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雾里看花水中月美国教育观为何被误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67 浏览:17454
论文导读:
每当中美教育观念激烈碰撞的时候,有一个经典理论就会自动跳到前台:中国孩子在摔倒的时候家长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将其扶起,并且会立刻想办法处理,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家长在孩子摔倒后根本不会去管,而是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于是乎,这条被提过无数遍的理念就堂而皇之地固定在中国家长的脑海中,西方家长甚至被中国人认为过于“残酷无情”。
笔者偶尔接触到一位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华人,在一次聊到教育话题的时候,我抛出了这个理由,听我叙述完后她愣了几秒,脸上写满了惊讶。显然,她对于中国家长对美国家长多年的错误认识感到震惊,她的反应也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也一度是这么认为的。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她得以以一个普通家长的身份近距离接触真正作用上的美国教育,再加上她住的地区并不是华人聚居区,邻居都是美国人的现实,也让她获得了更客观的认识。
在谈到“中美孩子摔倒家长扶不扶”的理由时,她并没有跟我讲太多的大道理,所说的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回忆起自己的孩子刚上学的时候,她也像很多中国家长那样担心学校的安全,于是果断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探校活动,在美国类似的活动有很多,也是校方为了保证生源的举措之一,在探校的时候,她就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美国家长考察的都是学校的软件,他们会跟很多学校的主课老师聊天,了解学校的教学体制和课程安排,而像她一样的华人家长首要考察的都是学校的硬件设施,比如体育场地的安全性,设施的完备性,一个简单的关注点的差异就折射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考察之后,她完全放心了,因为她发现,美国的学校在保证学生安全方面尤其是细节方面可谓煞费苦心,比如一些体育器械有棱角的地方,学校都会包上胶皮或胶带;而室内活动场地,校方也会铺上较厚的地板或地毯,以防学生活动时摔伤。说到这,我似乎明白了一些,她紧接着就解释了刚才她为何惊讶的理由,她认为美国首先就已经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了安全的氛围和环境,孩子摔倒的概率虽然不能说完全为零,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一风险,所以她觉得讨论中美家长在孩子摔倒之时的反应本身就是对美国教育的认识误区,只是将同一行为的主体对照到了不同国家身上,而没有考虑美国教育的特点和文化,这就好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似乎看到了事物本身的面貌,但又是模糊不清的,认为美国家长都是“冷酷无情”的观念也就好理解了。
说到这,我不禁为美国政府打造安全环境的细节称道,但同时又产生了质疑,虽然美国的安全措施很到位,但孩子在安全方面并非没有风险,于是乎我又问她如果美国的孩子摔倒了,美国家长会有何反应?是否就像我们认为的那样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她果断告诉我并不是那样,在美国如果看到自己的孩子摔倒或者出现意外而无动于衷等同于犯罪,美国家长在孩子摔倒时表现出的焦急不亚于中国家长,甚至还超过了中国家长。有的时候,中国的孩子摔倒,如果只是蹭破了皮,家长会简单地给孩子涂点药水或贴上创可贴,而美国的家长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即使只是轻微伤,也会立刻将其送到附近的医院,“孩子摔倒,美国家长不扶”的误区不攻自破。
这一错误认知为何持续了如此长的时间,甚至还被国内某些教育研究者认同?现在追求误区的源头显然已经是件困难之事,但最有可能的“肇事者”是华人家长。众所周知,美国的华人大多住在华人区,平时接触的美国家长有限,于是就将平时偶尔碰到的“狠心表现”全部对应到美国家长身上,对于美国缺乏真正认识的中国家长最初了解美国教育正是从华人家长的口口相传或相关文章当中获得,“三人成虎”的古代典故就在当今的社会上演。
让笔者的朋友哭笑不得的同时,她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于“扶不扶”的误区进行了剖析,她认为国内每次提到这个经典PK,应该说明的是中美两国对于孩子独立人格和意志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将孩子视为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的一生似乎都与父母有关,“财产的增值和贬值”都是父母的终身大事,因此造成了中国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以爱的名义给予的一切,独立人格无从谈起;而美国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方式有很多,但“摔倒不扶”绝对不是美国家长普遍认可的方式,他们通过让自己的孩子参加义务劳动、参加童子军项目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他们要告诉孩子的是:作为一个“人”,如果无法对自己负责,又怎能对社会负责,对社会不负责任的结果极易导致犯罪,中美关于“扶不扶”的误区该休矣。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zbzrdylw/lw50398.html上一论文:研讨基于实证的唐山市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