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从现代汉语词义特点到词义文化蕴涵探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73 浏览:13982
论文导读:
摘 要: 词的作用内容即词义。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词表示的是某种事物和现象,也是语言层面人们对词所表示的事物、现象、关系(包括语法关系)等的概括认识。词义的性质如何?汉语词义的独特性是怎样的?教学主体应怎样正视和遵循规律把握词义特点?学习者应该如何认识汉语和深入理解语言学习?以上是本文要探讨的理由。
关键词: 词义 文化 汉语词汇教学
一种语言的文化,首先代表了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文化、社会的文化、民族的文化。对汉语文化作用的探究是与时代的发展与世界文化融合的进程密不可分的。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汉语中的文化蕴涵无损失地传达给汉语为非母语的学习者,探究这一教学法的理由,不能脱离汉语自身的特点和属性,汉语词义特点就是重要途径。

一、汉语词义中的文化蕴涵

1.词义的民族性与社会性——词义蕴含文化的宏观表现

词义的发展是在社会的演进过程中进行的,具有全民性。不同的社会和民族约定俗成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和作用,因此只有处于同一个社会的成员,才会对词汇的各种作用有着同样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形成共鸣。词义的社会性体现了语言的社会本质。“某种语言的词义是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群体在长期的言语交际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特定的社会制度、经济形态、政治气候、时代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均会对词义的形成施加影响。词义具有社会性”①。
相较于社会性,词义的民族性从另一个高度体现了历史、地域、风俗、民族心理对语言的起源和对其发展演变的影响。“在词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的面貌往往要受到使用它的民族条件的制约”②。如在汉语中“红”字有喜庆美好之意,因此出现了词汇如“红红火火”“红男绿女”等,在其他一些民族中红色则是不吉祥的象征;英语中的“pen”是钢笔的意思,同时也有羽毛的意思,但在汉语中却没有此义。这就是民族的不同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影响,影响了词义的形成和它的演变发展。

2.词义中的文化义——词义蕴含文化的微观表现

文化义的极大丰富与汉语的历史悠久有关,也同汉语表达的丰富性有关。汉语中的成语典故词语总共3万多条,这些词义拥有更多的文化蕴含,这是中华文明中汉语丰富华丽的最明显的标志。与此同时,汉语文化义的丰富性还表现在文化义所涉及的层面及领域的广泛和汉人审美取向的复杂性上。
“所谓文化义,指的是词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所获得的反映一个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等诸多文化因素的隐含义。”③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待客观世界、生活交际等方面都有着大体一致的共识,然而诉诸语言,由于存在不同的文化语境,落实到某个词义上,其文化义的差别一般是非常难以理解的。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是针对外国学生学习中文而设的,其选词上更注重词汇的常用度和难度,因此对于比较生僻的文言词和古语词是不做过多涉及。然而,在《词汇大纲》中,一些常用的词汇其中深层的文化义却是无法规避的,文化蕴藉已经渗透到了词汇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的特定方面,只有深刻把握了它的文化义才能够全面理解词义,并在交流中避开由于文化隔阂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1)民族性
文化的积淀是伴随着一个民族的产生、存活和发展而不断实现的过程,因此,词汇的文化义从某个角度上成了一个民族基本存活状态和意识的写照。如“龙”的概念义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是存在的,但“龙”所代表的文化意蕴却大相径庭。在西方的《圣经》中,“龙”是可憎的怪兽,邪恶的象征,“dragon”一词在英语中也是没有特殊含义的爬行动物,然而“龙”却在华夏文明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如鲤鱼跳龙门,龙腾虎跃,龙飞凤舞,等等,以及很多以“龙”命名的名胜古迹,无不体现出“龙”在汉民族中的尊贵。
(2)地域性
不同族群的生活环境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赖以存活的环境,因而某一种词汇的丰富性和词汇所产生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有关。如火烧、烧饼、馒头、花卷、麻花、烙饼、炊饼等面食在中国北方非常丰富,而在鱼米之乡的南方却很少有这样的面食名称,比如山西陕西的各种面就有几十种不同的名字,南方的花式点心因为种类繁多而驰名全国。
在非洲一些土著语中没有表达“雪”这一概念的词汇,这种由于地缘而引起的文化义差异之大可见一斑。
(3)时代性
一个时代的文明推动着一个时代文化义的发展。与之相反,文化义的存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所产生时代的特定面貌和心理特征。有伴随着时代产生具有新的文化义的词,如“铁饭碗”“下岗”“下海”等;文明推进带动文化义的发展和变化,如“龟”“小姐”“同志”等。
(4)隐含性
文化义不可避开地具有隐含性。首先,文化本身是民族或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一种概念,文化义与字面义分离导致词义的无理据性是理解一种语言文化义的天然障碍;其次,文化义在相当长时间中基本固定,一部分文化义保持不变,另一部分伴随着社会成员的默认而发生变化。如:在汉语中,松、柏、梅、菊、竹、兰、婵娟、关羽、猪八戒等词语都是某种意象的符号,都有社会文化作用。成语、典故、格言、警句、谚语、歇后语、惯用语、隐语等都蕴涵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作用。此外,表现与中国人处世态度融为一体的传统道德的词汇。如中国人的从现代汉语词义特点到词义文化蕴涵的探寻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众多谦辞,如“哪里”,用来表现汉文化对褒奖一种婉转推辞,却无形中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了障碍,引起了歧义。

二、词义特点对词汇教学的制约和拓展

汉语教学实践必须遵循汉语的自身规律,从汉语本身出发,认识词义特点对词汇教学的制约和拓展。
1.汉语的单义词和单义词的多义现象,以及在约定俗成中沉淀出固定的用法和搭配,制约了教学主体对词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难度梯度的设计要从常用到非常用设计,而不是义项的多少,亦不能将一个多义词的所有义项都作为解释和灌输的对象。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whlw/lw42226.html上一论文:研讨校长在文化中前行 学校在文化中攀升