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高校科技创新教育存在理由与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909 浏览:33727
论文导读:有这些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
[摘要]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对于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及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推动大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存在着氛围不够浓厚、物质保障缺乏、激励机制不健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理由。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必须加强人财物方面的保障、丰富和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创新管理理念和策略、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等。只有这样,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才能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理由;策略倡议
[]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6-0101-04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肩负着未来国家建设、民族振兴的重任。他们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喜欢接受新生事物,可塑性强。对他们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关乎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走向和水平;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品质;同时,也有利于丰富他们的大学文化生活,推动其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中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存在的理由,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出一些倡议,以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重大作用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时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1]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作用。

(一)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未来国际竞争战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状况,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决定了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存在的理由与策略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国际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利于他们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他们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另外,从经济层面上来看,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可以应用到生产中,转化为经济效益。这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所有这些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各高校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各高校都把培养国际化、创新性、复合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因此,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2]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3] 另外,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其全面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二、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存在的理由

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启动阶段到正规阶段,再到深化阶段,已经发展为跨学科团队间的较量,成为向生产力转化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也凸显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理由。

(一)学生参与人数少,没有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教育从重知识到重能力再到重素质这一重心的转移,是教育更接近其本质的观念性变革。但是由于高考制度没有本质转变,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完全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种教育背景下,进入高校的学存活在着注重书本知识学习、忽略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因此,只有学校的部分社团,例如机器人社团、创业社团等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而大部分学生将精力放在课堂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精力较少。
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重视不够,再加上宣传不到位,学生对本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情况不了解,高校没有形成科技创新教育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这也影响了科技创新教育及活动的开展。
(二)科技创新奖励机制不健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目前,各高校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各不相同。有的高校将科技创新与奖学金挂钩;而有的高校将科技创新与文艺体育等一同作为评定奖学金的综合测评成绩的一部分,很多学生抱有趋论文导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科技含量往往不高,多是依据他们日常简单的兴趣爱好而定,因而在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三、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策略倡议(一)在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据调查,2012届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的仅占60%,其中还包括对口度非常高的医学
易避难的心态,选择与科技创新平行的文艺体育等作为综合测评的加分项,这容易造成“科技创新与文艺体育一样成为大学生的丰富课余时间的一种娱乐方式”的误导;有的高校将科技创新作为充抵课程学分的途径,但是其评定需要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或者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这些奖励措施要求较高,令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影响了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者,当前许多高校的传统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紧张,在奖学金评定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依然是课程考试成绩,科技创新活动加分比例较小。

(三)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突击性强,不利于长远发展

从国内目前的目前状况来看,各高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多依附于各项科技竞赛,但是科技竞赛容易形成重短期效益、轻长期效益、功利性强等弊端。例如,机械电子类的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山东省电子设计竞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经济管理类的全国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山东省电子商务专业大赛,地质测绘类的山东省大学生测量技能大赛等等,这些竞赛的共同特点是短、平、快,突击性强。再如,机械电子类专业的科技创新竞赛参赛形式是根据竞赛要求提出一种创新结构并用三维软件表达出来,然后提交作品,比赛结束后创新活动随之也就结束了。这样的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含量低、周期短、连贯性差。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看,它注重的是短期功利,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缺乏必要的教师指导和物质保障

学生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中,常存在两大根本理由:一是学生对专业了解有限,对研究方向、目标和所用理论把握不够准确,缺乏实际应用经验;二是缺乏场地、设备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因此,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普遍面对缺乏专门的指导教师、缺乏活动场地和相应的实验仪器、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资金支持等理由,这些理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层次和质量。[4]

(五)科技创新活动缺乏独创性和实用性

由于学校指标或者教师项目需要,目前很多科技创新课题是由指导教师牵头提出基本思路,找一些学生来承担部分子课题,这就造成了学生执行老师意图、被动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局面,学生没有主动深思理由的过程,没有摆脱对老师的过度依赖。这样的科技创新课题对大学生来讲没有达到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缺乏自己的独创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教师高层次的专业指导以及足够的市场调研和社会需求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科技含量往往不高,多是依据他们日常简单的兴趣爱好而定,因而在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策略倡议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

