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幼儿科学教育契机略谈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48 浏览:12512
论文导读:
幼儿科学教育是粗浅的,感性的,它从幼儿身边事物开始,伴随着幼儿的动手操作,主要有正规活动、非正规活动及偶发性活动等。怎样在幼儿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笔者进行了一些深思,现总结如下:

一、合理设计,有效组织集体活动

近年来,我们为幼儿的幼儿科学教育的契机略谈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科学活动创设多样新颖的探究环境。如怎样让蛋站起来,在启发幼儿想出办法让蛋站起来的时候,我们提供一些工具:积木、瓶盖、橡皮泥,让幼儿利用这三种工具让蛋站起来。在操作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幼儿自己到活动室其他地方寻找东西帮忙,幼儿在以往经验和本次操作的基础上想出各种不同办法:有的孩子找来海绵,让蛋立起来了;有的孩子取来比蛋大一些的瓶子,蛋放进去也站立起来;有的孩子受到积木帮助的影响,让蛋站在四本厚一点的书中间等等。在这样的探索活动中,幼儿既有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成功的体验,又在灵活自主性的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实践表明,有作用的正规活动主题能使幼儿积极进行科学探索,积极参与活动,既可以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深思理由,也可以从单一方向层层深入地激发幼儿深思。教师合理安排各个环节,幼儿“学”的兴趣浓厚,“做”的兴趣高涨,“思”的习惯也在活动中慢慢形成了,幼儿的探索性深思,能帮助幼儿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理解科学现象,培养了思维的创新性。

二、把握契机,延伸正规集体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但是由于幼儿的经验是千差万别的,幼儿在活动中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幼儿在活动中的理解方式、理解程度更是无法比较的,作为教师,需要立足幼儿园正常的集体教育活动,抓住科学教育的契机,挖掘幼儿内在潜力,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多观察、勤深思、善动手,更多地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正规活动开展前后,安排一些非正规活动作为正规活动的延伸,或者提出一些理由,让幼儿采用个别、小组、自由结伴、集体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观察、深思、动手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相关经验,拥有爱深思会探索的科学态度。在与小蝌蚪做朋友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先让孩子与父母利用休息时间去打捞小蝌蚪,在讲述打捞过程中,孩子谈了什么样的小河里有蝌蚪、什么样的小河里就没有,知道环境保护与动物存活的关系,真正理解了不洁净的水对动物的危害。有的孩子着重从打捞的工具来谈,他们发现用塑料袋去网小蝌蚪,小蝌蚪少的的地方网不到,蝌蚪多的地方就能网到好多。有的孩子谈到捞到小蝌蚪以后,把小蝌蚪放在小口的瓶子里,结果小蝌蚪大多死了;而放在大口的瓶子里,小蝌蚪还是很快乐地游着。当我们与孩子看看蝌蚪、数数蝌蚪、喂喂蝌蚪、玩玩蝌蚪以后,一些小蝌蚪就留下来成为我们班级的成员,孩子们走过去要看看,早上来了给它们换水,晚上离园不忘给它们喂食。蝌蚪们长后腿、前腿,脱尾巴等一系列生长过程让孩子们津津乐道,产生无穷乐趣,使他们获得了鲜活的科学知识。

三、关注兴趣,抓实抓好偶发教育

偶发性活动是对偶然发生的事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如受幼儿欢迎的玩具易坏,遇到这种情况,以前教师就把它随便扔了,而现在教师会耐心地关注幼儿玩玩具中的表现:有时幼儿会因为某个玩具坏了就无法玩下去,有时幼儿会尝试自己修理损坏的玩具,教师抓住教育时机,启发幼儿多想办法自己修理,看能提出几种修理方案,并尝试实施自己设计的修理方案,这样就将以往的消极教育行为转化为积极的教育行为。下雨之后,活动场地上常常有没有及时离开的蚯蚓,它们会引起孩子更大的兴趣。按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才是学习的时间,从而忽略幼儿偶发事件中提出的理由和想法,现在我们注重及时抓住偶发性活动的契机,有时还会创造时机,立足幼儿日常生活,重视随时引导,及时果断地处理偶发事件,启发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现象,让孩子明白:下雨后,空气中有无数细小的水滴,太阳光照到这些小水滴上,就出现了彩虹,小蚯蚓在下雨的时候就会钻出泥土,如果还待在洞里就会被淹死;刮大风顺着风走会很快,逆风走会很慢等等生活常识,并且当场做实验,帮助幼儿越来越多地提出理由,大家一起讨论理由、解决理由,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机会。
总之,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好引路人,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活动;教师应当好幼儿的引路人,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还要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并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不断鼓励幼儿探索的勇气,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zbzrlw/lw2786.html上一论文:阐释“讹人大妈”给社会的情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