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过度教育还是过度就业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70 浏览:31746
论文导读:人口中产生过多的再就业。所以在统计上,新增城镇就业很大程度是加入农民工就业数字支撑起来的。国内的统计数据,第一块主要以城镇居民的家庭调查来确定有多少人就业,第二块是以监测农民工的数量来看有多少农民工每年进入到城里。这两个部分加起来是城镇就业,目前这两个部分有交叉重复的部分,也就是部分(见表2)。如果
谈到人力资本和中等收入陷阱,一个理由是中国现在究竟是教育过度,还是就业过度?这篇文章最后尝试给出结论,或者不给结论。结构性的就业困难
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的大部分是农民工,求人倍率在继续上涨;大学生求人倍率比例也在改善,总的来说是在1或1以下,意味着的确存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见表3)。换句话说,农民工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存在
先从背景说起,中国现在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过去,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无限供给的劳动力,现在还是不是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呢?我们看两个转折点(见表1)。
第一,2004年开始,沿海地区第一次出现“民工荒”,后来证明“民工荒”不是临时性或周期性的,而是持续至今,今天叫“招工难”。从2004年以后,普通劳动者工资就在上涨。
第二个转折点是2010年。当年中国进行了人口普查,恰恰也是这一年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从2011年开始减少,2012年一下子减少很多,引起了的注意。
把这两个转折点合在一起,假设它是一个转折区间:刘易斯转折时期。从2004年到2010年也就转完了。中国现在已经在后刘易斯转折时期,是刚刚转完的阶段。
恰恰在这个时期,我们面对很多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就业继续增长,但是增长的结构已经不一样。过去劳动人口年年都在往上涨的同时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所以有两种方式扩大就业:一是真正的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增长,二是把存量即过去就业不足的人调整到经济扩张的部门来,吸纳就业。但是当劳动年龄人口不增长、净增长为负的时候,就业的扩大主要就是结构的调整,存量的重新配置。
所以,虽然统计去年有1000多万新增城镇就业,但实际上很难设想真是城镇自己产生的新增就业。因为城镇的人口转变即劳动年龄人口绝对减少还早于2010年。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到4.1%,这也是城镇自然失业率——这部分人很难就业,它是长期稳定的,它的稳定意味着不可能从自然失业人口中产生过多的再就业。所以在统计上,新增城镇就业很大程度是加入农民工就业数字支撑起来的。
国内的统计数据,第一块主要以城镇居民的家庭调查来确定有多少人就业,第二块是以监测农民工的数量来看有多少农民工每年进入到城里。这两个部分加起来是城镇就业,目前这两个部分有交叉重复的部分,也就是部分(见表2)。如果说城镇就业继续扩大,主要是靠农民工,靠数据的重新归类而已。
这样,可以很自然看到在城镇劳动力市场“招工难”现象长期存在。多年以来,就业岗位和求职人数的比率一直是在上涨,其间2009年有一次变化,随后比率都在1以上,这意味着岗位多于求职人数。
不过,结构的确不一样。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的大部分是农民工,求人倍率在继续上涨;大学生求人倍率比例也在改善,总的来说是在1或1以下,意味着的确存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见表3)。换句话说,农民工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存在。
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分年龄组的调查失业率平均是4.8%。在不同的年龄之间失业率不一样,失业率比较高的部分集中在各类毕业生,包括更大的一部分群体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和失业分布都显示了目前是结构性的就业困难。人力资本的需求和回报
人力资本更高的和人力资本较低的工资上涨速度不一样,就意味着工资的趋同。这个词演变成老百姓的观念,就是“读书无用”。用经济学家语言来说,就是人力资本回报的下降
既然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工资自然持续上涨。这主要显现在2004年以后,非技能、半技能的普通劳动者工资上涨速度更快一些。不仅从吸纳普通劳动者的制造业、建筑业来看,把农民工的工资单独挑出来看,甚至包括农业中那些拿工资的工人,他们的工资都在持续上涨——在过去十年来呈两位数增长(见表4)。
和工资持续上涨相关的是,我们发现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无论是劳动力不足还是劳动力过剩的国家,都有技能不足的现象——对技能的需求、更高人力资本的需求永远很高。经历了刘易斯转折点,这个需求没变化。
但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发生在这个转折点:过去对非技能型的工人没有短缺,因为任何时候要都能雇到。现在的新变化是,对非技能工人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供求关系在这部分人身上表现得最显著,因此他们的工资上涨速度明显快一些。
人力资本更高的和人力资本较低的工资上涨速度不一样,就意味着工资的趋同。这个词演变成老百姓的观念,就是“读书无用”。用经济学家语言来说,就是人力资本回报的下降。
我们对三个城市的劳动力进行了调查,把农民工的受教育回报率做了一个估计,拿2001年、2005年和2010年三年的数据,用初中作为参照组,看比它教育水平高的农民工相对回报率是多少,比它低的相对回报率是多少。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大学及以上相对回报率是下降的,高中相对回报率也在下降,低于初中组的这部分人的相对回报率还有所上升。很显然,这就是工资趋同背后体现的人力资本回报率的下降(见表5)。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zbzrdylw/lw25458.html上一论文:探究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孩子如何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