愉悦的情绪和心弦共颤,可以让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了解中国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体验民族情感的血脉,触摸民族文化意识的灵魂。民族音乐中所蕴含和凝炼的情感与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思想与精髓。利用这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论文导读:意识教育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上一页12
的优秀歌曲展开教学是提高大学生民族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而且能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组成,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音乐的赏析过程,也就是民族情感与精神认同,民族意识凝炼的过程。从《紫竹调》的赏析谈民族意识教育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