据调查,2012届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的仅占60%,其中还包括对口度非常高的医学、工学等专业,而40%的大学生就业不对口。这项数据既显示了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也说明了高等教育应更加重视学生素养、能力的培养。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更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既对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因此,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同时这更是新时期高等教育面对的重大课题。比尔·盖茨曾谈到,在21世纪重要的竞争方式改革中,高等教育扮演着具有决定作用的角色。因此,各高校要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配备骨干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建立起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积极支持、鼓励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5]

(二)要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人财物方面的保障和支持

第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的应用机制。应充分发挥各专业实验室和大学生科技实践基地的作用,支持各院系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购买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个科技创新和锻炼能力的平台。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开放各院系的实验室,推动学生的沟通交流,锻炼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同创新能力。
第二,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项经费。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科技部门应协同合作,设立“挑战杯”等各类科技创新专项资助基金,加强科技创新活动的项目化管理,鼓励跨学科、跨专业间的团队合作。
第三,建立一支高层次的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所承担的工作作为教学工作量,并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作为评定职称的基本要求和必要任务,对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指导教师队伍不仅可以由校内专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存在的理由与策略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业教师担任,也可以根据实际项目情况邀请企业技术及管理人员担任。这种开放式的指导教师队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工程实际出发去考虑和解决理由,建立起实际工程观念,缩短学生从校园学习生活走向社会职业生涯的磨合期。[6]

(三)要不断创新和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载体和形式

第一,集中优势力量举办好高校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科技节以其在学校中的相对权威性、规模宏大性、宣传轰动性以及学生参与的广泛性,越来越成为各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和活动的重要形式。高校要以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交流科研心得、提高科研能力为目的,以科技类讲座与论坛、科技发明制作、校园科技竞赛等为基本形式,丰富科技节的内容,提高科技节的水平,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第二,注重日常创新教育,使科技创新活动全年不断线。除了教师平时授课和实验教学以及创造浓厚的氛围加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外,还可以“科创论坛”的形式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来校作报告,以“科创沙龙”的形式定期组织学生交流经验体会等,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和科技活动覆盖面。第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观摩大型科技赛事。应积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论文导读:对此,中国高校可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学习与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世纪60年代末就创立了“本科生科研项目计划”(UndergraduateResearchOpportunityProgram,简称UROP)。UROP为本科生提供广泛开放的研究工作,让学生与教授协作参与科学研究,学生在参与UROP项目过程中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现在一些知名大学都建有自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高层次科技竞赛。在选拔培养优秀人才、检验大学生科技创新实力的同时,培育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激发更多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
第四,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协会”、“大学生科技之星”等大学生科技组织和科技骨干的作用,以学生带学生,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积极调动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创新热情。

(四)借鉴、学习国外成熟的管理理念和做法

国外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发展得已比较成熟,对此,中国高校可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学习与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世纪60年代末就创立了 “本科生科研项目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简称UROP)。UROP为本科生提供广泛开放的研究工作,让学生与教授协作参与科学研究,学生在参与UROP项目过程中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现在一些知名大学都建有自己的UROP,如匹兹堡大学、波士顿大学等。国外的成熟经验告诉我们,要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外科技活动体系,首先要建立常设机构,例如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UROP既是为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建立的平台,又是一个机构,隶属于大学生学术项目与学生指导办公室,该办公室设有专人管理及协调。[7]结合中国高校实际,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管理工作的常设机构可以设在教务部门,也可以设在学生工作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的筹措、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科研项目的管理与指导、指导教师队伍的组织协调、学生科研工作的日常管理与评价等,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学生培养的长效机制中,以保证其持续和稳定发展。
四、结语
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关乎国家的科技发展,关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以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注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既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在清醒认识并深刻分析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及活动目前状况的前提下,需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通过采取加强人财物方面的保障、丰富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注重科技成果实用性、创新管理理念和策略、设置专门管理部门等多项措施,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工作机制和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氛围不够浓厚、物质保障缺乏、激励机制不健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共性理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存在的理由与策略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由,从而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1-04-24)[2013-06-22].http:///ldhd/2011-04/24/content_185143

6.htm.

[2] 武高辉,杨韬,赵希文,等.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2(3): 21-23.
[3] 王平祥,唐铁军.着力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6(1):102-105.
[4] 李玉华,关旭.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缺陷与改善措施[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96.
[5] 杨振海.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81-84.
[6] 陈文.关于增强大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意识的深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7(31):66.
[7] 于洪杰,任峰,王星.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3):26.
[责任编辑: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