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东北文化语境下视觉符号形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70 浏览:11831
论文导读: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东北地区文化语境下的视觉符号形象进行阐述,说明东北地区的文化语境及形成理由,东北地区特有的视觉符号及其常用元素、色彩和主要材质等。东北地区与中国其他地理大区的情况不同,东北地区的居民对“东北”这一概念的认同感大于对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东五盟市的认同感,即首先认同“东北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对省籍的认同。这一现象的形成理由与该地区的独特历史、风俗习惯及语言的统一有先明确密切的关系。东北文化语境下的视觉符号的形成主要依托东北文化而逐渐形成。
【关键词】东北地区;文化语境;视觉符号

一、东北文化语境

东北地区由于其不同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形成了独特文化脉络。东北,古称辽东、关东、关外、满洲,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以山海关为分界,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即“东五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土地面积为1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冬季长达半年以上,雨量集中于夏季。森林的覆盖率大,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东北地区属于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圈,还融合了满洲、蒙古、朝鲜、鄂伦春、鄂温克、锡伯及俄罗斯等民族的文化习俗以及日本、俄国和朝鲜的国家的风俗文化和语言。东北方言在一些词汇上受满洲、日本、朝鲜及俄罗斯文化的影响,饮食方面如对俄式食物和朝鲜食物的喜好,均可反映出外来文化的影响。
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设施、教育普及率和升学率在中国属于上等水平。其中以机械、冶金和军工产业的研究水平最为发达。东北区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北、西三面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国为邻;隔日本海和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与华北区联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水绕山环、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土质以黑土为主,是形成大经济区的自然基础。南面是黄、渤二海,东和北面有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环绕,仅西面为陆界。内侧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辽阔的松辽大平原和渤海凹陷。东北平原面积高于全国平原面积的比重,东北平原(具体可分为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山间平地面积合计,和山地面积几乎相等;东北拥有宜垦荒地约1亿亩,潜力之大国内少有。
广大的山区,蕴育着丰富的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目前仍是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水热条件的纵横交叉,形成东北区农业体系和农业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是综合性大农业基地的自然基础。

二、视觉符号

视觉符号就是以线条、光线、色彩、表现、平衡、形式等符号要素所构成的用以传达各种信息的媒介载体。视觉符号可以分为静态的表现形式(绘画、雕塑等)和动态的表现形式(摄影、电影、电视、动画等)。
符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也并不陌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著名思想家庄子在其著作《庄子外篇》中就已提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符号正是利用一定的媒体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载体。按照罗兰巴特符号学理论,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组成,其产物就是符号。
不同地域所呈现的视觉符号是不一样的,视觉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使人类的交流突破历史强加的局限;同时,又在世界文化舞台表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形成开放、自由、平衡、多元的国际文化传播秩序。
视觉设计中地域文化符号的作用在符号学中是语义的范畴。语义,是在语构的基础上的发展,是指符号与符号所指代的物之间的关系。视觉设计中,地域文化符号之间的作用与相互关系是连接作品信息、反映作品内容的重要支撑。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视觉符号”的运用随处可见。从传统文化中去找寻现代设计语言已成为一种自觉,尤其是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传统视觉元素和符号在各个领域中大放异彩。当前我国的经济、政治和外交实力正日益强大,这将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继承和传播。

三、东北文化语境下的视觉符号形象

不同的旅游资源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决定。各种旅游资源既是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环境的区域变化,旅游资源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如:南北方的差别、热带和冰川的差别。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都遵循这种差异,受到一定地理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性。
东北文化语境下的视觉符号形象存在其独特性。究其理由主要是东北文化的形成因素较之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蜀楚文化都更为复杂。首先是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地处边陲,大漠莽林、大风大雪、大江大河、大山大林、大团的蚊虻、大群的野兽,自然要影响到东北文化的形态风貌。再是人文环境的历史构成,从东夷人到渤海国,从秦汉时期的移民迁入到契丹族和女真族两次入主中原,再到明清时代的移民由入关到出关的回流。冀鲁晋流民齐闯关东和日本占领时期长达十余年的奴化教育和殖民地文化的影响,构成了东北文化结构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因此,东北文化的特征,很难用简单的概念来定位。
在设计方面,由于东北地区地域性与民族性的不同,其视觉符号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造型方面,经常被使用的视觉符号有生活用品,如餐具、炊具的造型,民族服装与服饰、纹样,红灯笼造型等,以及东北各民族的建筑造型,中式木格断或以北方元素的屏风等;特色动植物,如人参、梅花鹿、貂、丹顶鹤、东北虎、君子兰、金达莱的造型。其次在色彩方面,在东北文化语境中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也就是自然色彩和人文色彩。东北地区自然色彩极为丰富,例如东北被称为“黑土地”,夏秋季节自然界的色彩搭配极其和谐美观,这都为我们进行视觉设计提供了极佳的素材。
东北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在长时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自身独特的文化形式和视觉形式,如果能够正确的加以利用,则能够形成明确区别于全国其他地域的视觉特色和视觉符号。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whlw/lw47765.html上一论文:简谈刍议我国古诗词中水文化意象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