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论初中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51 浏览:13247
论文导读:
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担负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的历史使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而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提高教育者的审美能力。音乐的“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评价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
音乐“美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一、音乐美育教育的价值

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利于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任何形式的音乐都有它不同的感彩。贝多芬说:“音乐尽管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及整个情感世界。”音乐通过刺激人类的审美感观,迅速影响人类情绪、调节情感,引起听者共鸣。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而且能让他们的情绪感官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发生变化,这种情感交融与碰撞是达到审美教育最终目的的必定阶段。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
3.杰出的音乐人物代表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实力。在我国现代音乐发展史中,最准确又最深刻反映音乐无形形象的作曲家聂耳,直到现在他创作的作品仍然不失深刻感人的魅力。有人将聂耳的音乐作品比做“精神”,他的歌曲以强烈的感情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空前高涨的抗日斗争热情和人们必胜的信心,给当时各阶层爱国群众以极大鼓舞。

二、音乐审美经验的积累

1.音乐审美经验是青少年学生在欣赏作品中获得的。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论初中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听了振奋人心,唤起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心。冼星海谱写出了人们的心声,成了时代的强音。有的课是需要背记乐曲的主题和旋律,分析音乐的节奏特点与和声效果,听出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学生欣赏作品要有一定量的积累,提高综合素质,审美经验就会更丰富。
2.音乐审美经验从学生二次创造音乐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中得到的。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环节是需要学生自己编创完成的,亲身实践,表现美、创造美,把音乐美带到生活中。音乐是表演艺术,只有通过歌唱和演奏才能产生真正的音乐,在这些音乐表现过程中,不仅自身可以体验感悟到音乐的美感和内涵,而且可以为他人提供审美对象。在初中音乐教育中,不仅长期将歌唱作为音乐课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还增加了演奏教学。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天地。音乐表现能力具有多层次和无止境的特点。但在音乐审美教育中,音乐表现能力应该是在掌握基本歌唱和简易演奏技能基础上,能够准确而有表情地表演,能够正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基本情感和内容。
音乐创造能力是音乐审美活动进入更高境界主观能动性的施展和发挥,也是想象心理活动能量转化的一种表现,作曲、歌唱、演奏、欣赏都有音乐创造能力的体现。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应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等途径,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创作策略。

三、音乐“美育”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古人早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里的“移风易俗”就是“精神上的升华”。音乐教育的主要作用是审美教育。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时代美育的健康发展,都是同追求美的社会理想这一审美价值取向联系在一起的。
音乐对人们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浸染式的。音乐中蕴涵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是通过每一首乐曲、每一个音符传递到聆听者的心里的。每聆听一次就受到一次感染,增加一次记忆和联想。音乐美感会一点一滴地浸润听者的心灵,使其思想得到启迪,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音乐又是最有情感的艺术,它那美妙的旋律能强烈撼动听者的心灵,让人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海洋。听众对于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不是以被动的方式接受的,而是以主观能动的态度体验的。中国古代社会推崇“乐从和”、“乐者敦和”的乐教思想,这些和谐、整体的观念如果转化为人的纯理性的能力,人就会自觉地克服和战胜那些基于生理本能的自然感性和非理性的情绪,为实现善的最高理想而发挥才智,并形成在生活中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宽容仁爱的道德、修养。这就不仅仅是美育对音乐的影响,而是提升为人格的塑造。
音乐教育没有其他教育具有的强制性,而是通过音乐引起人情感上的激荡和共鸣,学生通过广泛的音乐实践活动,如欣赏音乐,演奏、演唱优美的乐曲、歌曲等,情感受到陶冶、感化。不断强化音乐教育,学生的音乐经验和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要联系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及人的理想、道德观念等多方面内容,兼而对这多方面内容做审美评价,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与符合时代、社会、民族要求的道德感和价值观,这有助于学生冲破传统习惯,勇于探索和创新。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艺术教育担负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的历史使命。音乐“美育”教育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新世纪的人才,只有具备了深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养,才可能在更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zbzrlw/lw15752.html上一论文:试述德育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