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理由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498 浏览:120703
论文导读: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亦是整节课的主角,而学生只是配角。新的课程改革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被动式学习、灌输式教学,实现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全面革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开展的“四位高效课堂”及我们所做的课题研究,现提出了理由探究式教学法。也就是以“理由”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理由、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教学策略。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做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就“理由探究式” 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的实践进行了研究。

一、直接提问,激发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所以有趣的理由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钠的化合物时,老师可直接提问:“当我们听到哪里着火了,我们第一个想到能用来灭火的物质是什么呢?”所有学生齐声回答:“水”。然后老师做一个演示实验:首先取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包在脱脂棉里,然后用胶头滴管往过氧化钠里面滴水,结果脱脂棉很快就剧烈燃烧起来了。这时候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水才能用来灭火的想法已经在我们的思维中根深蒂固了,但是今天我们却用水来点火,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激发了他们对于这个理由的浓厚兴趣。再比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老师可由家里面蒸馒头谈起并提出理由:“蒸馒头时,如果面发酸了,怎么办?”学生回答:“往面里面加碱。”老师追问:“加什么碱?”学生答:“加入碳酸钠”。老师再问:“碳酸钠是盐而不是碱,那碳酸钠的酸碱性如何呢?可以用哪些实验来加以验证呢?”进而让学生自主深思并设计实验去验证他们的猜测。当他们通过实验发现碳酸钠溶液真的呈现碱性时,对这一理由就感觉特别惊奇。同时他们就特别想知道:为什么碳酸钠会呈现碱性呢?其他的盐到底呈现什么性等等一系列的理由。

二、借助实验,发现理由

知识来源于实践,但开始于观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许多的化学理由都是由实验所引发的。所以,化学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深思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鉴于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从中发现理由,研究理由,并最终解决理由。所以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老师要适时的引导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实验现象,从而避开了学生只做不看或者只看不想的理由。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出现的每一个现象,不让任何一个现象从眼前溜走。例如,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在盛水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钠,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证明是氧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明显变为了红色。此时,教师启发式提问:“酚酞试液为什么会变红色呢?”学生回答:“有氢氧化钠生成。”老师肯定了学生的答案,但此时老师应该继续引导学生来观察实验,就在我们刚才提问的这个过程中,有学生观察到溶液中的红色消失了。学生对此不理解。“变红的溶液为什么又褪色了呢?”这种异常情况令学生新奇而又费解,此时老师一定要耐心引导和鼓励,切不可武断的告诉学生溶液红色褪去的理由。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这一理由的看法和想法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三、把握异常,合作探究

在化学实验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超越我们预期的异常现象,而对于这些异常现象的处理策略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时,反应得到的硝酸铜溶液是绿色的而不是蓝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个个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老师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直接告诉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理由。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异常现象,这也是一个难得的理由探究机会,于是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激烈的小组讨论,学生们提出了如下几个猜想:猜想1:硝酸铜溶液本来就是绿色的;猜想2:可能是因为铜离子浓度的大小不同对溶液颜色会有影响;猜想3:可能是硝酸浓度的大小不同对溶液颜色产生影响;猜想4:可能是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溶解在硝酸铜溶液中产生了影响。针对上述猜想,我让学生们分组进行了合作探究实验。实验1:取了少量的硝酸铜溶解在蒸馏水中,溶液颜色呈现为蓝色,由此证明猜想1是错误的。实验2:取相同质量的铜片,溶解在相同浓度但不同体积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颜色仍然呈现蓝色,由此证明猜想2也是错误的。实验3:将相同质量的铜片溶解到相同体积浓、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学生们发现与浓硝酸反应后的溶液呈现了绿色,而与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呈现了蓝色。看到此现象,同学们都非常的兴奋,但是老师又引导同学们做了对照实验。实验4:在两支试管里溶解相同质量的硝酸铜,然后分别给两支试管里,滴加相同体积的浓、稀硝酸,可是令同学们失望的是两支试管中的溶液仍然呈现蓝色。那也就证明了猜想3也是错误的。实验5:取少量硝酸铜固体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溶液呈现蓝色,然后将前面铜与浓硝酸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通入到此溶液中,此时,同学们惊奇的发现原本蓝色的溶液竟然奇迹般的变成了绿色。由此证明了猜想4是正确的。

四、激励评价,强化实践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因此,在学生回答理由以后,教师巧妙和恰当鼓励性的语言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让后进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信心倍增,充分发挥潜能。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一句鼓励的话语,会给予学生战胜困难的莫大勇气,会带给学生攀越科学高峰的巨大希望,会让学生体会到别人信任和支持的愉悦。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重点课题《理由探究式教学法实效性实验研究》(课题编号:[2012]GSZ1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曾国琼.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2):45-47.
2.韩立国 李炎.浅谈“理由——探究”式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0):10-11.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ysxjxlw/lw23158.html上一论文:简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新知的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